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方式爱孩子
今天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和妈妈的一通电话,每次在通话结束的时候,妈妈都会祝福我:事事顺心,心想事成。之前一直把它当成是一种结束电话的表达,而今天忽然发现,我慢慢成为了,妈妈祝福下,心想事成的那个女儿。
当自己决定开始自由职业的时候,起初妈妈并不是很支持。在妈妈看来教师这份工作,还是很适合我的,综合考量应该继续下去,而我的坚持,最终得到妈妈的支持。还记得那时,妈妈说:“你决定好了就好,一定会事事顺心,心想事成的。”现在回过头,慢慢回味一路走来,真的印证了妈妈的祝福,事事顺心,心想事成。
同样做了母亲的我,开始细细的思量,妈妈对我的每一次祝福,都是带着浓浓的爱的,可能这就是妈妈常说的“因”, 种下了期待的种子,慢慢的生根发芽,长出美好的果实。一因一果,带着妈妈的智慧,妈妈的期待,送给了远嫁的女儿。此时此刻,心里甜如蜜,又略带酸涩,年关将至,是该回家陪陪亲爱的漂亮老妈了。
喜欢深入探究的我,又按捺不住,希望透过自己分享,让更多的父母看到,祝福的结果永远好于批评指责的结果,因为你在孩子心里种下了种子,它终将生根发芽。
该如何种下祝福的种子呢?有几点和大家分享:
正向标签
我们期待孩子勤快,往往会说:你怎么那么磨蹭,赶紧快一点;我们期待孩子大方,往往会说:别扭扭捏捏的,大方一点;我们期待孩子认真做作业,往往会说:别那么马虎,认真点……
看到上面的内容,是不是会出现似曾相识的画面,我们内心是有很美好的期待和祝愿的,但是说出来的往往是反的。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投射,拒绝不好的,以为提醒了就不会这样了,但是我们忽略了接收者的感受。孩子的第一感觉就是我不好,我磨蹭,我扭捏,我马虎……
慢慢的他们认同了这些负面标签,就会变成标签这样的孩子,所以,爱他就直接告诉他,妈妈希望你勤快,妈妈相信你会非常大方得体,妈妈知道你是个很认真的孩子……这就是祝福,哪怕孩子目前还有差距,但是请相信将来他定会成为你祝福的样子。
公平平等
随着孩子不断的成长,我们要清楚界限,要公平平等的对待孩子。比如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想要看手机,我们肯定是阻止的,但是请谨记,不要拿着手机陪伴孩子做作业,在孩子的心里会有这样的对话:哼,你能玩,我就得写作业,长大以后我一定要玩个够。当孩子出现这样的内心誓言的时候,你种的种子就在孕育了。
我们对孩子有要求的时候,先想一想,自己做得到吗?这样对孩子公平吗?以大欺小的情景只能发生在10岁以前,过了10岁,就到了更加挑战的阶段了。
尊重
作为父母往往有一种感觉,就是孩子是属于“我的”!当我们把孩子当做一件归属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忽略孩子自己的渴求,只是主观的认为孩子一切都要听我们的,这样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长此以往,亲子关系看似OK,实际在孩子的心里已经出现一道道栅栏。当孩子的年龄稍大一些,就会尝试各种冲出制约的方法,而根源就是我们种下了专制的种子,束缚了孩子的成长、探索和体验。
爱孩子,请从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开始,这样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才能紧密发展。
理解万岁
无论在哪一种关系中,理解都比陪伴重要!
孩子的成长过程,复杂又迅速,亲子之间的冲突大多数,来源于不理解。父母太在乎家长的权威,而忽略了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打压式的方式,让孩子接收到不理解的种子,内心是苦闷的、孤独的、挫败的。
当面对孩子的挑战时,想一想他的根本需求是什么?你对他的祝福是什么?你的急躁和吼叫有什么效果吗?
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被懂得、被理解,爱他请从理解他开始。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都会祝福自己的孩子,相信你所相信的,你定会看见你的所信、所想!万事皆因果,你想即呈现!
END
本文原创,作者Tina,公众号爱墨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