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的差别
背景介绍:暑假,5岁小朋友豆豆家迎来了一个小客人,10岁的小姐姐灵灵。灵灵是豆豆的表姐,暑假来补课,住在豆豆家。爸爸妈妈很高兴家里来了个小客人,因为终于有人能陪豆豆玩了。
灵灵从农村的镇上过来,家里经营着一个大的饭店,所以经济条件不错,确切说在一定程度上优于豆豆家。豆豆的爸爸妈妈是城市里的工资阶层,爸爸是农村里辛苦供出来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辛苦奋斗好多年,才在大城市博得一席之地,曾经,当他看到一起长大的小伙伴没有继续读书也能有不错的收入,甚至农民工的收入都比自己高时,他质疑过这个社会。但是,当他看到两个孩子的差距,让豆豆爸爸妈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一、学习成绩差距大
灵灵来的第二天,豆豆妈妈也就是灵灵的姑妈就带她到附近的补习班报名,为了让孩子精准学习,补习班要求孩子做一个测试,其实就是一张A4纸上印了几道题,第一题是默写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今年11岁,该上小学五年级的灵灵居然没有写出来,更不用提后面的汉译英等题。姑妈看了这样的情况,张大嘴巴说不出话,补习班的老师建议灵灵从最基础的自然拼读学起。灵灵从老师和姑妈的反应里看出了她们的惊讶,从内心里,她讨厌她们的这种反应,在自己的班里有着许多不会写26个英文字母的学生,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灵灵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已经开始不喜欢这个陌生的城市。
相比灵灵,豆豆从小都是妈妈一手精心培养的,从不满一岁时上早教,各种开发智力,满月以后,妈妈就在房间里挂满各满图画,指给豆豆认。而且,妈妈从小就会教豆豆一些简单的英语,放一些英语儿歌,三岁多时,妈妈为了让他有一个更好地英语环境还给他报了少儿英语班,母语式的教学环境,边玩边学,豆豆非常喜欢。最近,妈妈还找到了一个很好地学习英语的APP,每天让豆豆学习十五分钟。所以,当妈妈引导灵灵和豆豆做一些英语的抢答游戏时,5岁的豆豆胜过了11岁的灵灵。
在与补习班打交道的过程中,豆豆妈了解到,郑州的孩子成绩几乎没有低于80分的,大都在90分以上,而灵灵所在的学校,80、90分算高分,大多数孩子还是及格万岁。像灵灵爸妈这样肯花钱把孩子送出去补习功课的,已经是极少数。
二、知识面的差距超出你的想象:
对灵灵而言,学习就是学校生活,没有什么课外班,兴趣班。尤其对灵灵而言,因为家长忙,没时间照管,加之家里不缺钱,灵灵上的是镇上寄宿式的私立学校,两周才回家一次。学校提倡素质教育,不给孩子增加额外负担,所以连暑假作业都是只让孩子看几部电影。灵灵的爸爸妈妈没上过什么学,也没有读书的习惯,所以没有给孩子阅读的启发,偶尔孩子让读个故事书,还会觉得不耐烦。孩子的学习内容几乎仅限于课本知识和电视广告,更不用提别的形式,如旅行:灵灵家里经济条件不错,爸爸妈妈也时常会去旅行,但是一般为了避免麻烦是不带小孩子出门的。所以灵灵的知识面,大概也就书本上学到的那些,如果你问到她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她会说,这个我们老师没教过。
而豆豆妈妈从小就注重孩子阅读,这5年的生命里,豆豆读过的书要比他的个子高出好向倍,妈妈选择的阅读面很广,除了各种优质的绘本,自然知识、历史故事、名人传记、古典文学等等,爸爸妈妈都会读给他听。所以不管走向哪里都有人夸豆豆:这孩子懂得真多!除了读书,豆豆还学跆拳道、陶艺、画画,只要是他感兴趣的,父母都乐意让他去尝试,当他过了新鲜感想放弃时,爸爸妈妈又会想办法,让他坚持下去。对豆豆而言,学习有多种形式,他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可以向爸爸妈妈和老师请教问题,他/她们都会耐心解答;他还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去学习,比如看一场精彩的马戏演出或者妈妈专门为他规划的旅行,教他看地图、学习制定旅游计划、乘坐各种交通工具、与各种人打交通、领略不同的风土民情……
所以,说到知识面的差距,几乎没有可比性。看上去很残忍,残忍到我不想说,但这是硬生生的现实。
三、生活习惯决定了你是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
以前我们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般会说农村的孩子会比城里的孩子能干,招人喜欢,其实,如今的农村也鲜有“穷人的孩子”,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是学龄的孩子,几乎是不会被要求做家务的。所以当灵灵住在豆豆家,再一次“惊艳”了豆豆妈的眼球:随手扔垃圾,吃过的零售袋子满屋里都是,看过的书摆满整个沙发,掉在地上的书哪怕被踩了都不去捡起来,自己换掉的衣服随后扔;做好的饭菜不合胃口站起来就走;早上不起床……
豆豆家爸爸妈妈上班,有着良好地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吃垃圾食品,每个人收拾自己的卫生,所以虽然没有老人帮着照看,两个上班族带着一个孩子也并没有十分忙乱,家里虽算不上十分整洁,也算井井有条。虽从小,妈妈就要求豆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东西不乱放。他的玩具、衣服、书籍都有专门的区域,每次玩过的玩具豆豆都会主动的收拾一下,偶尔忘记,爸爸妈妈也会提醒他。在家里,豆豆是家里的公民,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义务,在自己的卫生日拖地、擦桌子,自己的袜子自己洗等等,虽然5岁的豆豆并不能独立完成这些事情,但是他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这是自己的事情,当爸爸妈妈提供帮助时,他会表示感谢。
如果说你的学习不关别人的事,别人不会因为这个不喜欢你,那么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在与人相处中则显得那么那么重要。糟糕的生活习惯、不懂得感恩、没有礼貌、这些在与人交往中会让你跘多少跟头,没有能说得清。现在回想一个自己的同学中,当初苦哈哈的学习者毕业后都没了消息,而灵活好人缘的“二吊子”都混得风生水起,应该不是没有道理的。
【总结】
说到这里,觉得揪心,我们常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很多孩子已经在起跑线上输得一塌糊涂。确切地讲,很多时候,起跑线不仅仅与钱相关,父母的思想意识和教育孩子的态度才是更重要的因素。正如小朋友灵灵的家里并不缺钱,经济条件甚至要好于豆豆家,但是,因为父母认知上的差距、加之城乡资源分配上的差距,导致两个孩子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意识上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活生生地摆在一个十多岁的孩子面前,让我觉得残忍,又无可改变,毕竟,教育孩子在中国,还全在乎每个家庭自己的选择。很多疲于奔命的父母没有意识到,如果你能暂时放弃一点经济利益,投一点精力到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上,损失的是眼下的一点钱,赢得的很可能是孩子的未来。
孩子要面对的是一个未来的世界,当父母还能通过付出更多的体力挣钱时,一场新的智能革命已悄然来临,未来的世界什么样子我们无法确认,但是他一定需要更多的知识,更广的视野、更好的人际相处模式,所以,未来是我们踮脚都不一定够得到的明天,这一路走上去我们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认知,还要培养将来引领我们看世界的人——我们的孩子。如果我们在今天的教育上偷了懒,坑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