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好的时代

2018-12-05  本文已影响319人  木清琳

这几天迷上了喜马拉雅。

一天有人推荐了我一本书,我错听成是喜马拉雅上的有声书,于是去喜马拉雅上找。找到了那本书,然而,主播的声音不好听,读得也不好。我犯嘀咕了。我应该比她读得更好吧,要不我也来一段?

以前不少人夸奖过我的声音。但声音不错,又能干什么?我不在电台工作,声音好不如容貌好,身材好。这个世界上印了美丽的脸,诱惑的身材的报刊、杂志、大屏幕比比皆是,可没有一个地方来陈列各种录音来崇尚声音之美,说明了前者的重要性和后者的卑微。所以,以前听到对于我声音好听的夸奖,我一度凄凉酸楚,心想大概本人容貌太过凄惨,别人连礼貌夸赞一下都觉过分,才转而恭维不能证明、没有对比、也没有用处的声音吧。

喜马拉雅终于让声音有了用武之地。

主页显眼处有个我要录音的按钮,还提供了很多朗读的素材,有音乐库可以选择配乐,再按开始按钮就可以开录了。毫不费力就录了好几段。按按试播,听上去真有点像电台里听到的配乐朗诵!上传,通过审核,就发布了。我激动了一会。

我这辈子也没有梦想过自己的声音能如电台节目一样好听(自我陶醉),还能发布!

再在喜马拉雅里逛了逛,听听别人的录音。原来先前听到的那段是个例外,喜马拉雅里高手如云,听着都是专业级的主播。也难怪,这么容易操作的应用,全国那么多专业播音员加上那么多条件优厚的朗读爱好者,自然会扎在这里。

除了朗读者,还有专业领域的名人、专家,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简直是有声内容的淘宝。而对于主播来说,喜马拉雅上貌似也有不少收益的方法——能不能赚到钱我就不知道了。在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同时又能赚钱,这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吧。这也是为何微信公众号一拥而上,大家不惜呕心沥血,只为自由加财富。

不禁感叹,我们真是生活在了一个美好的年代。手机应用爆炸。这么多的内容应用给现代中国人提供了广阔的创意的天地。写作的,朗读的,唱歌的,视频的,让很多人埋藏的文艺细胞得以苏醒,让很多人某种程度上拾回了曾丢失的自我。

我因为微信上的写作群和简书开始写作,因为唱吧开始唱歌,现在因为喜马拉雅开始朗读(播音)。这让我忽然想了起来,我在小时候就爱好写作,曾自己写童话,写诗,写词,曾每天在家大声唱歌,以前的梦想曾是做电台主播或电视台主持人,曾偷偷跑去广播学院参加主持人选拔(当然,失败了)。而所有的这些在逐渐为社会定义的前途而努力时一个个的被丢弃了,以至于遗忘到我从来没想过我和这些事情粘过边,直到这两年已过不惑。

最近我常想,也许我根子里是文艺人,假如我的文艺细胞一直被呵护着,考大学时不为了毕业后的好工作,而根据我的爱好考了文学,播音相关的,我过的会是什么样的人生?

我对我的人生并不感到遗憾。我喜欢我曾经走过的一切,满足于我现在拥有的一切,但只是禁不住地想另外一种人生是怎么样的?我相信两种人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但就是这不同让我沉思。

尽管在内容方面目前还有一定的审核,但我觉得,现在的时代已经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表达空间。各种文体,各种话题,各种观点,各种风格。我们古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现在的这个年代岂不正如此?四处是思想的火花,是勇于表达的个体。这对于我们这个习惯接受灌输,听从说教,标准化考试的群体来说,是多么大的解放,多么重要的训练?

这些内容方面的应用在西方社会并没有那么普遍。比如直播,就是一个东方的现象,尤其是中国现象。我想,也许原因之一在于西方的个体社会里人们的表达机会早已足够,人们随时随地在现实社会中表达自己,并不需要网络这个空间来提供这样的场合。而中国(东方)这样的重视群体的社会,现实社会并不鼓励自我表达和个性,那么被压抑的个性只能在虚拟社会中去抒发了。

从这个角度,这些内容应用的普及也许能够在我们的群体意识中植入一些新的元素,逐渐改变我们这个社会对群体和个体的态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