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国学与传统文化古代文化

智谋与人性:空城计中诸葛亮和司马懿的隔空对话

2017-10-09  本文已影响210人  品茗论三国

        空城计,斗的不是智,而是人性;也不是诸葛亮一人用计,而是诸葛司马无声合作各取所需。为何如此这般说?且听我慢慢道来。

        众所周知,三十六计中,有一空城计,源自《三国演义》。三国时期,战乱四起,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一出祁山首次北伐曹魏时,因错用马谡丢了街亭,退守西城。而此时司马懿乘胜追击,引大军15万向西城而来。而此时,诸葛亮身边只有一帮文官,和2500士兵,兵力悬殊,众人都惶恐不安。

空城计

        千古奇才的卧龙先生,岂会被难倒?登城远观,便计上心来,说“不用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旗帜都收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大声喧哗的,杀无赦。又叫士兵把城门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几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空城计

        空城计的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字里字外,无不体现诸葛亮卓越的智商情商和逆商。但,细细思量,真的只是诸葛亮一个人的事情吗?

        司马懿不是走到城楼跟前了吗,你不是看见他在那儿抚琴神色自若吗,你不是听见他琴声不乱吗,可见距离不远,你派一个神箭手把他一箭射下来不行吗?要知道古代战争中,弓箭可是利器!虽然是在城下,射上城门略有吃亏,但是,别忘了诸葛亮明显摆出了一副“我就是牛,有本事你就射呀”的模样,不射上几箭你会甘心?15万大军,即使射不死,试探试探也是好的嘛,何苦一言不合就退兵呢?反正立于不败之地,没有可能这么胆小,别忘了司马懿精通兵法且实战经验丰富,要是处处这般行事,也不会闯下赫赫威名了。

古代战争

        那么既然空城计有着致命的弱点,却能让司马懿麻溜的退兵,答案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司马懿他根本不想打,或者说,根本不想这么快把诸葛亮给干掉。兔死狗烹、鸟仅弓藏,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司马懿想做大做强,除了自身在曹魏势力的努力,还需要一些合适的外部条件,而当时,这合适的外部条件,就是蜀国的北伐。才干一场战役,就把蜀国的北伐总司令、总指挥给干掉了,后面还要不要继续掌兵了?还要不要发展壮大了?由此可见,空城计的成功,是司马懿和诸葛亮各取所需,隔空来了场配合,一个为了渡过眼前的危机,一个则是为了长远的发展。

        难怪司马懿最终成为辅政大臣、一代权臣,把控朝政,奠定了晋王朝的霸业。原来单一个空城计,便有了如此多思量。


品茗论三国,和大家一起分享有趣的三国小故事,从不同的视角品味三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