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人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

2019-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态度1988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过,人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德薄而位尊

为人首先要重道德修养,当领导的更是要有良好的品德。有的人德行浅薄却居于高位,往往他这个位子是坐不稳的。

“三家分晋”是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是从春秋时代过渡到战国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资治通鉴》所记载的第一个历史事件就是它。

而在春秋末期的晋国,最强大家族除了韩赵魏以外,本来还有一个智氏家族,当时智氏才是最强大的,却因在位者的德行不厚而隐没在历史舞台。

智宣子选定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提出反对。

他细数智瑶的五大优点,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仁”,但智宣子没有听取智果的劝谏。后来智瑶继承家族,史称智襄子。

智襄子展现了自己的才能,但是其为人不厚道,喜欢羞辱别人,对其他三家趾高气扬。

而且目中无人,十分贪婪,向韩魏两家要地,两家都给了,向赵家要时,赵家坚决不给,智襄子就打算联合韩魏攻打赵家。

攻打两年多后,智襄子用水淹赵襄子所在的晋阳。

晋阳快被攻破时,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策反韩魏两家,张说“如果赵家被灭,接下来就是你们两家”。

韩魏两家觉得有道理,也深知智襄子为人霸道。于是反水,与赵反攻智氏,最强大的智氏家族就此衰落。

越是高的位置,越是需要有德。在位者有德行,才能让全体成员都心服口服,万众齐心,形成一股凝聚力。

有时在位的人甚至不需要有多厉害的才干,发挥的精神领袖作用更重要。若德行配不上你所在的高位,就会坐得很累。

智小而谋大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让当时的贵族妇女眼馋心热。她的儿媳妇、唐中宗的皇后——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就有这样的图谋。

拥有最高权力的皇帝不是谁都能当的,武则天靠着过人的智慧和谋略,才在67岁当上皇帝。

在位时,虽然曾大举诛杀李氏、任用酷吏等,但也做出了很多贡献。

曾经做了“劝农桑,薄赋役”等惠民的事,在老百姓中颇有声望。

可韦后、安乐公主之流,没有当皇帝的智慧,谋划倒是很大,而且走的是阴险的外路子:勾结武三思等人在朝堂上专权,让自己的哥哥韦温掌握实权,想靠着邪魔歪道这一套走上走上权力顶峰。

历史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最终韦后之流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宫廷政变所杀。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勃勃的野心,有想要得到的东西。

但是你的智慧要配得上你的“野心”,智慧和谋划相辅相成,否则就会误入歧途。

力小而任重

《庄子·人间世》齐庄公外出打猎,有一只虫子举起它的脚,准备和车轮子相抵抗。

齐庄公问他的车夫这是只什么虫子,车夫回答说:“这就是 螳螂,这种虫子啊,只知道进不知道退,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力气就轻视敌方。”

“螳臂当车”后来成为一个成语,比喻不自量力之人。

这种人肩上可能负有重要的任务,但是在力量薄弱的时候硬要去抗,结果往往是自己折了细小的臂膀。

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展开了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南征北战:西灭吐谷浑,东北讨契丹,三征高句丽,还有更为著名的开凿大运河。

这本来也是新生的隋帝国巩固统治的伟大举措,只是隋朝刚建国不长,到杨广才第二代,国力积蓄还不足以撑得起他这么频繁的折腾。

汉武帝时也是战争频繁,东征西讨。但是经历了汉初几代帝王的“休养生息”,还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况,为汉武帝朝的赫赫功绩积蓄了深厚的力量。

而隋炀帝好大喜功,不量力而行,把应该以几十年完成的事压缩在十几年中。

最终导致国力衰竭,人民苦不堪言,各地爆发起义,隋炀帝得千古暴君之骂名。

身负重任时,要先估量自己的力量。如果力量不够,就且平心静气,慢慢积蓄自己的力量。否则,责任就成了负担,最终把自己压垮。

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曾写过一句有名的诗:山泉绕屋知深浅,微念沧浪感不平。

山泉尚且知道自己的深浅如何,袁克文以此来劝谏父亲不要称帝,奈何袁世凯听不进去。

人活一辈子,如白驹过隙,何苦好高骛远、事事强求,往往弄得身心俱疲。

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做事要与自己的德行、智慧、力量相匹配,才能游刃有余,做好自己能做的和该做的,生活得悠游自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