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在简书三年半来的475篇更文
2025-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老可是个传说
这三年半的时间,我在简书写了475篇文章, 粗略估计大概有22万字。不能说没有收获,每天拿起手机来写下一段文字,俨然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提笔没有更多的畏难情绪,而且写作的速度明显提升;但遗憾的是文字质量提升的很慢。
为什么会这样?
每天固定写下几百字,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但积攒出来的只是数量。如果量变不能实现质变, 数量上的积累,也就没有更多的意义。
提升文字质量,除了要笔耕不错,需要有大量的文字阅读,涉及到更多更优秀的文字作品。谁都不能闭门造车。需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模仿、体悟、学习。
美国的开国元老之一富兰克林,本来文字功底一般。后来他选取报纸杂志上自己喜欢的文章开始仿写。先阅读甚至去背诵,然后去默写。想不起来人家是怎么写的,也不要去翻看,而是尽量凭着回忆去模仿,或者就是用自己的话去写。一篇文章全都默写完了,在跟人家的原文去对照,发现哪里不一样?发现差距在哪里? 这种方法被称为富兰克林学方法,是一种学习写作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写作是一种输出,输出的前提,需要大量的输入。要不断阅读好的作品。设立到方方面面的知识。才能有素材,才能激发灵感。富兰克林写作法的前提也是要找到范文,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找范围的过程当然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搜集。
之前文字阅读的时间少的可怜, 今后必须开启阅读输入的好习惯。 哪怕从每天读10页书,读10分钟书开始。
现在就找出那些自己喜欢的作品来, 用富兰克林写作法, 去拆解模仿学习。透过那些优秀作品,学习写作方法,作品背后的作者都可以是我的老师。 有那么多名师大家的指点, 何愁自己没有进步?何愁写不出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