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江苏省故乡记忆

徐州,十八年回忆里的故乡

2018-08-24  本文已影响1人  James3745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提起故乡这个词,总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受。我出生于江苏省最北端的徐州,直到收拾行囊去南京求学,人生的前十八年都在这座城中度过。此番回到这生我养我的土地,突然意识到眼光一直关注着外面的世界,对于故乡竟平添几分生疏。

走过了不少城市,也写了不少流水账式的感悟,或许应当留一篇给她吧。

徐州

1.自然风光


岸草萋萋接远天,如环合抱古城边。

一座坐落于华北平原的北方城市,却在主城区拥有一山一水的自然风光,实属不易。在我走过的这些城市中,山水景色也许不是最吸引我的,但在印象分上肯定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也许在我的潜意识里,一座城市或有山、或有水,才显得有灵气,若是两者皆无,纵使高楼如云,车行如织,也总觉得缺了些什么,让人提不起兴趣。徐州有幸,两者皆具,山不高,蜿蜒数里;水无名,一碧千波。

云龙山、云龙湖,均没有被过度的商业开发,在外地人那里几乎没有什么名气,与其说是徐州旅游的名片,不如说是徐州人休闲锻炼的后花园。清晨的云龙山是晨练大爷们的最爱,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带一瓶浓茶循着石阶上山去,什么时候看到小区里的那种锻炼器材,这山也就差不多到顶了。傍晚的云龙湖吸引的,是声势浩大的“暴走团”,统一的服装、整齐的步伐、高展的旗帜是他们的特色,规模大点的团甚至能绵延上百米。绕湖一周不过六七公里,但要是初次尝试一口气走下来,我还真比不过那些大爷大妈们。

如今的云龙湖景区是徐州唯一一个5A级景区,以其为中心的这片区域成了城市环境治理的典范。徐州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绿水青山”。

南湖一景 水上世界 音乐厅

2.楚风汉韵


汉家陵阕起秋风,黍禾满关中。

如果说徐州自建城以来最为高光的时刻,自然当属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在刘邦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同起于丰沛之地的萧何、曹参、周勃、樊哙是其可靠的左膀右臂,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勋。汉朝建立后分封诸侯,徐州属楚国地界,“楚风汉韵”以此得名。汉朝国祚四百年,独具特色的汉文化也成了历史古城徐州最为闪亮的一张名片。

“两汉文化看徐州”。星罗棋布的汉墓,巧夺天工的汉画像石,还有独具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汉兵马俑,这“汉代三绝”就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闪烁在古彭城大地上。

徐州为楚封地,汉墓自然多为楚王墓,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狮子山和龟山两处。

狮子山楚王陵

汉兵马俑与秦兵马俑相比虽然小了很多,但同样古朴端庄、别具神韵。

汉兵马俑 骑兵俑

汉画像石是墓室、祠堂等建筑上的装饰,因此同兵马俑一样,是汉代祭祀丧葬文化的代表。同时绘画内容多为日常生活场景,车马出行、迎宾待客、男耕女织多有涉猎,从中可一窥汉代生活的剪影。

汉画像石

除此之外,各楚王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陪葬品,其中又以葬玉最具特色。在徐州博物馆中,专门辟有“天工汉玉”展厅,展示着汉代精妙绝伦的玉器文化。徐州博物馆的馆标“玉龙”、王侯才能使用的“镶玉漆棺”、“金缕玉衣”等是其典型代表。

玉龙 镶玉漆棺 金缕玉衣

 自汉以来两千余年,这个朝代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贵族墓穴中的这些随葬品。想想还是这句话褒誉武帝刘彻的话最为贴切——“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汉朝之于中华大地,大抵亦如此吧。

3.久战之地


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历史上的徐州地处关洛、幽燕、江南的交接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形上又处于几处丘陵的组成的小盆地中,是天然的筑城之地,因此历代为兵家必争。但如此重要的军事价值带给徐州人民的,却是无休止的战争与灾难。在如今的徐州城中,古代的楚汉争霸与现代的淮海战役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记。

楚汉之争因年代久远,留存至今的遗迹已不多。徐州市中心户部山顶有一处古迹名为戏马台,西楚霸王项羽定都与彭城后因山为台,行戏马、演武、阅兵之事。在西北郊九里山另有一处古战场遗迹。若不是细心留意,两千多年前这场恢弘壮大的战争已经消散在生活的烟火气中。垓下一战,霸王自刎于乌江,高祖刘邦一统天下,此为后话。

戏马台 九里山古战场

相比之下,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给我这个徐州人带来的感触无疑更加深刻。淮海一役,国民党军南线精锐尽失,淮河以北完全解放,为渡江作战和全国的最终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城南专辟一处烈士陵园纪念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军民,可见其重要意义。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塔身铭文由毛主席亲笔题写。

五前委群雕

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从左至右为: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说到淮海战役在我这个徐州人心里的地位,绝不仅仅在于其规模多大、战果多辉煌、军事政治意义多深远。多次参观纪念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为人民而战的子弟兵和奋勇支前的民工队伍。无论是“潍县团”二连三班用身躯搭起的“十人桥”,还是民工支前使用的推车担架,亦或是踊跃参军“到前线去,到主力去”的口号,都使我深深地震撼。543万民工支前、10万子弟参军,担得起毛主席“人民的胜利”的评价。

“十人桥”

作为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幸运儿,我不愿看那些冷冰冰的伤亡数据,不愿臆想恢弘的战争场面。作为一个徐州人,我将永远铭记两个日子: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我将永远感激那些为解放而战,长眠于这片土地上的先辈英烈。“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这或许是兵家必争、久战之地的故乡给我最真实的教诲。

4.五省通衢


徐城三面阻山,一面临河,南引邳宿,北控兖济,西扼汴泗。

古时徐州便有“五省通衢”之称,现代的徐州城亦为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仅南京方向每天就有160趟火车、其中110趟高铁动车组列车经停徐州站。如果说对我这样的普通人有什么好处,最明显的就是逢年过节返乡的车票好买不少吧。近些年来,徐州市内交通也得到了不小的改善,纯电公交、公共自行车越来越多,第一条地铁线也即将通车。近些年来,每次回家看到路边正在施工的地铁站时,心里总是希望能够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公共交通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惠及每一个徐州人的好事。虽身在异地,但父母仍在此地,所以衷心的希望每一项惠民的市政工程都能更快落成。

徐州地铁规划

5.衣食日常


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

徐州的饮食习惯是典型的北方风格,辣味偏多,重油重盐。不过随着健康饮食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传统有了一定的改观。武汉以其“过早”文化闻名,而徐州的早餐也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煎包配汤是最为常见的搭配,其中又以马市街的饣它汤和两来风的辣汤最为出名。饣它汤相传为彭祖所传的雉羹,主料为母鸡、猪骨、麦仁,辅以多种香辛料熬制而成。盛入碗中后再滴上两滴香油,口感醇厚浓郁。辣汤相对而言味道更冲一点,喝到碗底可见整整一层黑胡椒,或许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说比较难以接受。如果非要拿什么来类比一下的话,上海小杨生煎里咖喱牛肉汤的味道颇有几分相似。

马市街饣它汤 马市街饣它汤

除此之外,徐州的早餐还有热粥油条、煎饼果子等,其他地区也多有见到,因此不做详述。

正餐里的话,地锅鸡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代表。这道汉族名菜起源于苏北和鲁南交界处的微山湖地区。其美味不单单表现在鸡的本身,锅上的薄饼更是锦上添花。整锅菜汤汁较少,口味偏辣、咸香,饼借菜味,菜借饼香。这道菜基本上是我回家与好友聚会的必点。除此之外,街边随意一处不起眼的烧烤摊也是我们通常的聚会场所。夏天的傍晚,伴着弱了些许的聒噪蝉鸣,三五好友围坐在矮桌旁,一瓶啤酒、一碟花生、数盘烤串就是晚饭的全部。不是什么美食,也不是什么名吃,重要的是老友重聚的那种心情。

生活的日常无非衣食住行,除了美食,集娱乐与购物为一体的商业中心也是一座城市活力的名片。徐州传统意义上的市中心位于彭城广场一带,但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城乡结合部的那种土气,高楼寥寥无几,配色也是上世纪供销社的那种感觉。不过近些年来,万达、苏宁等知名商家纷纷落户徐州,苏宁广场作为市中心的新地标拔地而起。徐州正在以一个更加年轻的姿态展现她的活力与生机。

苏宁广场

“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市歌中的一句,徐州人豪爽豁达、重情重义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无论今后身在何方,这里始终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往事随风,但十八年的回忆定将永存。

更盼再回首,古城又添新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