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十四)

2018-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擎宇_44c3

      “教学评价”议

      一、教学与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本质:通过教学活动客观地把握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以便最大限度的求的教育效果。

      教学评价有种种不同类型,一般说来还可以分四类:一是在教学之前进行的“诊断性评价”借以预先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更适当的制定教学方案;二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借以了解教学活动是否在适切地开展,并随时纠正教学进程;三是教学结束时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借以评定教学活动的成果;四是来自外部的评价——“外在性评价”。

      在探究教学评价的问题是,抓住重点评价要素很重要:评价谁(评价者)、评价什么(评价对象,评价目标)、为什么评价(评价目的)、怎样评价(评价方法)。在这些要素或侧面中尤为重要的是评价目的、评价对象、评价目标(领域)的问题。

      评价与测量的技术,是教师有效地开展课程与教学的决定性因素,在改革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有积极的心理功能与教育功能。

      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第一,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监控学生学习。第二,考试本身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经验。第三,考试本身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激发动机的功能。

      从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的角度看,第一,测量与评价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努力达到何种效率的一种最基本的反馈;第二,验证课程假设,并使之精致化;第三,测量与评价有利于个别辅导及教学方法的个别化。

      不过“评价”不等于“全盘量化”。

    从评价的意义或操作的角度看,评价可以划分如下四类。第一类,实态把握。第二类,测定。第三类,狭义的“评价”。第四类,鉴定。

      二、现行评价方式的弊端及其改革

    改革评价制度与方法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现行的评价方式是“非教育”“反教育”的,就是说它不仅无助于学生“人格的成长”与学力成长”,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现行的评价方式,从本质上扭曲了学校教育,考试和评价成为诸恶之源,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现行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记忆与理解为中心,限于及其狭窄的领域,而评价结果却被视为学生整体的表征,或是当做学生整个人格价值的表征。因此许多学校的教学活动陷于狭窄的领域,牺牲了学生真正的成长与发展。第二,现行的评价方式主要以纸笔测验的分数为依据,将学生在某一期间的学习成果加以排序,确定学生之间的优劣关系,带有综合判定的性质。这无助于教学活动自身的决策与推进。因此这种评价起着种种意义上的排序作用,丧失了进一步推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性的作用,对学生乃至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第三,颠倒了教育目的与评价手段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为教学而评价,而是为评价而教学。因此压抑了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美国教育学家桑德(O.Sand)立足于“教育人本化”的原理,解释了今后期待变革的倾向:1.从作为处罚性的测验改变为引导持续性成长与学习的刺激;2.从纸笔测验的评价改变为重点在于观察的,采用多样评价技法的评价;3.从记忆中心的评价改变为重点在于创造性与问题意识的评价;4.从课程终结时的考试方式的评价改变为持续地合作展开的评价;5.从局限于测定狭窄范围能力的评价,改变为广泛综合地测定认知性、情意性、运动技能型等种种能力的评价;6.从单纯的教师评价改变为学生自己进行的评价;7.高等院校从片面地规定入学资格的方式,改变为同高中合作开发妥善的评价技巧的评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