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优于勤奋,未来可以被设计
对未来的预判,严格说是不可能的,科技的发展总是超乎人的想象。我们无法想象某一项黑科技莫名的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就像古人无法想象我们今天不需要带着沉甸甸的的银锭,甚至连银票都不需要就可以走遍大江南北。
就像科幻世界里的电梯效应,就是那么一个小小的关键细节被忽视就会造成结局天差地别。也就是说时间点在近未来的科幻文学中预言的局限性的问题。
阿西莫夫提出了这样一个例子:
假设有一名1850年代的科幻作者,他预测未来会有上百层高楼,他开始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思在摩天大楼中的生活情况:首先,爬楼层很辛苦,所以大厦里的人会不愿离开大厦,所以大厦会发展出独立的经济体系;
这摩天大楼里也会有文明人生活的必须设施,比如餐厅,理发厅,健身房等,因为大多数人不会爬太多层,所以这些设施会几层就循环出现;大楼需要物资供给,所以会有一套专门的物资系统如同生命线一般工作,对应的楼侧面会有收取这些物资的门存在;在低楼层房间的租金会比较高,因为走到地面更加简单;
而在高层的穷人们要在楼与楼之间来往,所以两栋邻近的大楼间会有桥梁,如果要到达地面,可能是坐一个螺旋的滑梯,而上楼可能就要每上几楼就在休息室休息一下……不过我们从现在的眼光看,虽然有部分是言中了(比如不愿离开大楼,低楼层贵……)但是其他的东西在“电梯”一物的出现后变得毫无意义,甚至错的有些荒谬可笑。
所以想要设计一个真实的未来,必然会有所疏漏。从未来看,结局甚至会有些可笑,不过这也无法作为我们停止思考的借口。本就不打算做一个预言家,也不做一个算命先生。预测不了前世今生,也预言不了一个绝对真实的未来。我所想要做的仅仅只是尽量多的思考未来的可能性,进而未雨绸缪,如此,当未来到来之时,我才能抓住机会。甚至于如果有幸提前看到了真实的未来,就有可能事先布局创造机会,创造未来。
所以我相信心中有多大的世界,就可能有多大的舞台。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就可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我们做加维科技本来就不奢望一鸣惊人,所以能不能把握住时下的3d打印热点风口其实不重要,我们希望做一个百年企业,所以更需要长远的规划,以未来的目标为导向,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定的走下去。所以即使发生了电梯效应般的预测偏差,也总比未来突如其来的出来,措手不及的去应对要强的多。不奢望看到详尽真实的未来,哪怕只是一个方面一个点也好。
未来是可以被设计出来的,这要从人的主观能动性说起, 也就是自证预言了。我不是唯心主义者,但是人的思维能量确实无法想象。乔布斯就是一个现实扭曲力场的杰出代表,从不迎合大众,按照自己的超强意志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从而让大众跟随。这种可预期的未来可以说就是被设计出来的。当然没几个人能做到乔布斯这么极端,但在任何领域,多少总会需要一点这样的设计,看准一个未来,力排众议的执行。
抉择优先于勤奋,但抉择不是非黑即白,抉择也需要实时微调。如果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向,越是勤奋就会离成功越远。道理我们都懂,抉择是如此的重要,可是正确的抉择怎么才能得到呢?这就取决于我们能够预见的什么样的未来,而未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可能我们的一举手投足都会改变未来的趋势,所以设计未来的重点在于改变,实时调整方向。
这有点像开车,就算我们使用导航,心里有一个明确而精确的目的地,但道路不是直线,我们得顺应趋势,甚至适当的迂回前进,时刻把握方向盘实时微调,灵活应对。不然即使方向是对的,也会死在路上。也正是因为蝴蝶效应和电梯效应,让我们觉得未来不可预测不可设计,但我们可以为自己加上时间维度,先锚定一个长远未来的目的地,然后随机应变,实时设定近期小目标。把目标无限细分,就可以兼顾抉择和勤奋。
乐观的看待未来,人的潜力是无限的,面对未知面对挫折,我们总能逢凶化吉,不是什么神挽救了我们,而是我们自己为了更好的未来,实时的改变,顺应。诺查丹玛斯语言的世界末日没有到来,玛雅预言的2012也平安度过。千年危机和核危机都没有发生。人类越来越强大,粮食危机已经解决,石油危机到来之前我们一定能找到替代能源或者可再生资源。AI不会毁灭人类,对于未来我们没有理由悲观,悲观有什么用处呢?开心也是一天,难过也是一天。
设计未来服务于现实,我们前面也说过,预判未来不是做预言家,而是以未来为灯塔,进一步细化规划可实现的路径,用以指导现实的方向和具体任务。那么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就和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密切相关。
好比素描人像,有人从眼睛开始精细的绘制,然后外延画鼻子,嘴巴,最后轮廓。用这种画法的要么是初学者,要么是大师。大师之说以能这么做,是因为胸有成竹,在画眼睛的时候其实已经规划好了整体的轮廓。而大多数人应该先画轮廓然后确定好五官的比例位置,最后逐渐细化。这样做的好处是不管怎样也差不到哪里去,任何时候它都首先是一副人像,然后再看它是否精美。
设计未来的路径也有两种,一是准确把握已知的科研方向和进度,先预判一个短期的趋势,然后依次推导,得到下一阶段的目标,循环往复,就可以得到一个长远的未来。好比从细节到轮廓的素描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环环相扣,会有相对充分的数据支持理论依据。但缺点是,它的立足点是现已知的科技。在没有时间的检验下的结论未必是真理。这就有可能出现基础理论不成立的小概率。
如果我们站在地心说的理论模型上推导是不会得知宇宙的真相的。如果只从经典力学出发,也一定得到相对论。人类总是不断迭代不断颠覆。所以所以我们已知的未必是对的。如果起点一旦不成立,高楼大厦都会瞬间崩塌。
第二种方法是先判定趋势脑洞大开,设定一个长远的未来,如果把设计未来当成创造一个新物种。就是首先要定下这个大的框架骨骼,然后开始细分中等未来,制定中长期目标,这就好比在骨骼外面包裹一次肌肉,最后划分短期可实现的未来,也即是在最外层添加皮肤,至此才能看到细节,一个全面的细节。这样设计的好处不言而喻了,但是带来的麻烦是这个灯塔式的未来如何才能把握的准?在这个神都能被我们杀死的年代,还有什么能跳出时间轴看到明确的未来呢?
我们先从第一种方法,根据大趋势,抛开小概率设计一个大方向大概率的未来。然后从科技人文环境等各个方面做细分。又因为未来是不断改变的,所以我们的预测也需要与时俱进,可能需要用整个余生来写这本书。一个实时调整的未来。
加维科技3d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