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颗水底的鹅卵石
周末的两天,几乎没有看书,没有做任何实质性的事情,不过这似乎也是在给自己在下定义,在评判是否有“意义”,突然庆幸自己差一点儿又要掉进自己挖的坑中。
那就只是描述,或是梳理倾诉。
最近疫情封闭的好机会,一直在跟着老师学习,学习关于世界的本质,学习宇宙真正运行的规律,学着向“道”的方向靠近,学着“觉察”,学着觉察自己的“觉”,写出来,更觉得有点像绕口令,可能也是自己本身的思维逻辑还像在迷宫中一般,无明无向,还不如无头苍蝇,它还在乱撞,我却已经有一点被自己绕晕了。但是自己知道这个状态是好的,我是喜欢这个状态的,就仿佛是把脑海当中已经不知道沉积了多久的腐朽之物全都搅动起来,让那些已经潜伏已久的潜意识重新被自己看到,然后解决处理这些影响自己未来或是阻挡自己视线看清未来的“潜意识”。
相信一切不是冲你而来,而是为你而来。
目前功课最终要的就是接受、臣服。相信一切都是“为我而来”,透过身边的所有去当作“镜子”,去觉察,思考,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信念,看到自己的模式,看到自己的潜意识是如何运作而产生了现在生活的实相。
这两天思考的模式一:
自己有些强迫式的打卡,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强烈的想要获得结果还是每天在群里打卡获得的虚荣心成为了自己的动力?
总是想要“自律”,想要强迫自己努力的背后是什么?
每天在做完一个小时的大冥想之后,还想要加自己每天定的打卡目标,可是身体的能量跟不上了,会疲劳,会困倦。
老师说:要注意休息,冥想要一个一个来,慢即是快。每天坚持练习冥想,脉络会适应节奏通畅,一下太猛了,会很累,休息时,也是在充电的。精进的体验过程,累了就休息,身体在调整,信任自己不会错过什么。
老师说:实修,不是直线提升,是螺旋式的提升,允许自己走过程,感受体验,也是修感知力,冥想一天一个,累积起来,功力他日深厚。
跟姐聊天,她也总会说我“太严肃了,要放轻松一些。”
昨天跟晓宇姐聊,她也一直在强调:“对自己好点儿,已经那么艰难了。总是想自律的时候,坚持不住的时候又多了一个对自己的不满,何必呢?对自己好一点,放轻松些,要接受自己的不接受。”
我看到了自己“积极”行为背后的那个自己,其实是一直不接受自己的自己,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不喜欢现在负债的自己,不喜欢现在肥胖的自己,不喜欢本性其实懒、堕至上的自己,不喜欢本来是自己的自己。所以我一直想要改变,一直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可是就像唐宁老师说的,人应该首先学会爱自己,停止怼自己,要更好的成为自己。
模式二:
来了上海之后,与人合租,要打破自己一直以来的独处习惯,还要被迫不断地弱化和不断地退让自己的边界,这让本身就有些强迫症的我特别的难受。我长期习惯待在自己的“我应该怎么做”的条条框框之中,框住了自己,但是两个人生活在一个空间,难免产生生活中习惯不同的摩擦,并且两个人的生活作息,和生活理念完全不同。
我就在学习着不断地退让,我总是会想老师讲的“无内无外”、“你身边的人也是另一个自己”、“现在爱会怎么做”等等,会让我的头脑选择我应该借助这些摩擦去修自己的觉察心。但是实际生活中一次次“让”、主动“适应对方”的小情绪,察觉到了,但都是让自己暂且搁置,并不去处理,导致不断积累到一个爆点。直到情绪到达这个爆点之后,我才看到了引发这些情绪的背后是自己给自己构架的一个一个的框,这框不光框自己,也想用这个框去框别人,所以我才会难受,忽然在想,以自己的世界观和对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别人,这个想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所有的这些问题和根源还是源自于“自己对自己的不允许”,所以一这套“错误”的标准去要求别人,碰撞回来产生的情绪,自然是会让自己产生不适。晓宇姐说:“要接受自己的不接受”。
早上朋友一语中的的用一个mang描述了我和我目前人生的状态:
瞎忙的忙
盲目的盲
迷茫的茫
这三个字,十分精准的概括了我这些年生活的状态。
感觉自己在一路的寻找,但是不知道究竟在寻找什么。向外求过,也向内求过,总觉得不得法,却不知曾经走出迷宫的捷径曾经就在我面前,可是我从它的面前经过,却没有识出,让自己兜兜转转的在迷宫里徘徊了更久。
最近喜欢做“鹅卵石安定”的冥想,想让自己也可以如“鹅卵石”的状态一般,在水底可以如如不动,可以任水流在它的身边流淌,任水草在它的身边摇曳,任鱼群在它身边游动。
希望自己可以像这颗鹅卵石一般“安定”,可以不再瞎忙,不再盲目,也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