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的打扰,透露出了你的…
前天晚上,住在市里的R姨来医院看望母亲。
R姨是母亲以前上班时的同事,退休后搬到了市里居住,听说母亲在市里住院,于是赶过来看望。
R姨是晚上七点到的医院。她进来后,琢磨着两人可能会聊一阵儿,母亲的状况还好,我就出去溜达。
出了医院,我漫无目的地一直溜达到八点,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回到病房,R姨还跟母亲在沙发上(这次运气好,进来后医生给安排了单间,还有沙发)坐着;我简单听了听,基本是在说以前的那些同事如今怎么怎么样:那个谁谁现在在市里,那个谁谁又从市里跑回了县里…
从我进来后,R姨也偶尔插着跟我说几句,无奈没有什么合适的话题,只能简单陪着笑应付几句完事儿。
代沟在那摆着,哪有那么多可说的?
直到九点,R姨才看下手机:哎呀九点了,不跟你说了,影响你休息了。
又客套了好一阵儿,我才终于开心地把她送走了。
母亲在R姨走后对我说:我早就坐不住了,身上又困、又不舒服…
刚才,习惯早睡的母亲已经躺下有二十分钟,手机的视频聊天又把她惊醒了;母亲睁开眼打开手机,嘴里无奈的嘟囔着:谁呀这是,刚睡着…
又是R姨。
我坐在旁边,听到那边不好意思地说:哎呀,睡下了吧?是不是吵醒你了?
母亲说:嗯,刚睡着,没事儿…
那边说:额,没事儿就好。我刚回来,想起两天没给你打电话,赶紧问问你。
接下来,那边开始了嘘寒问暖:吃得怎么样?香不香?胃口好不好?不香也得坚持吃…
好家伙,一聊又是五六分钟,最后大概是看到母亲不停地打哈欠,R姨才赶紧说:不说了、不说了,看你困的,赶紧睡吧…
这一通视频下来,还能睡得着吗?
怪不得有些大医院对探视有规定,具体的时间限制很明确,就是二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不仅是为了管理,也是为了病人的休养考虑。
在县里,基本有一个惯例:看望病人大多会在上午时间,下午和晚上除了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再去探视。
这个问题,我一直认为是主要来自于某种讲究方面的意思,现在看来,也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道理归道理,不是人人都会明白;趁母亲躺下,我干脆拿起她的手机,把微信设置成晚上八点免打扰。
这下应该可以躲过一些打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