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姿态

2024-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豆豆的平底鞋
站在楼上看远景

1.马上要进行会操比赛,班里几个孩子被选为国旗手。平常散慢的孩子一下子进入正式的场合,感觉非常不自然。走路,手紧紧攥着,不能自然挥动。 赐同学是个典型,平时上课就没有一个能够站得稳的时刻,说话也是结结巴巴。为此我纠正了他非常非常多的次数。无论哪一次,站到那里永远不能自然。

无论是心平气和地讲,还是开玩笑轻松地说,或者严肃地批评着指导,他的身子总是在扭,在晃,在转。呈现的状态总是扭曲着,晃动着。 前天我还在和他谈话时说:你站稳了,大大方方地抬头看着和你说话的人,上身不晃,抬头,挺胸。纠正10分钟左右,有点效果,但仍然让人感觉别扭。

同事开玩笑讲孩子们平时是叫花子要饭的,随意惯了,突然间上了大席,感觉特别特别的拘谨。 我想这个比喻或许不是那么的贴切,反映了我们现在的一个问题。在农村,小学校,学生少,基础设施落后,小班额,有仪式的活动不多,有那么几次活动,仪式感也没有那么强,孩子的锻炼机会少。

其实对于我自己,作为老师不也是这样吗?每一次到县里,到一个更大的公开场合去讲话的时候,不也是谨慎、小心、谦卑。没有落落大方,没有从容不迫。第一感觉形象不好,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没有青春靓丽的妆容。没有时髦的发型。第二语言表达。也是说话的时候不够温婉,词汇不够丰富,考虑构思不够全面。总体感觉是放不开,状态是束缚,羁绊,闭塞。没有酣畅淋漓,没有尽情了,没命了的豁出去的彻底。 每一次,都是如此感觉,却不知道怎么去挣脱了,冲破了这羁绊束缚。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会刻在他(她)的骨子里的,成为他(她)的一部分。犹如基因,是一个人生命的密码,外面的环境是可以改变一部分的,但从根本上是变不了的。 这个是我曾经的以为。

2.后来,我知道了,每个人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豁出去,不要命地酣畅淋漓地做好。我们看到的样子会有忸怩,不大方,小家子气。 但是不管这个人,我们看到的风格如何,在他(她)最“拿手”的事情上一定是最美的姿态。

赐儿同学在课堂上朗读的时候从来没有结结巴巴,声音很亮,大家从他的声音里感觉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此刻的他没有了那一种扭扭捏捏的别扭感。 课下,他思维快,知识面也广,常常是聊天拉呱的主讲。这个时刻的赐是非常帅气的,精神状态是昂扬的。

我得到表扬,曾经有两次。

一次是二零年去市里讲课,上完课有市里的老师追在我后面表扬说,咱这节课上得真好。自然捧回了理想的“奖状”。回想起来,那一堂课上,我忘记了自己的声音小,忘记了自己的衣着容貌。一路紧跟孩子们的节奏思维,引领孩子寻找着难题的突破点,帮着孩子寻找着他们自己的思维成长点。我感觉上得非常舒畅,孩子们也被课堂吸引住了。

第二次是同事的表扬。她说你讲的时候那种姿态和神情,我感觉太美了。 同她讲的是我准备的一份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发言材料,这内容是我深深信奉的。讲述时,我只记得我脑海当中的情境:蓝天,绿树,清水,蹦蹦跳跳的儿童。这是我带着孩子的生活体验和自己回望的感受。在这其中孩子受益了,我也认为自己的用心是对的。 准备这一份材料,我不止一次回想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止一次的反思孩子成长中所做的思维训练的效果。这些认知,体验,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这是我的成绩,我的骄傲。

博轩,我班的小能人,主持,指挥,演讲,学习无一不“能”。接手哪件事都是别无选择地坚定,不遗余力地训练。

演讲之前,每天找几个人分别听一遍。 这不今天早读之前,我刚到广场,她已经带着班级进行会操的程序排练。我没有叮嘱过她,她觉得下午要比赛,见缝插针来试试。 演讲第一,洒脱,自如。会操,干练,整齐,有气势。

这就是最美的姿态,拼命做出来,活出来的样子。

是忘情了,没命了,豁出去,全身心地彻底地生命姿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