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实战案例

招聘难题渠道的有效开发

2019-05-30  本文已影响4人  HR石头

招聘难题渠道的有效开发

招聘渠道选择容易出现的误区

渠道过于传统(没有新意)、渠道过于单一(吊死一棵树)、近亲繁殖过渡依赖内部推荐)、大海捞针(只要是能想到的渠道全部都用)

那么造成这几种误区的原因是什么呢?

[if !supportLists]1. [endif]有时过分依赖一个渠道(有些小伙伴公司预算只有一个端口)、有时遍地撒网(能想到的能用的都用上,每天乐此不疲的维护开发渠道),当然最后可能也能招到人,但失去了招聘渠道甄别目的的意义;不清楚自己要找的候选人在哪里,从而有效的选择适合的招聘渠道。

[if !supportLists]2. [endif]过于主观选择,如内部推荐,实行以后,发现没人推荐或推荐的人都不合适,所以主观认为这个渠道不行。但没有换位思考,凭什么给你推荐,推荐之后有什么好处(无利不起早),没有清楚的人物画像,推荐人不清楚是否适合;所以说我们需要耐心和细心。

3.当局者迷,很多HR喜欢在qq群、微信群群发、朋友圈让帮忙推荐,忽略了身边人脉;如同事、经常吃饭的饭馆老板、亲戚、朋友、同学,超市等,完全也是一种有效的渠道。

4.没有创新意识,现在新型招聘渠道,如抖音、快手等;需要长期坚持发挥公司特色。

招聘渠道选择的两个核心

招聘的最终目的是招到合适的人进入公司,那么这个合适的人要通过什么渠道去找呢?

1、人是什么样的人(高矮胖瘦)

要找的人是什么样的,就像通缉犯一样,但重点不是体现在外貌上,而是把要找的人的岗位需求列出来,这样才能按照这个标准去找人。

2、人在哪

按照列出的用人标准需求,这类人一般是在什么地方活动或工作。

比如要找销售员,那么这类人就会聚集在展会;

比如要找技术员,那么这类人就会聚集在行业里;

比如要找课程顾问,那么这类人会聚集在竞争对手里;

再比如要找采购员,那么这类人会聚集在供应商里;

要找医药导购,那么这类人会聚集在药店,医院里。

所以,秉承这两个原则去找人,还发愁找不到候选人吗?

除了以上两个原则之外,还要考虑另外两个影响招聘的因素:

1、候选人资源的量是不是够大,候选人资源所需条件覆盖的范围是不是够大。

2、候选人资源是不是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候选人资源所需特定的人才是不是够聚焦。

招聘渠道开发的三大途径

1、常规途径:一般较适合成熟期企业

人才网站、专业网站、人才市场、校园招聘、猎头;

公司人才库:平时维护的公司人才库可以满足一部分的招聘需求,也可建立个人人才库;

(可在公众号号对话框内回复“招聘渠道”;获的一大波网络渠道解析和个人人才库建立方法)

2、个体途径:一般较适合初创期企业

内部员工推荐、个人人脉圈、亲朋好友;

3、群体途径:一般较适合发展期企业

专业论坛、社区、活动(展会、沙龙)、QQ群、微信群;

竞争对手公司等潜在候选人的聚集地,换位思考;比如“采购”职位可以找供货商;

根据招聘的层级岗位分类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应的常用的招聘渠道可以总结出以下表格:

获取候选人的方式

1、网站下载或QQ群/微信群,里推荐的候选人的简历;

2、整理单位候选人的简历,根据岗位、行业进行分类整理,变成自己的简历库,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简历互换;(可在公众号号对话框内回复“招聘渠道”;获的一大波网络渠道解析和个人人才库建立方法)

3、参加活动、展会、沙龙等收集一些人的名片,或者加微信好友等;

4、多加微信群、QQ群,前期先潜水不说话,平时留意群内动向,等到合适的时机添加合适的人;也可以积累专业人员,创建自己的专业QQ群或微信群;(用工作号加,不然每天非烦死)

招聘渠道衡量的三个维度

[if !supportLists]1、[endif]时间周期

在固定时间开始计算各个渠道收到简历数,收到简历多的相对效果好;

在固定时间不同渠道成功入职人数统计,成功入职人数越多说明渠道招聘渠道越有效;

2、数量统计

简历数量:通过各渠道收到的简历的数量;

到面数量:通过各渠道来公司面试的候选人的数量;

入职数量:通过各渠道到公司入职的人员数量;

3、候选人质量

初选合格率:通过各渠道获取的候选人能够进入初试阶段的人员比例;

复选合格率:通过各渠道来面试的候选人能够通过面试的人员比例;

试用合格率:通过各渠道入职的候选人试用期是否能通过的人员比例;

根据以上三个维度,平时招聘工作时要每天记录数据,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进行汇总统计,最后会发现多数候选人都出自部分渠道。

招聘渠道维护的重心

1、用心选择

1)按照自己的需求去有针对性的选择招聘渠道。

2)按照实际真实的岗位需求去找人,明确对应标准。

3)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是相互的。

2、细心分类

1)各渠道按照有效性进行分类。

2)各渠道招聘什么类型的候选人进行分类。

3、耐心维护开发

1)不要临时抱佛脚,要定期从竞争对手公司那里获取候选人的信息,多做储备,才能满足用人需求。

2)获取的候选人信息后,要定期和他们交流维护关系,可以聊聊工作和生活。

3)发现不愿意搭理自己或感觉关系疏远了,就要去分析原因并进行改善。

总结:

1、根据渠道效果进行维护分析,不要所有渠道都要去维护,没有重心。

2、重点维护当下工作急需用到的渠道或者产出周期比较短的渠道。

3、要想用人的时候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关键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和维护。

4、轻言放弃,出了问题要先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足够用心、耐心的去做了。

5、换位思考,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没有谁欠谁,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不要等到需要别人的时候再去维护关系,平时的点滴积累很重要。

关注公众号:HR生活那点事(ID:JLHR2018)获取更多好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