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思维 不正问

不正思维不正问 第十讲

2017-12-05  本文已影响27人  3ce3655c72ec

慧云记于2017年8月16日 星期三

1.有准备的人生,怎样快速转化到自己的身心:认知到位,现象,付出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2.五蕴

3.身出家,心出家,在不同因缘条件下的利弊。

身出家的环境影响心出家的效果。

4.看到和尚化缘怎么去反应?

大部分人都在心里戒备,身边的人也都是防备心重。如果需要从表象上去检验,则让僧讲法、诵经即可。

5.僧:敢穿僧衣。寺院生活。 寺院生活:生活有规律,对自我有约束,自控能力强(成功人的特征)。在可控范围内进行时间的自控。——从而对事相形成坚持和惯性的深度。

6.层次越低的人的规律是被动的受约束的。

主动制造规律,适合自己的发展条件。

7.选择在山上修行/山下修行——山上修行当然是最好的方式,身体影响心,但如果实在不能上山修行,则要主动创造有利于修行的方式:如团队修行,例如到安静的地方修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8.身体是条件之一,起到重要性或者次要的作用。要善于利用外在条件,资源优化配置。

9.四不坏净与禅定的关系:六根触六尘。内心对使心灵平静场所的向往。安静、喜悦:眼耳鼻舌身意——都是修行的环境。

10.疏通自己的认知。

11.当环境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解决心得问题。

调身是心之外端,调心是根本。

12.已舍离爱染,才能谈心出离,看到不是调整,如果没有看到改正,怎么会有结果。

13.找到身心得转化节点。

14.功夫在日常,而不是禅定的那一刻。

15.认识规律才能解脱被规律五蕴无常束缚的我。

巩固认知——检验——使认知更精准

16.修行在特定的环境还是更有利的。

17.鉴别世事的能力,打开视野(目的)。从对自我的剥析开始,自我的记录开始。

18.禅定调整身体,对身体层面影响(身体束缚)

心出家:建立正见,灭贪嗔痴执念。身出家:创造有利的修行条件,有形式没有内容。身出家的阻碍:社会责任、人事物交集多、贪嗔痴束缚。

解决方案:融入到修行团队。放下贪嗔痴、生活规律、粗茶淡饭,深层次观察。

19.修行方向:理论系统完整的学习。出离的程度如何界定。世间正见指导自己。用出世的心做出出世的事情。世间正见:符合人世间的规律。

20.五乘共法:人法、天法、身闻、圆觉、菩萨(做好事、做好人、说好话)

  三乘共法:出离心、看清楚了束缚与被束缚的关系。

  大乘不共法:大悲咒、菩提心(成佛)、空性会:看清楚宇宙人世的真相。

a.盗果为因,先有菩提心,自然而然成佛——由人成佛观。B.成为佛而修菩提心。——由佛成佛观。理论认知为基础、实践去检验。

21.按世间正见去建立——出世间正见去建立——身心俱宏通佛法。

22.上山是为了下山,(在五蕴红尘中发现盲区、精准、细腻)

当能圆融玉润,恰如其分过犹不及的时候,修行的导向,越来越清晰。

23.什么是无明:看不穿世间、看不透。——智慧、精准的判断。(内因——正见;外缘——体证)

24.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25.“我”是长存不变才称之为“我”,所以“我”应该无常无我。宇宙人生仅是因缘条件的和合。

26.佛法与其他宗教的区别:无常无我的——其他宗教是与正见相违背的外道。

不正思维不正问 第十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