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好好睡觉?(干货文章)

人生当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但是真正懂得睡眠重要性,懂得科学睡眠的人,却少之又少,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谈一谈如何好好睡觉。
对很多现代人来说,睡觉是一个非高优先级的事。学习、工作、加班、熬夜、朋友聚会,甚至刷手机,都可以让睡觉时间一推再推,很多人晚上0点以后睡觉似乎已成了家常便饭。
实际上,睡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人体必须的一种重要生理现象。人们在一天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后,不论是脑力还是体力,都处于高度疲劳状态,只有科学合理的睡眠,才能身体处于放松和休息状态,尤其是人的大脑组织。可以说,
睡眠是人体精力和体力恢复的最佳休息方式。
另外,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水平和大脑功能等方面息息相关,“睡得好”已经成为健康的必要条件。因此,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于2001年开始将每年春季第一天,即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以此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
01 正确的睡眠认知
思想引领行动,认知决定行为。因此,对睡眠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要厘清关于睡眠的思想误区。
究竟应该睡多久?
以前听人讲,每天要睡够8个小时,这样才养生;也有人说其实每天睡够6个小时就可以了,没必要睡那么久;还有的人每天睡9个小时以上,第二天照样困得不行。
那一个人每天究竟应该睡多久呢?
根据尼克·利特尔黑尔斯的《睡眠革命》,睡眠是以90分钟为一个周期,一个睡眠周期包括“打瞌睡-浅睡眠-深睡眠-快速眼动睡眠-醒来”的过程。只要我们每晚睡眠时间保持在90分钟的整数倍,就能保证醒来时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这就是著名的“R90睡眠法”。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每晚睡觉的时间是90分钟的整数倍就可以。比如,你每晚可以睡6个小时,可以睡7.5小时,也可以睡9小时。
而西野精致在《斯坦福高效睡眠法》一书中更进一步, 再强调每天要睡够多少个周期,而是以周为单位,只要这一周你睡够35个周期,那么就没什么问题。并且,他还强调了睡眠开始的第一个90分钟的重要性,认为第一个90分钟是睡眠的黄金90分钟。
小结一下,关于睡眠时间,现在比较普遍的共识是,平均每晚保证7.5个小时的睡眠。注意是平均,偶尔睡得少一点没有关系,只要不长期处于缺觉状态就可以。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睡好?
判断自己是否睡好有很多方法,比较流行的方法是用电子穿戴设备。像苹果、华为、佳明这些大品牌都有做智能手表或者手环,可以实现对睡眠的监控。
很多品牌的穿戴设备我都试过,但是我感觉心理作用更大一些。以前经常早上爬起来第一件事,查看昨晚睡眠监控,看看昨晚睡得怎么样。如果监控上说睡得好,那感觉一天都得劲;反之,则莫名感到失落,甚至还在嘀咕,又没睡好,于是这一天就真的没睡好,整天都很困乏。
其实,判断自己是否睡好的方法很简单:看第二天的精神状态。
第二天如果精神不错、精力旺盛,那说明前一晚的睡眠质量是可以的,哪怕只睡了很少的时间;反之,如果第二天精神不好,说明前一天没睡好,即使你睡得比平时时间更长。
应该何时入睡?
应该什么时候入睡?这个问题真的没有标准答案,要因人而异。有的人适合早睡早起(百灵鸟型),也有的人适合晚睡晚起(猫头鹰型),这个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探索自己的类型,多尝试几次就知道了。
当然,没有标准答案也是有参考答案的。总的来说,人体是有生物节律的,也就是生物钟,研究表明:
每晚11点以前睡觉更符合人体节律。
也就是说,对大部分人而言,在晚上11点前睡觉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经过自己的实践,我是彻头彻尾的百灵鸟,特别适合早睡早起,一熬夜就不行。因此,我每天是早上6点起,晚上11点前睡,每天精神都不错。
02 睡眠实操宝典
具体操作层面,简单介绍几点。
第一步:自我评估
刚才已经提到,睡觉这个事,实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体质、习惯和实际情况,需要自己加以评估。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但不仅限于:自己是属于百灵鸟还是猫头鹰类型?自己每天需要至少多少小时的睡眠时间?自己每天能保证多少小时的睡眠时间?自己睡眠效率如何?能否快速入睡?是否经常失眠?等等
如果经过自我评估后,发现通过自己的调整,是可以改善睡眠时间和作息安排的,那么就按照更好的习惯尝试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
第二步:注意技巧
睡眠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体睡眠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温度、光照、外界刺激等等。通过利用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促进睡眠质量。
首先是温度。高质量的睡眠,人的体温是呈降低状态。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让身体先热起来,比如在睡前大概90分钟的时候冲热水澡,或者用热水泡脚。
其促进睡眠的原理是,由于人是恒温动物,当身体热起来后会自动降温,正是这个降温的过程,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另外,卧室的温度也要适宜,太冷或太热都不利于睡眠。
其次是刺激。睡前尽量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处于很兴奋的状态,比如睡前不宜剧烈运动,不宜吃含有咖啡因等容易让人兴奋的东西,不宜看刺激大脑的读物,不宜进行深度思考。
相反,睡前应该尽量让自己处于单调的环境,因为人处于单调的环境下更容易犯困。比如单调的声音,单调的书,数羊等等。
还有就是光照。比较亮的环境会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因此,晚上尽量关灯睡觉,拉上窗帘,营造一个漆黑的环境。
另外,睡前玩手机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因为手机发出的蓝光会影响内分泌,抑制褪黑素,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我的经验是,每次睡前玩了一段时间的手机再睡,第二天起床时就感觉眼睛特别干涩、不舒服。
第三步,学会快速入睡
万科集团的前董事长王石,在谈到快速入睡时说:“我一般睡觉,你不要让我闭上眼,只要我闭上眼,一分钟之后就睡着,这算时间长的了,而且一睡就是一觉,如果三分钟才能睡着,这就算失眠了。”
他在飞机上可以睡觉,在颠簸的土坡路上可以睡觉,所以你问他,为什么可以保持这么多精力?就是睡觉,而且是快速的入睡。
这里介绍一种快速入睡的方法,本人亲测,很实用,一共分五步:
1.面部朝上平躺,放松面部肌肉,包括舌头、下巴和眼周肌肉,特别是额头;
2.依次放松肩部、手臂、手掌和手指;
3.呼气,放松肺部;
4.放松腿部、脚踝和脚趾;
5.清空杂念,想象自己在梦想的地方睡觉。比如一望无际的草原,平静的海面,天空一片蔚蓝等等。
按流程全程走一遍也就1分半钟左右,经过放松,可以很快的进入睡眠状态。
03 其他说明
本文只是提供了关于睡觉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不一定对所有人都适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要结合个人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行。
要值夜班怎么办?
如果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值夜班,那就要分情况考虑。如果是长期或定期要值夜班,建议还是值完夜班后要补觉,补觉前吃点东西,补充点能量。
而如果只是极少数情况下熬夜或者值夜班,那么建议第二天正常作息,早上不用补觉,中午增加1-2个周期的睡眠时间,晚上比平时提前1-2个周期时间上床睡觉,这样基本上不影响生物钟。
安眠药要不要吃?
很多朋友有失眠困扰,不得不求助于安眠助眠类药物。我的建议是,安眠类药物可以偶尔吃一次,但不要长期服用。
很多药物容易产生依赖性,不适合长期服用。如果有失眠困扰,还是先从作息上开始调整,晚上如果实在睡不着,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第二天照样按时起床,按时作息,如果期间实在太困可以打个小盹。
如何看待早起?
其实我并不觉得早起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因此,如果你尝试过很多次,始终无法早起,那么或许早起真的不适合你,没有关系。
但是我不得不说,早起真的有诸多好处。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几乎从不赖床,我每天会利用这段特别清醒的时间规划一日的安排,看看书,锻炼身体(主要做一些瑜珈或者拉伸),这样我会比较从容地开始一天的生活。
睡眠是一件小事,但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又是天大的事。就像今年“世界睡眠日”活动中一段宣传语说的那样:睡眠既不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失误,也不是繁忙日程表中的短暂停歇。准确地说,睡眠与清醒时的生活并存,两者缺一不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