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是“但是”

2017-08-30  本文已影响13人  郭栩鹏

(1)

我很讨厌一个词“但是”,因为放在这词之前所有的修饰、文字、段落,都因为这词的出现变得毫无意义,而且这词还带点明知故犯的意味。

明明知道今天会下雨,但是出门前忘记了,懒得折返。

明明知道路边的牛杂不干净,但是没忍住买上一串。

明明知道晚睡容易神经衰落,但是仍磕磕绊绊熬至凌晨。

明明知道文字不能过于无病呻吟,但是情感宛如树枝流下的汁液,粘稠、缓和。

明明知道是人,但是想成为鱼,沉在月光照射的湖面。

明明知道城市很纷扰,但是没办法逃离……

明明知道心境有点纷乱,但是还写下这段,纷扰得写下后,还自我调侃,“明明是谁?”

(2)

很多事情明明知道,依然循规蹈矩。

因为是命,而且我们还认了。

就像带的实习生,上周终于实习完毕。

她走的时候,不安与兴奋糅杂。

不安源于不舍,相处虽短,交流较深。

兴奋源于开学,新的学期新的开始。

道别的时候很客套的一句:“谢谢。”

我略微粗暴,“谢什么谢,你应得的。”

她笑着,一如往常的甜美,过后提议合影。

我做了一个捣蛋的表情,挤左眉,嘟长嘴。

她做着很流行的摆拍,比着胜利的姿势瞪大眼睛。

拍照的时候,手机没咔嚓的声音,我们也没喊“田七”,屏幕快速一闪,然后我们的故事就在闪烁的一瞬,嘎然而止。

然后,再没然后。

明明知道会是如此,但是,道别的时候,能做的也唯独如此。

(3)

其次知道九月份即将到来,

若放在小说里,会用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叶知秋来形容,再描述各种人物开始穿上薄薄的长袖,喝着相应季节的花茶。

但是,现实里我们早感受不了屋外四季更替,世界还浸泡在五六月份的艳阳天,唯一能洞悉秋季来临了,或许是公司门前的一棵桂花树。

曾听人说,“桂花只会开在秋季”。

我信之并奉承。

花味很香,忍不住摘下几朵放在桌上。

没有器皿也没清水浸泡,午后枯萎的色泽开始斑驳,香气迂腐。过后,残忍地扔掉,再没重摘。

美好的事物都是那么的一瞬,次数多了会变质,变得这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那怎样定义美好的事情?

有人认为把青春洒在激昂,剧烈,澎湃的场景里互相碰撞跌宕,搂上一女,买醉一宿;有人认为长途跋涉去一趟远方,找一个让人心安的地方;而我,不外乎简单地吃碗米饭,不添菜、不加油、不被打扰。

但是,总被别人打扰道:你这傻子。

(4)

如今人要做到不被打扰已经很难,尤其小事,没人打扰,总被自己打扰,比方说:坐公交车,已不能专心顺延窗外的风景往下看;走路,也不会张望顾盼;吃一份早餐,也开始伴随小量的阅读;洗个澡,总得听上几首流行歌曲。

碎片化的自扰慢慢瓦解一份完整,于是再没有一件事能一气呵成,也没有一件完整的事情,因为多么完整的事情总被切割成一段段“三分钟热度”。

最可怕的还不曾觉得那是“扰”,更倾向那类“我们特别意识到时间珍贵,才利用碎片化时间。”

后知后觉越整理,越感觉匮乏。

开个会很难从头专心极致地听到最后,看一篇文章很难沉往气往下读。

庸人自扰,不再是那种瞎操心还没发生的事,这些年的“庸人自扰”,不扰在过去,不扰在未来,扰在当下,扰在拼命填补时间的缝隙。

然后还不痛不痒来一句,“谁在乎呢”。,

但是,又有什么是我们真心在乎的,又有谁能说清,说清那真心在乎的事。

(5)

因此重新思考一句话,去年的时候,写给自己的——

“人不会因为快乐而快乐,却因为堕落而堕落。”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翻阅曾留下的只字片语。

写的东西大多数出于感性,很少为一篇文章搜集大量的资料,我不是记者,不会抽丝剥茧地整理一份资料,然后变成自己的东西,你们读我的文字很少看见:哪个名人说过某某话;谁谁曾经做过某某事;谁谁逆袭了。

很少热血沸腾的故事,大多数归于平庸,因为这就是我所接触的生活。

写一篇文章也常常背离初衷,不按图索骥,下笔的时候不思考这话是对还是错,是道理还是普通的句子,是加粗还是不加粗。不细琢考量。

但是——

一年后,再看这话,我总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里,不是为了快乐而快乐,只是不想因为堕落而堕落。

对不对,不好说,它至少不是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