明朝究竟有多强大?这些段子告诉你
作为一个强到“高人气”的王朝,大明王朝的各类辉煌大事,诸如“下西洋”“征漠北”“三大征”这些劲爆时刻,早被大书特书了千百遍,多少爱好者们每每说起,都是满满自豪感。
但是,比起这些高调的猛人猛事来,下面这些低调的小事,虽说都只是史册里的寥寥几笔,却不但桩桩缩影了明王朝曾经的辉煌,甚至,更充满着至今依旧不过时,关于强国发展的思考。
一:大明“基建狂魔”
自从登基建国后,明太祖朱元璋的执政生涯,就是三十年如一日的忙。其中“杀功臣”“北伐”等火热事,样样都耳熟能详。但他三十年来一直狠办的,却是另一桩冷门事:抓基建。
大明开国,好听点是“得国正”,坦白说就是烂摊,大江南北打成稀烂,外加元王朝腿蹿的太快,粮食财物全卷包带光。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乡间全是荒地白骨,以前几万人的城市,常见就剩几百人。莫说什么“治隆唐宋”,吃口饱饭都难。对这穷困现实,朱元璋也动了简单粗暴大招:满眼悲惨?那就给我重新建!
于是,就是在朱元璋年间的各类恩恩怨怨里,大明朝悄然完成了另一个奇迹:到洪武二十八年,明王朝疏通河道五千一十八处,整治塘堰四万九百八十七处,修筑堤坝五千四十八处。不到三十年的工程量,就相当于北宋一百多年的数倍。而且如此大工程,理论上当然劳苦百姓,可大明朝的老百姓呢?以史料记载是“其赋易供,而其民常逸”——公正调配人力,就在休养生息里,高高兴兴的干完活。
也正是在这强大“工程奇迹”助推下,朱元璋晚年时,开国饿殍遍野的明王朝,已经有了超过八百五十万顷耕地面积,远超几百年后“康乾盛世”的数据,岁粮收入突破三千二百万石,甩开宋元鼎盛时期两倍多。为什么接下来的永乐皇帝朱棣,敢弄出那么多“大动静”?上一代“基建狂魔”打的家底!
二:至今成谜的数据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郝若贝曾估算,中国宋朝的铁产量,应当是英国十七世纪时的两倍多。如果明王朝的“有关人士”们听到这观点,会不会笑而不语?
因为,自从明朝开国后,一项率先井喷的产业,正是冶铁业。仅仅是官办“铁冶所”的铁产量,朱元璋在位时,就是没几年就突破九千吨,是北宋年间的二点二倍之多倍,更相当于同时代欧洲各国的总和。
而且这个产量,放在明朝也只是起步价。因为从朱元璋晚年起,明朝的民间冶铁业迅速后来居上,各种技术更新层出不穷,诸如“焦炭冶炼”“生铁淋口”等技术,各个甩开西方上百年。铁产量更是狂飙突进:山西阳城一地的铁产量,到十五世纪中叶时就有六十万斤,相当于明初山西全省的七倍。明朝此时全国的铁产量有多少?这是个众多纷纭的天文数字。
创造“天文数字”的明朝冶铁业,各种铁制民用物品,全成了航海时代的硬通货。比如佛山的铁锅,就以质量精美驰名,引得每年各国商船纷至沓来,号称“帆绰二洋,倏忽数千里,以中国珍丽之物相贸易,获大赢”。明朝铁器技术有多高精尖?看看这畅销世界的铁锅就明白。
明王朝的强硬筋骨,正是这过硬的冶铁业,霸气支撑三个世纪。
三:安徒生摆乌龙
随着航海时代到来,大批西方人造访明朝,首先吸引他们眼球的,就是明朝城市那些惹眼的建筑。
比如《大中国志》《中国札记》等欧洲书籍里,就以详细的笔墨,介绍过明朝城市各种“怪异”的建筑。以西班牙人拉达的描述说,明朝的驿路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不管多么剧烈的暴雨,雨后都不会有积水。明朝人的住宅更是坚固美丽,几乎“每个人都是优秀的建筑师”。另一位学者门多萨更认为,福建泉州的塔楼,要“超过罗马人的任何建筑”。还有那些巨石建造的明朝桥梁,在当时桥梁知识匮乏的欧洲人看来,他们“真不懂得是怎样搭上去的”。
不过,要论最刷新当时欧洲人观念的建筑,却要属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
明朝万历年间,葡萄牙学者曾德昭来到南京,然后就被大报恩寺的华贵风采折服。不过这时的欧洲人,根本不明白啥是琉璃,惊叹过大报恩寺的琉璃色彩后,竟就以为这是个“瓷塔”。外加此时的明朝瓷器,正在欧洲年年热卖。于是“明朝人用瓷器烧塔”的说法不胫而走。之后一二百年里,好些欧洲文献都言之凿凿,说中国有“瓷器烧的大瓷塔”。
就连近代童话大师安徒生,都因此上了当。他的名作《天国花园》里,就有“我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上跳了一圈舞”的语句。叫好些喜欢安徒生的中国小朋友,想破头皮也看不明白。
不过,就像许多笑话里,穷汉总想象皇帝“上午吃饺子中午吃包子”一样,明朝在当时欧洲人眼里,就是这么华贵的存在。
四:羞杀嘉庆帝
十六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殖民者到来,明王朝也掀起了引进学习欧洲火炮的热潮。那明朝的“仿制火炮”威力如何?许多曾见识过明朝火炮威力的西班牙军官都感慨:“比我们的造的好,更有威力”。
因为当时的明王朝,虽说火器技艺有欠缺,但铸造工艺却依旧遥遥领先,特别是“铁芯铜体”的复合炮管技术,更是世界军工史上的创举。这种技术以铁来锻造火炮内壁,外围再以铜浇筑,从而以更低的成本,铸造出威力强大的火炮。凭这更高效的技术,明王朝的火力水准,从此直线飙升。万历朝鲜战争“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的赫赫战功,就有这强大火力的功劳。
但待到明清易代,“弓马骑射”成了乾隆年间的清军口号,大批明代科技图书或毁或弃,这“铁芯铜体”技术,也是越活越抽。清朝嘉庆四年,嘉庆皇帝将明朝留下来的一百六十门火炮融掉,重新升级打造成新款“得胜炮”,没想到这些“升级版”,一开火就现了眼:一百年后的“升级款”火炮,威力竟比一百多年前的明朝火炮差得远,活活闹了大笑话。
如此笑话,几十年后鸦片战争惨败的耻辱,已是可以想——核心技术的兴衰,关系国运的走向。无论古今,道理教训,都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