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社群,如何链接无限可能

2016-11-11  本文已影响432人  Mrs张小桃


01

闺蜜小柏跟我说,上个月她的公司没发工资。

工资,实际上是每个人时间的等值回报物。所以,社会的主流认知是干活给钱,天经地义。我每天按时上下班,按要求完成各项任务,累死累活,你还不按时发工资,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是上个周末的见闻却告诉我,干活不一定是为了有回报,有些时间的价值并不能用钱来衡量。

02

社群BetterMe大本营(以下简称BM)一周年,做了场500人的线下活动,请来了知识管理专家萧秋水等一众大咖做主题分享。

活动很成功,我还在BM创始人陈慧敏发言的时候,两度感动落泪。但是在一个参加过大大小小上百场会议,组织过从30人到1000人各种活动的人眼里,我吹毛求疵地提出了一些问题。

比如,上场嘉宾沟通不畅信息传递出现断点,PPT放着放着就黑屏,话筒说着说着就没声音,直播的画面比例不对,各个环节衔接不顺畅节奏松散,官方信息发布纰漏等等等等。

当天活动结束之后,我跟现场导演颜小敏说了这么一段话:

如果BM是一家公司,出现这样的问题肯定是不能原谅的。然而,考虑到你们是松散的社群组织,能完整做完一场500人的活动,真是相当不错了。


03

我们都知道,能让别人不计较回报、全身心投入的帮助你,是一份多大的人情。

在当下各种社群组织里,这种情况居然还很常见。BM这场活动,几十个工作人员,都是志愿来帮忙的社群小伙伴。

和BM相似的还有DISC社群,组织者全部都有本职工作,只利用业余时间完成高频次的线上和线下活动,居然保持着超高的活跃度和链接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我们为了延迟发放的工资焦虑抱怨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群素不相识分散在各地,只在网上聊过天斗过图的人们,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来相互协作,完成一项根本没有任何报酬的工作。

这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在互联网刚刚开始火爆的时候,流行着一句话: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看似玩笑的背后,隐含着对虚拟网络时代人际关系的不信任感。

对于我来说,要在网上跟陌生人开启热聊模式,是非常困难的。首先,我很懒。其次,我慢热。第三,我谨慎。

所以,当我发现,自己居然为了一个网上认识半年、只见过一次面的[半熟人],辛苦劳动到半夜,还为她的活动各种担忧的时候,也是有一点意外。

但是我回过头来仔细回忆跟慧敏相处的过程,发现这也在情理之中。

她是个I值偏高的自来熟,会主动把自己的外壳剥开,亮给你看火热的内心,喜怒哀乐全都直来直往,一点也不遮掩。只要是她认定的朋友,那绝对就是赴汤蹈火的姿态。我说她有点盲目信任,其实只是她有一个精准的筛选机制,不同频的也近不了身。

所以,我会不自觉地希望为她做点什么。因为,她事先已经给予了太多。


04

从一个为了完成微课作业而组建的微信群,到现在兼职管理团队百余人,覆盖14座城市,成员超万人的社群矩阵,BM用了一年时间,慧敏的性格特质是这个魅力社群的能量核心。

秋叶大叔说,以后社群是IP的标配。我很认同。

因为每一个IP,都需要形成自己独立的影响圈,承接流量形成闭环。

但是单一的能量核心、松散的组织结构决定了社群内部以弱联结为主,如果不能持续地提供新的刺激,又没有强势的控制能力,很容易崩溃掉或者归于沉寂自然死亡。

我和海峰老师、Scalers 聊到周年庆的时候说,BM社群和秋叶PPT核心团队、DISC社群、IP训练营、成长会,这些在垂直领域具备一定影响力的社群,借由核心成员间的链接,呈现出逐步融合的趋势。未来,还有可能链接上古典老师的橙子学院、李忠秋老师的结构思考力学院等等重量级资源。

从硬技术到软技能,从思维方式到应用工具,从个体链接到资源共享,某种意义上,个人学习成长领域的一个社群生态正在形成。这个新的生态系统,打破了单个封闭的社群环境,构建了群体合作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得社群原有的能力场与影响圈层层叠加,以1+1>2的速度向外延展。

这就像是往水里扔石子儿,扔一个最多泛起一圈涟漪,扔一把,整片湖面就都会随之颤动。


05

这次BM周年庆的主题是:社群,链接无限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讲链接,会聚焦在个体身上。

今天见了谁,和谁吃了饭,与谁合了影,加了谁的微信……

我觉得,把社群仅仅作为一个认识大咖加好友的渠道,这并不是社群价值的最大化。

社群,是个体向外链接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当然,前提是,你加入的是一个高质量社群。

定义高质量的社群我用两个维度:人和事。

人就是成员,质量高低很好判断,提交背景资料就可以了。

事就是产出,质量高低更好判断,看成员的变现能力有没有提升就可以了。确实不能仅仅用金钱来衡量能力高低,但在同一个社群里,变现能力似乎是一个还算公平且可量化的检验标准。

高质量社群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聚集同频的人,创造出强大的能量场。即使你是一个普通人,平时就在社群里深度潜水,一个好友也不加,也能够借由共振效应获得能量,向高阶爬升,只是速度快慢会有差异而已。

所以,在我看来,真正能够链接无限可能的社群,至少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有一个心态开放、愿意授权的创始人。

秋叶大叔、慧敏、海峰老师等等都有这个特点。只有你愿意成就小伙伴的成长,小伙伴才愿意不求回报的跟随。

2、有特定的筛选机制,将不同频的人阻隔在外。

为什么收费社群的质量普遍高于免费社群?设置门槛是为了建立最基础的认同感,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不要随意浪费。

3、有高质量的日常运营活动。

用两个字来解释:调教。能量场不是一日建成的,群魔乱舞和共同成长之间,只有一线之隔。

========

在这篇文章要写完的时候,我看到慧敏在BM群里说了这么一段话:

因为BM推出的在线课程口碑极好,所以经常有学员一次性屯好几门课程。如果从做买卖的角度来讲,肯定是希望这样的人越多越好。慧敏却说,一个月内买了两门课的,我不收。

她说她不缺钱。我偷偷问过,周年庆的门票收入和最后总支出之间,还有着好几万的窟窿。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一个毫无互联网运营经验的全职妈妈,能够在短短一年之内建立起全国性社群,决定创业后又得到诸如秋叶大叔、古典老师、萧秋水老师、李海峰老师等前辈的全力支持,总是有一些特别之处的。

这么想想,微信里的很多群,真的都可以删掉了。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