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不懂鲁迅 读懂时满眼泪花
我们常说,年少读不懂鲁迅,读懂时满眼泪花。为什么这么说?据说,中学校园里流传着一句带有调侃意味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周树人,就是我们的鲁迅先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6381342/2cdeab46df402d32.jpg)
说实话,以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要真正理解鲁迅的文章,的确不易,等到渐历人事,才恍然大悟,原来鲁迅早就看透了这一切。
等到渐历人事,我们也许活成了鲁迅笔下的某个角色,孔乙己、祥林嫂或闰土,又或者有了他文中描述的相似经历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鲁迅早就看透了这一切。《孔乙己》读完,有种挥之不去的感觉。为何?因为我们都曾经是孔乙己——
年轻时,曾胸怀大志地想投入这个大时代,曾怀着改变世界改变生活的梦想,最后却发现只是发了几句牢骚。
《故乡》说的是改造旧社会吗?那为什么新时代的我们,读来,感受反而更强烈呢?
因为离开了故乡,我们才真正明白鲁迅的“故乡”之意:当故乡成他乡,又错把他乡当故乡的孤独与唏嘘。而闰土,不就是那个与你渐行渐远的童年伙伴吗?
世界文坛称他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最大领土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也想提名他为候选人。只因他自认不配,拒绝了。
1、“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2、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鲁迅《墓碣文》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纪念刘和珍君》
4、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
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铿锵的诗句,以最强烈的激情,表达了一个青年愿意用鲜血和生命去拯救苦难祖国的决心。
5、《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6、《自嘲 》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表面是自我解嘲,实则抒发了先生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