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如何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孩子?
最近大火的网剧《隐秘的角落》引来了诸多热议,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情节上的环环相扣、再搭配上诡异的音乐都让人看的不敢喘息。
很多网友看完评论说,原本以为张东升是大反派,结果没想到,看到最后朱朝阳才是最可怕的反派。
如果朱朝阳当真就一恶棍,我们或许只会觉得他可恶,不会觉得他可怕。
之所以我们觉得朱朝阳是最可怕的反派,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他所有的内心挣扎。
眼睁睁的看着他一步步从善良懂事的令人心疼的男孩变成了借刀杀人满嘴谎话的凶手。
把善良的孩子推向恶魔怀抱的,是每一个出现在他身边的人。
而这之中,父母尤为关键。
我们都知道,天下父母心。
父母爱孩子似乎是一种天性。
但为什么如此爱孩子的父母会亲手把孩子推向恶的那边呢?
因为他们虽然爱孩子,却不知道该如何爱孩子。
朝阳的妈妈很爱朝阳,从工作岗位回到家,放下包第一件事就是跑进厨房给朝阳做好吃的。
但这也恰恰暴露出她的爱只停留在孩子身体健康上。
但对心理健康的疏忽不是最可怕的,绑架式关爱才更为恐怖。
作为一个婚姻失败的单亲母亲,朝阳妈使出浑身解数把朝阳拴在自己阵营。
一切那些看似是付出和牺牲的行为,实际都是对孩子变相的控制。
(这让我想起了“小欢喜”里面的宋倩和乔英子)
朝阳爸虽然组建了新的家庭,但他依旧还是爱朝阳的。
他对朝阳的爱只停留在少量的掏钱和口头的关心上,但对晶晶却是捧在手上、抱在怀里。
晶晶和朝阳都是孩子,但那个表面看上去更懂事的孩子却遭到了怠慢,那个调皮的孩子却得到加倍的关爱。
朝阳爸像极了一部分中国式家长,当同时面对几个自己的孩子时,他们总会选择忽视那个最懂事听话的孩子。
所以当晶晶在杂物间喊出那句“他(爸爸)只喜欢我,根本不喜欢你!”,朝阳当真了。
因为自己的父亲确实不怎么管自己,却表现的很疼爱晶晶妹妹。
这句话如刀般刺破了朝阳的心,让邪恶的种子彻底趁虚而入种在了他的心里。
《隐秘的角落》不单纯是一部犯罪片,更是一部家庭教育片。
三个家长,用三种不同的错爱方式摧毁着一个三观还没定型的初中孩子。
孩子,本就还在学习明辨是非中,此时若没有一个家长给予他正确的关爱和教育,那他只能凭借着自己的喜好盲目的选择道路。
朱朝阳本是一个好苗子,但为了得到父母那一点点正常的关心,他彻底迷失了自我。
作为成年人,作为父母,孩子的成长都需要我们去引领。这份引导不仅是对自己最喜爱的那个孩子,也不仅是自己家的孩子,更是身边每一位孩子。
只有当所有的孩子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关爱时,孩子们才能更好的发展,社会的未来才能更好的发展。
朱朝阳的黑化与原生家庭、家庭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朝阳妈妈是爱他的,单亲,尽可能满足朝阳的物质生活,为了他拒绝再婚,但这样的爱控制欲太强、过于压抑、沉重。
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养育,是一门学问
大部分父母都会发现,随之孩子年龄增长,突然有一天,当孩子忽然学会了说“不要”,他们会突然发现孩子学会了和他们“抗衡”,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在某些时刻逐渐绷紧了,这时候要恒定的克制自己的“发脾气的本能”,正面管教孩子,尤为重要。
就像我前面发过的文章,如何正确对待孩子顶嘴,可以参考!
每一次的争斗都显得痛苦无比,为了吃饭、做家务、写作业等等事情,不断的发生争斗,传统的“锦囊妙计”包括威胁、吼叫、或者简单粗暴的揍一顿,这些方法可能初始会取得短暂的效果,但会逐渐失去效用。直到有一天,父母会就沮丧的发现自己的方法毫无用处,更沮丧的是他们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一个荒诞的观念:如果想要让孩子做的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
有时候,我们想要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必须首先修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这场父母与子女的争斗中,我们需要一个“积极的暂停”。许多让父母感到沮丧的行为难题,是能够改变的,关键是大人要首先改变自己。
在我们小时候或者更早的时候,很少有人会质疑“爸爸说了算”的观念。但是由于人权运动的发展,这一传统成为了历史。当父亲失去了对母亲的控制权,父母双方也就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妈妈不再给孩子树立顺从的榜样。孩子们有样学样,也希望得到平衡和尊重。
健康的自尊,是孩子培养出“我能行”的信念的基础。当孩子们总是由别人告诉他们去做什么,而没有自己受尊重的参与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练习父母希望他们拥有的技能时,他们就无法发展那些有助于感到自己能行的技能。值得注意的是,平等绝对不意味着完全相同。孩子显然不能拥有那些基于更丰富经验、更熟练技能和更充分成熟之上的全部权利。成年人对孩子的引领和指导是很重要的。
多给小孩子一些阳光吧,多一些德育,多一些关怀吧。
适爱教育:致力于为0-6岁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一站式”育儿解决方案。最新推出妈妈客厅创业项目“娃娃家”,欢迎勾搭!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私信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