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的自白|再谈练字那些事儿
星期天上午,日语班临近下课,老师在总结本课重点。
我在公屏的对话框里写:下周六周日没有课。
老师停下总结,又无奈又想笑地说:“可嘉整节课一句话没说,临下课了,跳出来提醒我们下周没有课……你们不用上课是不是很高兴啊。”
同学:“对噢,下周没课,情人节了。”
老师:“是清明节……”
…………
就这样,区区不才在下本姑娘我,凭一己之力成功搅散了节前最后一节课。
近期时常感到“越学越艰难”。
和其他任何需要长期坚持的学习一样,过完了前三个月的火速提升期,明显觉察到进步的节奏日渐缓慢了。
打开课本,似乎什么都会,合起课本,立即忘得一干二净。看到一个句子,能明白它是什么意思,让我闭起眼睛复述一遍这句话……臣妾做不到。
还好,我很善于放过自己,反正只是学着玩,没必要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哑巴日语?我不介意,只要未来能看懂东野圭吾的原版日文小说就可以了。
到了这个人贩子都懒得拐我的年纪,觉悟也没什么提升,我,依然是那个不忍心逼迫自己的我。
万一逼出抑郁症怎么办,这条小命,我自己还是很喜欢的。
最近经常陷入“做着东,想着西”的怪圈。
工作的时候,想着练字;练字的时候,想着跑步;跑步的时候,想着更新公众号;更新公众号的时候,想着学日语;学日语的时候,想着工作。
谁有药?
…………
曾经围观别人的时候,总以为这些事做起来很轻松,很容易。
练字?不就是那几笔几画写一写而已嘛,随随便便就能写好——然后发现,轮到自己动手的时候,经常被自己写出来的烂字丑哭。
写作?这有什么困难?看那些公众号,一天发布一次而已,很简单。只要我想,每天至少能写出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文章——然后发现,轮到自己动手的时候,每个星期能交出一篇就能把自己感动哭。
我又想起了在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里分享过的那段话:
这段时间经常畏首畏尾,觉得自己不行,写的字不行,写的文章也不行,难道是因为很懂很擅长?显然不是。
恐怕是……真的不行。
不过没关系,虽然我不聪明,没有什么天资可言,但我还是很乐意一点一点地去练习。在进步速度放缓,看不到什么成效的时候,也没想放弃,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没有在这个过程中的大量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可能性。至于质变的那天什么时候到来,会不会到来,没人知道。
有句土话怎么说来着——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下去才会看到希望。
很幸运,从开始练字和写公众号以来,有一群一直在支持我、鼓励我的朋友,亲人,同事,朋友的亲人,亲人的同事,同事的朋友。
…………
我知道市面上有这么一种人,他们业余时间除了吃喝玩乐什么事都不做,毫无志趣,坚持混日子,虚度光阴。
你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不多嘴,不管闲事,不去diss他们,他们却要反过来diss你。
点评起你来头头是道,然而并没有一句真正有营养的、有价值的建议。
你让他自己写两个字试试?立即阵亡。你让他自己写几段话试试?还是算了吧,发个三句话的朋友圈能产生四个语病,五个用词不当,六个错别字。
这种人diss你的时候常用话术:
你做这些有啥用啊?真能装逼。
我有个很懂的朋友,他说你这水平不怎么样。
这么有空搞这些啊,看把你给闲的。
…………
稍微观察一下diss你的人本身又在忙什么。
忙着玩游戏,刷抖音,打麻将,看直播,对着主播舔屏,出去搞搞没营养的廉价社交,幻想着怎么发财,怎么在领导面前得脸,活得脑满肠肥,油腻无比。
嗯,确实是够忙的。
你和他们玩不到一起去,他们还会反问你:“你怎么什么都不会?”
…………
这年头,健康的兴趣爱好已经不流行了是吗?
说回练字。
陆陆续续练到现在,将近一年半了。在后面的半年里,从前那种很明显的进步、很强烈的前后对比已经不存在了。最近每天练到颈痛手酸,也没看出丝毫的变化。
从0进阶到1容易,从1进阶到2,真是难。
唯一值得高兴的现象是:再看自己之前写的这些字,开始觉得丑了。
只可惜,审美变了,手没跟上。
…………
隔三差五被人问到“业余爱好者入门期应该怎么练字”的问题。关键是,首先,我也不知道啥叫“入门”,其次,练字这种一生一世永无止境的事情,我练了一年半,也不敢说自己“摸到门了”,最后,既然被问到了,我就在这恬不知耻地分享一下愚见,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以下都是本学渣个人看法,只管大胆胡说,绝不小心求证。
先说基础。
基础也可以分为零基础,有基础,基础好。
根据不同的老师和不同的同学对我的总体评价,可以暂且认为,我在最初,是处在“有基础”这一档,老师调教+自己练习近一年之后,处在“基础好”这一档。
举例——有基础:
如果不知道自己属于零基础还是有基础,就对照上面这两行字,写得比这个差,就是零基础,写得和这个差不多,就算有基础。不用纠结。
再举例——基础好:
在打基础的阶段,最重要的就是笔法,即一笔一画的细节,没有细节的字,是不会好看的。“基础好”阶段与“有基础”阶段最大的不同,就是对笔画的掌握。
对比两页字的横竖撇捺,第一页的字,每一笔都不存在粗细轻重的变化,线条是非常寡淡的、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而且很不稳定,会抖动。
第二页字的笔画,尤其横画和捺画,能够看出明显的笔端力量的变化,以及更丰富的表现形式。例如横画的起笔,有些先顿笔,再行笔,而有些是留了尖的,前细后粗。又例如捺笔的收尾,也有明显的粗细变化,线条整体的稳定性也增强了许多,不那么抖了。
这些,是打基础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练习的。
如果读到这里,你还是看不出这两页的字有什么不同,那我也只能:
跟着老师的讲解视频单字练习的这段日子,我感慨颇多,越来越体会到什么是学无止境,越来越体会到自己的渺小。
本期的主题是王羲之小楷集字,老师会示范每一个字的临写要点。
临,即要最大程度地尊重原帖,尽量模仿、靠拢原帖。虽然硬笔临古帖,不可能百分百地临出原貌,但核心宗旨是不变的。
我们常见的“单人旁”,左边是原帖的写法,上面的撇走势向下,而下面的竖是要稍稍向右倾斜的。
右边是平日常见的写法,撇较斜,竖的走势偏左。临帖的时候必须抓住这个细节,不能凭个人习惯随意发挥。
“人”字,撇短捺长,基本上整本字帖中出现的捺,都是长捺,写捺的时候记住这个特征,会给字的整体结构略略加分。
“天”字,两个横画,起笔的方向是不同的。第一横,起笔方向是左偏上,第二横,起笔方向是左偏下。
“十”字,横长竖短,左长右短,上长下短。
“知”字,常见的那一撇,在原帖中并不是撇,写到底部时笔尖应沿原路收回,处理成圆润的一笔。
每一个字,都要这样观察,反复练习,纠错,打磨细节。
还,未,必,练,得,好。
所以,如果不看视频,不听老师讲解,仅凭感觉乱练一气的话……
很,难,有,进,步。
顺便插几句,单字临写练习,是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慢慢慢慢写的。每写完一个字,要停下来观察,是否做到了老师强调的那些细节。
然后反思:竖是不是有点长了,捺会不会有点短,右半部分好像应该写高一点……在下一格重新写的时候,就尽量注意这些细节,有意识地修正。
通常来讲,同样的一个字,在最后那一格写出来的效果,要比在第一格写出来的效果好才行,这说明在写的过程中真的做到了边写边回顾,边写边反思。
我一直非常推崇初学者练字从一笔一画练起,练上面说到的这些小细节,然而真正能沉下心沉住气从一笔一画练起的成年人寥寥无几。
大部分人练字只是三分钟热度,耐不住这种枯燥乏味又一时半会儿见不到成效的折磨,也不肯老老实实地打磨细节,随便写了写,就开始各种瞎折腾,所以写字的水平一直原地踏步,没过多久就放弃了,但是又隔三差五嚷嚷着想练想练想练,循环往复。
…………
另一些常见问题:初学练什么帖?田英章和庞中华的帖能不能练?练古人的帖一定比练今人的好?
先说庞中华。他的帖,不建议练,没有什么原因,我只是单纯地不喜欢他的风格,觉得不好看。分享一下别人的观点:
再说田英章。蜚声海内外,红得一塌糊涂,目前市面上最畅销、最受学生家长欢迎的硬笔字帖,大多都出自他手。
然而,他也一直在被众多崇古的书法学习者批判,认为他楷书的那种漂亮,属于最肤浅的漂亮,精致而俗气,就像语文课本中的印刷体和电脑输入法自带的标楷体一样,毫无灵动之感,毫无舒朗大方的古朴之美,会严重误导初学者,非常不利于审美意识的建立和审美水平的提高。
我随意拍了一页田英章的字帖:
的确,精致,漂亮,有股媚气,很俗。所以,很多书法爱好者一提到田英章的字帖就如临大敌,排斥抗拒,恨不得告诉全世界的人千万不要学他的字。
对此, 我的态度正相反。
每个人的基础不同,资质不同,练字的目的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练字无需跟风,更无需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断。
田英章的字是规范字,规范字究竟算不算书法,始终存在争议。什么人适合练规范字?我认为,连字迹工整清晰都做不到的人,就应该练规范字。
尤其中小学生,尤其尤其那些连字迹工整清晰都做不到的中小学生,一手横不像横、竖不像竖、阅卷老师看了都脑壳疼的、要绞尽脑汁去猜去辨认的神兽字体。
你非不让他练田英章,非跟他灌输什么古朴之美,让他学各种古帖,学异体字,会不会有点搞笑?
异体字对学生日常应用毫无帮助,考试的时候写异体字,会不会被当成错别字?会不会扣分?
例如“流”字,在书法异体字领域,是可以不写横上面那个点的。又例如“明”字,很多古帖里,左边并不是一个“日”,而是“目”。甚至,同一个字有三种以上不同的写法。
还有连零基础都达不到、基础特别差、简直负分的这类人,乖乖练规范字就好,千万别一上来就王羲之啊赵孟頫啊褚遂良的,吓人。
字迹能达到工整清晰的零基础初学者,如果觉得田楷就是好看,就是喜欢,想让自己的字更精美一点儿,练练也没什么,全凭个人喜好,田楷也好,古帖也好,随意。
只是练古帖更难“见效”,更打击人的自信心,很容易练着练着就失去兴趣。
毕竟,大家都是普通人,我们和王羲之中间,还隔着一亿个田英章。
P.S.我家还有几本田英章的简体字帖,谁想要,私信我。
另一个问题是“用什么笔”。
老调重弹了。基础薄弱的初学者,如果非要用钢笔,那就做好长期看不到效果的心理准备。
练字,关注的焦点应该是字本身,是最终落实到纸面上的效果,而不是你用的笔“是否是名牌,外观是否精美,看起来是否高大上”这些无关宏旨的问题。
什么笔能写出更丰富的笔画细节,且更容易控制,就用什么笔。不要沉浸在“用钢笔就是有格调有品位”的虚荣幻想里。
对我来说,针尖中性笔是用起来最顺手的,尤其推荐Pentel(派通)和PILOT(百乐)的针尖中性笔,0.5和0.7都可以,0.38和0.4太细,1.0又太粗。
仅供参考。
…………
学习是一个越学越惶恐、越学越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太多的过程。随便学了点皮毛,就开始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写得挺好看的话……
通常都挺丑。
我学到现在,觉得自己依然什么都不懂,依然是只菜鸟。这还只是练了练硬笔字,只是练了练硬笔小楷,就如此令人头大。以后万一学毛笔字呢?行书呢?隶书呢?草书呢?
只能再哀嚎一句:
学海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