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学人文社科新编《思维学》第四部;思维与行为

2018年5月11新编《思维学》第三部;人类思想

2018-05-18  本文已影响386人  思维学姚继勇

新编《思维学》第三部;人类思想

前言;

思想、是众人一致的想法,才能称谓思想。个人想法,被一些人认可也可以成为思想。为人民服务思想,是许多品德高尚人的一致想法;极端思想,是私欲极度膨胀某些人的一致想法;邪教思想,是某些人的主观臆想忽悠给信徒,信徒认可的思想。

思想个人是无法产生的,个人思想的形成;一是学习来的,二是灌输进大脑,三是受外人忽悠的,因为人之初的时候,只有本能的生存思维。日本大和民族的武士道精神,都是从小被灌输进幼儿大脑的;邪教思想,是传教者把自己的想法忽悠给信徒,信徒没有了个人的想法。为人民服务思想,是需要教育和培养的。

存在决定意识。生存在地球不同区域的人类,认识和意识只能纠缠存在环境的客观,由于存在环境不同形成的认识和认知是有差异的。认识和认知的差异会形成思想的差别,这就是东方农耕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差别、东方意识形态与西方意识形态差异的原因。

人类进化,分为猿人、智人和现代人三个阶段。人类由猿人家族生存模式、走进智人族群生存方式,用了几百万年的时间。智人由族群生存方式迈进现代人氏族社会形态,用了几十万年的时间。验证了人类进化的时间在加快。

氏族社会、是由集体思想主导;农隶社会、是由农隶主意志主导;封建社会,是由剥削思想主导;资本主义社会,是由资本力量主导。到了后资本主义时代,霸权思想主导着社会;进入网络时代,农耕文明形成的包容与和谐思想开始影响世界。所以也就有了西方社会精英人士‘后西方、后真相、后秩序’的哀叹。

现代人的思维,有四大思维;一是生存思维,二是技能思维,三是唯美思维,四是精神思维{也就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维}。这四大思维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四大思维构成了现代人类的思维领域,。由于人类生存在地球各地,生存环境与生存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文化。这些文化和文明,随着历史的长河流淌了下来,最后融入进了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并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相互碰撞和交融。

虚拟的网络世界、是建立在诚信和信誉思想上的。网络世界生存环境一样,生存方式相同。在虚拟网络世界中交流与生存,网民需要适应网络环境,网民的认识和思考、会逐渐形成相对的认识与发散性的思考。网民的想法会逐渐趋向一致,诚信与信用思想会慢慢的形成。

人的探索思维是主动的认识和认知,是主观意识的无限遐。探索思维具有客观性,对思维后的客观行为能认知,对主观意识无法认识。《思维学》始终认为,以思维研究意识规律是思维领域的悖论。

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荡涤了腐朽封建的迷信思想;网络引发的智能革命,正在解放人类危险和繁琐劳动,正在荡涤唯心论和悖论。一个参照物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维的大脑、正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进化。

第一章;人类思想的产生

人类思想的产生,是与人类的存在环境和生存方式相适应的。生存在东方的人类,只能参照产与存在环境和生存方式相适应的东方文明;生存在西方的人类,只能形成了与存在环境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西方文化。

人类思想是意识形态,一种意识形态消失了,会产生另一种意识形态。像水的液态消失之后,要么形成固态的冰、要么形成气态的汽。工业革命之后,腐朽愚昧的封建迷信思想,被工业革命之后的科学思想所代替。

文明是人类思想的结晶。文明只能从点滴的考古实物中发现,在传承的神话中寻觅。人类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生存环境形成不一样生存方式。不同的生存环境和方式,会产生不一样的文明和文化。

第一节;人类大脑的形成

人类的大脑,与其它任何生命的大脑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人类的饮食,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高等生命时期的吃生食,跨越到高级生命时期的吃熟食。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跨越出了一个与其它高等生命完全不同的大脑----人类大脑。人类大脑的形成;一是要感谢火的存在,二是要感谢熟食,特别是肉类对大脑的营养。

一、火对人类大脑的影响;

生命离不开火,因为火是一种能量,生命的存在需要水、能量和空气,是生命形成最重要的三个外部因素之一。

1、人类的前身是杂食类高等生命。杂食类高等生命大脑的发育,要比单一食物高等生命大脑的发育优秀的多。所以大脑能够得以进化的首先是杂食类高等生命。

例如;大猩猩的大脑比猴子还聪明。虽然都是杂食类高等生命,都有肉食补充大脑的营养。但是,大猩猩的食物更杂,补充的肉类更多,所以经常发生大猩猩捕猎猴子的事情。食肉类的高等生命和食草类的高等生命,因为食物太单一了。所以成千上几万年来,食肉类生命和食草类生命的大脑始终没有进化。

2、火对杂食类高等生命大脑的影响;杂食类高等生命,只要有助于生存的食物是来者不拒。即使是没有见过的也敢于尝试一下,人类的前身就是如此。

例如;杂食类高等生命,在遇到‘天火’的时候会躲避,躲避不开的也会被烧死。‘天火’过后会留下各种被烧烤的果实和动物尸体,其中不乏有作为食物的果实和猎物,现在已经成为被烧烤后的果实和尸体。烧烤后的果实和猎物能否作为食物?摆在了杂食类生命面前。有的杂食类生命做出了勇敢的尝试,这就是人类前身。经过尝试后,发现烧烤后的果实和猎物更加美味,更加容易咀嚼。从此人类前身逐步的改变了饮食习惯,由生食------走向了熟食。

经过几百万年的生存践行,人类前身在不断的得到‘上天’施予烧烤美味的同时,大脑在缓慢的进化着。在大脑进化的过程中,人类开始掌握了火的保存和火的应用,人类从此开始真正走向了熟食时期,人类的大脑也开始发生着质的转变-------记忆的进化。

二、熟食对人类大脑的作用;

熟食是两种能量的合成;一是食材自身的能量,是人类需要从中获取的能量。二是温度的能量,加工后的食物包含着火的能量,熟食更加容易咀嚼和吸收。

1、人类初期在了解了火的保存方法后,首先会在采摘的果实和捕获的猎物上使用。因为人类前身,已经尝试过了果实和猎物烧烤后美味。

例如;人类初期在捕获到猎物后,不再向过去一样退皮去毛,生食里面的肉。而是模仿天火烧过后的猎物,连毛带皮的进行烧烤。经过烧烤的猎物更加美味、更容易咀嚼,也更加有营养。人类不再生食的猎物,熟肉的各种脂肪经过烧烤后,对人类的大脑更加有营养,更加促进大脑的发育。

2、人类初期在掌握了火的使用技巧后,会联想到在其它食物上的使用。包括饮水和采择来的谷物,有时候也可能有果蔬。

例如;采摘来的谷物经过煮熟后,食物中的蛋白和各种营养,会在高温中释放出来,人类更加容易吸收,更加有益于大脑的发育。

三、人类大脑的形成

经过几百万年食用熟食,特别是动物的脂肪,人类的大脑开始与其他高等生命有所区别,行动更加灵敏,认知更加敏感。

1、记忆能力的形成;通过熟肉的进食,肉食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对大脑有益的元素不断的被吸收,人类的大脑在缓慢的发育和进化。经过几百万年的大脑发育和进化,大脑中的记性因子缓慢的转化成记忆因子,人类大脑记忆能力开始形成。记忆能力的形成,是从火的掌握和应用开始的,杂食类生命进化成为猿人。

2、语言功能的形成;大脑记忆能力形成以后,经过几百万年的生存实践,猿人逐渐形成了词组、语句和语言。语言的形成是猿人进化为智人的标志之一。智人时期践行中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语言交流形成知识;技巧和技能,通过交流成为了技术。

总之,人的大脑形成得感谢火,是火提供了熟食,熟食营养了大脑,大脑进化出记忆。其他杂食类动物,即使是大猩猩,没有改变食物结构,大脑依然没有进化出记忆。

第二节;人类语言的形成

人类语言的形成,得益于人类有了记忆能力。记忆、可以把人类生存中的许多经验和教训、技能和技巧长时间的保存下来,并能够回忆起来。回忆起来的生存技能和经验,仅仅依赖于发声行为、表情行为和肢体行为,已经无法表达出真正的含义,语言就成为了人类迫切的急需。

一、语言的产生;

 语言只有进化出记忆的人类才能产生。人类进化出记忆之后,不但可以区分出声音的重生、音节、音频和频率等,并且还能记住。

 例如;一个发音对应一个客观存在;像太阳对应一个发音。一对音节对应一个客观现象;像下雨对应一对音节。时间久了单词会组成词组、词组会组成语句、语句组成为语言。

二、肢体语言;

语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较长的时期。在较长的时期中,人类之间的交流依然需要肢体行为作为辅助语言。

例如;人类的肢体语言最为丰富,一直到现在许多肢体语言依然在使用。即使丧失了语言功能,人类之间照样可以交流。不过肢体语言交流的不深刻和不细致。

二、人类语言;

人类语言是对客观存在和客观现象的描述。人类大脑进化出记忆能力之后,可以识别语音的音频和频率,可以区别重音和多音,这就为人类语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语言形成之后,增加了人类之间的交流,加快知识的积累,也促进了大脑的进化。

  例如;原来需要连比带划也无法交流清楚的事情,语言形成之后可以轻松的完成。人类交流的范围越广交流的事情越多,知识的积累越丰厚。知识积累丰厚的过程中,认识和意识纠缠在增加,大脑进化在加快。

 总之,人类语言的产生是人类进化上的一个伟大创造。语言加快了人类之间的交流,加快了知识的形成,加速了知识的积累,促进了大脑的进化。

第三节;人类之间的交流

人类没有进化出记忆之前,是不会产生语言能力的。人类语言产生之后,人们之间的交流不再以肢体、发声和一些表情等进行简单的交流,而是以语言行为,进行广泛和深度的交流。人类的知识,是生存践行中的经验和教训归纳产生的。人类的技术,是生存实践中的技巧和技能叠加形成的。

一、人类技能的形成;

人类语言形成之后,首先是生存技巧和技能的交流。生存技巧和技能的交流,使得生存技能更加完善和完美,技能得以一代代的传承下来成为了技术。

1、人类在创造了第一个石器工具的时候,会把打造石器的技能交流给其他的人。人类发明出第一个陶器的时候,也会把烧制陶器的制作技术交流给其他的人。这些技能和技巧的交流汇聚在一起,就成为了生存技能。

2、人类在没有创造出文字之前,技能是一代代人口口相传的。所以传播的地域小范围小,发展的速度慢。文字创造出来之后,技能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从此技能真正开始传播起来,传播的地域也扩大起来,传承的时间也悠久了起来。

3、前期的技能思维是在生存的践行中产生的,是为生存服务的。发展到后期,思维方法和技巧产生后,技能思维就不单纯为为生存服务,而是发展到了艺术领域。

二、人类知识的产生;

在没有进化成为人类之前,所有的生存经验和教训不能称为知识。因为没有进行语言的交流,无法进行归纳整理。语言形成后,汇聚了众人的经验和教训,才成为人类的知识。

1、人类语言的形成,不但生存技巧和技能可以交流,生存经验和教训也可以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人类会去其糟柏取之精华形成人类的知识。人类在那个时期认知还是迷惘的,会有许多的迷信想法,迷信想法被一些人认可,作为知识也传承下来。

2、文字在没有创造出来的时候,知识的传播需要智者,以说唱的形式一代代人传播开来和传承下去。文字发明之后,知识的传承才有了保障。以说唱的形式改为文字的方式,文字篆刻和写作下来代代人相传成为永久的传承。

3、知识是人类在成千上万年的生存实践中,一点一点汇聚起来的,现在已经汇聚到互联网的海洋中。人的一生只有百年左右,是无法学到全部知识的,所以才有了现在人类社会的大分工;有从事科学的、有从事教育的、有从事艺术的等。

总之,人类技能,来自于生存中的实践活动。人类知识,来自于践行中的经验和教训。技能与知识,经过人类之间的相互交流成为了人类文化。

第四节;现实的交流

人类思想的形成,得益于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使得人类的交流更加顺畅、更加频繁、更加深刻。人们之间不但交流生存的技巧、经验和教训。还能交流许多已知和未知的事情。对生存技巧、经验和教训的交流,传承下来是技能和知识。

一、生存方面的交流;

族群时期,忙于生存的时间多,只能交流生存环境中的客观现象,只能交流践行中遇到现实问题。没有遇到和经历过的客观,人类是无法交流的。

例如;每天见到的日出日落月缺月圆的客观现象会交流,采择和渔猎时发生的事情会交流。这些都是人们遇到和经历过的现实存在和客观现象。

二、生存环境的交流;

人类的交流只能交流遇到和经历过的现实存在和客观现象。东方人类经常遇到电闪雷鸣的客观现象,经常交流电闪雷鸣方面的事情;西方人类经常受到飓风海啸的威胁,经常交流飓风海啸方面的事情。

例如;通过交流,东方人类对电闪雷鸣的客观现象有了猜想,电闪雷鸣是天上雷公公发的脾气;通过交流,西方人类对飓风海啸的现实情况有了假想,飓风海啸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

三、生活方式的交流;

 生活方式主要是人类的劳作方式,人类初期的生产活动不外乎采择和狩猎;东方人的生存依靠于采择和狩猎,西方人的生存依赖于渔猎和采择。

 例如;东方人类的采择和狩猎,是在广袤的陆地上。在劳动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洪水猛兽的威胁。东方人类交流的是;遇到洪水猛兽威胁的时候,如何躲避和避让的交流,经过几百万年的躲避和避让的认识和思考,东方人类的潜意识上,烙下了包容与和谐的烙印。 

 西方人类的渔猎劳作是在大海上,在大海上劳作经常遇到飓风海啸威胁。西方人类交流的是;遇到飓风海啸的危急时刻,人们应该如何拼搏。危机时刻如何拼搏的交流,经过几百万年现实危急时刻的拼搏实践,西方人类的潜意识中,打下了危机和竞争的烙印。

总之,人类最初的交流,是忙于生存的现实交流的多,对生存践行中疑惑和疑问交流的少。只有现实和客观的交流,交流形成的是技能和知识。

第五节;未知的交流;

已知的交流主要是在生存方面,未知的交流主要是在思想方面。像;自然界中的雷电,生存中的生死。在这两个方面提出的疑问和产生的想法最多。

一、客观疑问的交流;

 自然界中,对电闪雷鸣的现象疑问和想法最多。族群时期忙于生存无暇过问疑问,进入氏族社会后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一些长者和智者有了闲于的时间,开始对电闪雷鸣自然现象进行猜想。猜想出的雷公公被一些人认可,就成为了迷信思想。

例如;人类初期,在生存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被雷劈电过的现象。按初期人类的想法;那就是这个人前世做了坏事今世应得的报应。所以人类初期的许多思想是愚昧的,没有科学的认知也不可能有科学的认知。现在相对论的认知;雷电现象就是一种物质的表现行为,人类完全可以了解的。

二、生命疑惑的交流

  生存中对生死现象的疑惑和想法最多。人类初期多数是在家族和族群中生存,存在着许多亲情和感情,出现死亡的时候,特别是一些不正常的死亡,不免产生一些疑惑和想法。

例如;人类初期生存环境是恶劣的,生存方式是艰难的。大的族群经常会有死亡现象出现,每一次死亡的出现,族群都会弥漫在悲伤和恐惧的气氛中。因为有些死亡人们是不可理解的,就像因病暴亡的人。有些死亡人们是感到害怕的,就像疾病传染的人。许多人提出了疑问,有些人给出了看法。有些看法被许多人认可,并被传承了下来。这就是现在的天堂、地狱、轮回的宗教思想。族群时期产生的思想是无知和愚昧的,但还是被传承了下来。

三、已知与未知的交流;

 1、已知的交流;族群时期对生存方面的交流,形成的认知和看法并被许多人所认可。形成的是技能和知识,传承下来是有用的。因为传承的是经验和教训,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

  2、未知的交流;人类初期对一些客观现象的看法和想法,并被许多人所认可。形成的思想大多是无知和愚昧的。因为人类初期不可能存在科学认知。传承下来愚昧思想只能继续影响人类的想法。

总之,人类思想的产生和语言一样,也是在族群中形成的、氏族社会发展起来的。族群时期生存想法多思想形成少。氏族社会交流的多思想产生的多,但是许多是愚昧和迷信思想。

小结;

  人类思想是从‘火’的认识火开始的,最初人类思想与生存环境和方式有关,生存在不同的存在环境会形成不一样的生存方式,不同的存在环境和生存方式,会形成不同的思想和文明。人类思想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人类思想的进步。

第二章;东方思想的起源

人类文明,只能从点滴的考古实物中发现,实物中存在着前人的智慧;人类文明,可以在传承的神话中寻觅,神话里存在着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人类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生存环境形成不一样生存方式。不同的生存环境和方式,会产生不一样的文明和文化。

第一节;东方人类生存

猿人时期,没有贫富差距,都属于无产者,都需要为生存奋斗。所以人类最初认识和思维,由存在环境决定,受生存方式影响。生存、是人类初期的第一思维。生与死淬炼的意识,是人类思维模式形成的重要方法。

一、东方人类存在环境;

  东方人类生存在于地球的东方,地球的东方是由高山丛林和平原组成大陆。在广袤的陆地上生存相对而言比生存在大海周边的西方人类要安全得多。

  例如;东方人类的生存,是在广袤的大地上。威胁东方人类生存的是洪水猛兽,遇到洪水猛兽的危险时刻,东方人类能够躲避和避让。

二、东方人类生存方式;

    东方人类的生存方式是采择和狩猎,采择和狩猎都是在陆地上。采择时间,可以依据果实的成熟季节;狩猎时间,可以由东方人类自由选择;遇到洪水猛兽,可以协商解决。

  例如;到了采择季节,东方人类只留下老人和孩童之外会全体出动,去抢收果实。采择季节一过。狩猎根据食物的储存来决定。 

三、东方人类交流话题;

    东方人类生存的环境,被大海、高山和沙漠隔绝了东方人类与其他地方人类的交流。思想只能参照于东方人类存在的环境和生存方式。

  例如;生存在东方的人类,因为是在陆地上采择和狩猎,所以交流的是在陆地上发生过和经历过的事情。没有发生过和经历过的事情,东方人类是不会交流的。

    总之,东方人类思想,是由东方生存环境决定的,受东方人类生存方式影响,形成于东方人类之间的相互交流。东方人类交流的是遇到和经历过的事情,而这些遇到和经历过的事情,只能是东方人类存在的环境和生存的方式。

第二节;东方人类潜意识烙印

  潜意识不是生存意识,生存意识是主动意识。像饥饿的时候会主动的寻找食物。潜意识是被动意识,是自我保护意识。是在恐惧和紧张情绪中刺激和淬炼出来的。人类潜意识,是经过不断和不停的刺激和淬炼产生的。不是经过几万和几十万年,而是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认识和思维上的刺激和淬炼。

一、潜意识的出现;

    因为东方人类生存在大陆上,威胁东方人类生存的不是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而是洪水猛兽。遇到洪水猛兽东方人类会感到恐惧和紧张,恐惧和紧张的情绪会不断和不停的刺激大脑,大脑的潜意识会被激发出来。

    例如;东方人类遇到洪水猛兽,恐惧和紧张的情绪,会促使人们紧张的交流;过去怎么做的、现在怎么做和做完之后的结果。

二、潜意识的淬炼;

 东方人类虽然不会经常遇到洪水猛兽,经历几百万年的生存实践,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恐惧和紧张情绪淬炼,东方人类的潜意识会逐渐形成。

 例如;洪水猛兽能够直接影响到东方人类的生存。在生与死的选择上,如果躲避和避让能够得以生存,在千百万次的生与死的淬炼中,东方人类的潜意识慢慢产生。

三、产生的潜意识烙印;

  东方人类在对洪水猛兽的认识和思考中,经过几百万年和成千上万次的意识实践。在东方人类的潜意识中,烙下了包容与和谐印记。包容与和谐潜意识,随着东方人的生命遗传了下来,随着东方文明形成的农耕文化传承了下来。

  例如;中国的万里长城,是自我保护意识的展现,也是农耕文化传承下来潜意识辩证思维模式的体现。

    总之,东方人类的潜意识过程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产生的是辩证思维模式,辩证思维模式,没有侵略的思维,也没有扩张的意愿,只有包容与和谐思想。

第三节;东方思维模式

  东方人类在潜意识认识和思考过程中,采用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维模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维模式,属于辩证思维方法。

一、辩证思维产生

  辩证思维,是既有历史、又有现实和又讲未来理想和梦想的思维方法,是需要记忆、回忆和想象的科学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来自于东方人类潜意识的认识和思维过程。

  例如;东方人类遇到洪水猛兽,在紧张情绪的刺激下,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会迅速作出反应。东方人类之间会紧急交流;过去是怎么做的、现在应该怎么做和做完后的结果。

二、辩证思维模式;

  东方人类潜意识的辩证思维模式,不是几万年和几十万年思维习惯形成的,而是经历了几百万年的意识习惯才养成的。

  例如;东方人类的潜意识,是经过了几百万年和成千上万次的认识和思考才产生。而潜意识的认识和思考,采用的就是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也就成为了东方人类的思维模式。

三、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方法,需要记忆、回忆和想象。记忆针对的是现实,回忆针对的是过去,想象针对的是未来和结果。东方人类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造了中医理论。

  例如;中医理论是由辩证思维形成的,学习中医没有记忆是不行的。因为中医需要记住药方、记住药性,辩证的为病人治病。

  总之,东方人类辩证思维模式,是经过了几百万年潜意识淬炼产生的。辩证思维模式,在成千上万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人类社会的前面。只是近代几百年才落后于西方。

第四节;东方文明

  文明是智慧意识的表现,也是思想的结晶。人类文明,可以从考古的实物上发现,因为实物存在着前人的智慧;也可以在人类神话中寻觅,因为神话保留着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一、东方考古的发现;

  1984年,中国在河南贾湖遗址考古发现了距今8千年前的,丹顶鹤尺骨做出的骨笛。从骨笛精美制作上,可以看出8千年前的东方人类的文明,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例如;骨笛的孔径是一致的、孔径间距是标准的、孔径是在一条线上。如此精美的工艺,在8千年前是不可思议的。并且东方人类在8千年前,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从骨笛的吹奏上就可以感知到,已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二、东方神话中寻觅;

  东方最早的神话中,传说着一个创世女神女娲造万物的故事。东方人类都是女娲用泥土一个个捏出来的。从神话故事中,可以寻觅出东方文明的迹象。

  例如;女娲造人,虽然是神话传说,但是说明了两个现象;一是东方人类经常与泥土打交道,二是不论男人女人都来自于女人。

三、方文明的出现;

    从出土的实物上可以发现,从神话的传说中可以寻觅到,东方文明出现在8千年之前。而不是现在认为的5千年。

    例如;从出土骨笛上可以看出,无论是工艺还是音乐的认识和理解,8千年前人的思维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女娲造人的神话中可以认识到,神话中孕育着现实思想。

    总之,东方文明之所以能够在8千年前出现,这与东方人类的辩证思维模式不无关系。虽然女娲造人属于虚构,虚构中隐含了现实。

第五节;东方文化;

  文化是与文字发明同一个时期。因为文明不能长久口口和代代相传,相传久了免不得出现误差。所以文字的发明不仅仅是知识记载的需要,也是传承文明的需求。记载的知识和传承的文明如何在一起,成为了人类社会文化。

  什么样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文化,会建立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但是在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潜意识始终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东方文化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大变革的时期。夏商周奴隶社会即将垮塌,新的社会形态没有确立,为了建立新的社会形态,首先需要舆论准备。而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大解放,引起的百家争鸣现象,就是为新的社会形态的建立,制造舆论准备。

  例如;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首先在秦国推行了法家思想体系。孔子也周游列国,开始向各国国王推销儒家的治国思想。

二、东方文化的产生;

  东方人类的潜意识是包容与和谐,包容与和谐形成了辩证思维模式。包容与和谐的辩证思维模式,东方社会的文化产生的时候,包容了许多精英人士的思想。

    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大开放。孔子提出了儒家学说、韩非子是法家体系的代表人、老子成为道家的创始人,还有墨家和玄学等思想。在包容与和谐辩证思维模式的主导下,东方社会融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成为农耕文化。

三、农耕文化的特征;

  农耕文化从产生之日起,就包容了儒家、法家和道家等诸子百家。所以农耕文化是一种包容性文化,到了现在还是一个创新文化。

 例如;农耕文化从产生以来,不仅包容了北方许多少数民族文化,还接受了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

 总之,东方文化是以农耕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农耕文化的精髓;是包容与和谐。农耕文化的精神;是敢于付出和甘愿牺牲。

第六节;东方思想

东方思想是包容与和谐思想。东方思想是潜意识辩证思维模式产生的,所以不是僵化和机械的,而是发展和创新的。

一、包容与发展;

东方人类的潜意识,是经历了几百万年的淬炼产生的;东方人类的思维模式,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认识和思考养成的;东方文明,是经过了几十万年形成的;农耕文化,已经传承了几千年。来自于农耕文化的东方思想,在包容中发展。

例如;马克思主义,是以辩证思维模式归纳和总结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方,由于思维方法的不同,意识形态不一样,并没有被西方的精英人士接受,反而被思维模式相同,意识形态一样的东方精英接纳。

二、和谐与创新;

 辩证思维模式,是以过去、现实和未来的方式来认知客观,客观是变化的、移动的、发展和创新的。包括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

 例如;东方文化接纳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毛泽东思想;习近平主席根据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实际,创造性的提出新时代社会主义特色理论。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包容思想,倡议的一带一路和谐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创新。

三、甘愿与敢于;

  东方思想来自于辩证思维模式,甘愿和敢于是辩证的思维。所以东方思想中蕴涵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甘愿牺牲的精神等。

  例如;东方人的忍耐是有极限的,超越了极限会敢于反抗的;东方人做事是有底线的,超越了东方人的底线,东方人是甘愿牺牲。

  总之,东方思想,是包容、发展和创新思想。不是僵化、机械和形而上学的思想。东方思想是先进思想,不是腐朽思想。

小结;

  东方人类思想,经历了潜意识的产生、思维模式的养成、东方文明的出现和农耕文化的形成。可以讲是一个没有断代和断层的思想体系。几百万年来,始终走在世界前面,只是到了近代几百年,受到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影响,西方思想开始入侵东方。但是东方思想的底蕴依然强于西方,这也是最近西方一些精英人士哀叹;‘后西方时代到来’的原因,也是东方人类文化自信的来源。

第三章;西方思想的形成

  西方人类思想,不论是天主教、东正教还是新教,都来自于圣经。圣经已经成为西方思想的无穷之源。人类最初的思想,是由存在环境决定的,受生存方式左右。东方人类如此,西方人类也一样。

第一节;西方人类的生存;

  西方人类多数是生存在大海周围,大海是无风三尺浪,风起浪涛天。大海周围的生存环境相对于陆地上的生存环境,不但恶劣风险还大。

一、恶劣的生存环境;

  大海周围的生存环境,在人类还没有能力改造自然环境之前,生存环境是恶劣的。每年爆发的飓风海啸,不用说在大海上劳作的人类,就是在岸上的也会受到冲击。

  例如;即使到了2017年的时候,美国西海岸爆发了飓风海啸,美国政府在无奈的情况下,只能转移人口,一次就转移几十万。

二、风险的生存方式;

  生存在大海周围的西方人类,在采择不能保障生存的情况下会想到大海,在大海上劳作,人类初期无疑是无法与飓风和海啸抗争的,劳作时风险是巨大的。

  例如;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劳动,方向难以辨认、渔猎收获难以确定、遇到飓风和海啸无法躲避。在生与死的现实危急时刻,只能依靠于自己的能力拼争。

三、西方人类的交流;

  人类初期,知识获取一是在实践中获得,二是在交流中获取。实践只能在存在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只能交流发生过和经历过的事情。

  例如;在大海上渔猎回来的西方人类,与人交流的时候只能交流在大海上渔猎的经验和教训。也就是遇到飓风海啸时,在生与死现实面前的恐惧和无奈,在恐惧和无奈时的所思所想。讲的多了,检验和教训就成为了知识。

  总之,人类形成之初的时候,是存在环境决定意识,而不是社会环境。大海周围的生存环境是恶劣的,导致的生存方式风险是巨大的,生存在大海周围的人类,需要经常警示和提醒自己。

第二节;西方人类潜意识烙印

  潜意识,是自我保护意识。犯罪分子遇到警察,害怕的情绪会产生,情绪不断刺激出的逃跑想法就是潜意识;说谎者遇到提问的时候会紧张,紧张情绪不停刺激出的流汗和肌肉紧绷行为就是潜意识。能够影响思维的潜意识,只有‘生与死’的恐惧情绪才能刺激出来。西方人类的危机和竞争意识,就是在成千上万次生与死的刺激下形成的。

一、潜意识的出现;

  人类最初的认识和思维,是由生存环境确定的,受生存方式左右。西方人类生存在大海周围,生存方式又与大海有关。无论是生存环境还是生存方式,经常受到生与死的考验。

  例如;每一次飓风海啸的降临,不论是在岸上还是在海上渔猎的西方人类,都会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在恐惧情绪刺激下,会出现自我保护意识-----潜意识。

二、潜意识的刺激;

  飓风海啸不是降临一次就完了,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程中,不知降临过多少。飓风海啸每一次降临,都会使西方人类感到恐惧。

例如;飓风海啸降临的时候,在岸上的西方人类会惊惶失措,不知所以然。在大海上渔猎的西方人类,在无法躲避的现实情况下,只能以个人能力拼搏。

三、潜意识烙印的形成;

    飓风海啸虽然不是经常的降临,但是人类的进程不是几万年、也不是几十万年、而是几百万年。在几百万年人类进程中,飓风海啸降临了不知多少万次。

    例如;在几百万年人类进程中,在成千上万次飓风海啸降临的过程中,在千百万次恐惧情绪的刺激下,在生与死现实面前,西方人类潜意识中,打下了危机和拼搏的印痕。危机和拼搏现实意识,开始影响西方人类的认识和思维,最终西方形成了危机和竞争意识。

  总之,西方人类的潜意识中,危机和竞争是现实主义的潜意识。危机和竞争潜意识,很容易形成侵略思想和霸权主义。

第三节;西方思维方法

 影响西方人类生存的,不是洪水猛兽而是飓风海啸。在飓风海啸降临的时候,人类初期是无力面对的。在生与死现实面前,只能假设、假定和假想。

一、逻辑思维产生;

  逻辑思维,一些寿命较长的动物大脑,也具备逻辑思维。在飓风海啸降临,在生与死危急的情况下,在岸上的西方人类还有一些时间回忆。在大海上渔猎的西方人类,已经没有回忆的时间。只能本能的假设、假定和假想。也就是记性逻辑。

  例如;在岸上的西方人类,在飓风海啸降临的时候,面对生与死的危急现实,一是没有很多的时间,而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在大海上渔猎的西方人类,只能假想如何战胜飓风海啸。而这些假设、假定和假想没有记忆,也不需要回忆。

二、逻辑思维方法;

  西方人类的逻辑思维方法,不是几万年和几十万年形成的,而是经历了几百万年生与死的刺激下形成的。而这些逻辑是记性逻辑,不是记忆逻辑。

  例如;西方人类潜意识,是在飓风还想降临的时候,面临生与死的现实情况下,恐惧情绪不停的刺激下形成的。在潜意识形成过程中,西方人类的逻辑思维方法也得到了习惯性训练。西方人类的逻辑思维方法,是经过几百万年的习惯形成的。

三、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有记性逻辑和记忆逻辑之分。记忆逻辑,是科学的思维方法。记性逻辑,是谬论和悖论产生地方。

    例如;西方一些精英人士对中国南海的仲裁,就是没有记忆只有记性的逻辑思维,形成了谬论百出的辩论仲裁。由此可见记性逻辑思维,已经深深扎人西方人的脑海中,融入西方人类的血脉里。

    总之,西方逻辑思维方法,特别是记性思维方法,只能是现实主义的认识和思维,是没有过去和未来、没有理想和梦想的认识和思维。

第四节;西方霸权文化

  西方思维方法是逻辑。而逻辑推理是没有过去和未来回想与想象,只有现实和现在的认识和思维。因为没有回忆,所以西方社会只有文化记载没有文明传承。记载的文化是西方潜意识烙印中的危机和竞争意识、与犹太教融合一起形成的霸权文化。

一、希腊社会与犹太教;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统治者召集70多位懂希腊语的犹太人,集中整理犹太教文献并译成希腊语,经过西方精英人士以现实主义思维方法的整理,形成了新约全书,即基督教使用的希腊语圣经中的旧约全书部分,这些部分包括了两河流域的文明。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攻占巴勒斯坦后,犹太人举行过多次大规模反抗罗马占领者的起义,但都遭到了罗马统治者的血腥镇压。到公元135年的犹太人起义再次惨遭失败为止,在这1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罗马统治者屠杀了百万犹太人,最后还把余者全部赶出巴勒斯坦土地,使他们流散到西欧。游牧了3千多年的犹太民族进入西方,也带来了两河领域的文化和文明。

二、西方文化的形成;

  从古希腊统治者召集70多精英整理旧约全书300年之后,公元三九二年,罗马统治者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同时下令禁止异教信仰,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也皈依了基督教。这样基督教一跃而成为统治者的宠儿,迅速发展为全欧洲、乃至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西方文化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在危机和竞争潜意识的现实逻辑思维下,形成了具有侵略性的西方文化。

三、西方文化的特征;

    西方文化,既有现实主义又有危机意识。现实主义和危机意识的文化,是霸权和强权文化,容不得其他文化,具有侵略性文化。

    例如;西方文化,不能容忍东方文化,不能容忍来自于一个渊源的游牧文化,甚至于连同属于基督教的东正教也不能容忍。不能容忍是西方文化的特征。

    总之,西方文化是对‘两河文化’改造过来的。是由现实主义和危机意识主导的,是不能容忍其他文化的霸权文化。

第五节;西方强权思想

    西方思想,是建立在危机意识上的,危机意识没有过去式,也没有未来式。危机意识只有现代式。现实不存在危机的时候,潜意识烙印中具有危机意识的西方精英人士,会假设、假定和假想出一个危机对象。这就是西方的强权思想。

一、危机意识与现实;

  危机意识没有过去式,也没有未来式。在现实没有危机的情况下,潜意识烙印中的危机,不用恐惧情绪刺激,会安安稳稳进行假设、假定和假想出一个危机存在。

  例如;西方大国美国,既是军事强国也是经济强国,谁也威胁不了美国。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时候,并没有给美国造成威胁。美国一些精英人士在潜意识烙印中危机意识和现实主义思维主导下,假设、假定和假想出了中国存在现实威胁。于是提出了大国竞争的强权思想,并在中国周围大肆炫耀武力。

二、竞争意识与强权;

    强权思想来自于危机意识,这个危机意识是现实的危急。在这种现实主义危机意识的逻辑推理下,就会产生强权思想。

    例如;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现实危机理论产生的。西方对中国南海的仲裁是没有记忆的现实主义形成的。美国提出的大国竞争思想,是出于现实、危机和霸权的假设、假定和假想。

三、冒险与妥协;

    西方思想是僵化和机械的,只有随着社会现实的假设、假定和假想;没有社会历史的回忆,更没有社会未来的设想。只是一味的对现实社会进展不断的假设、假定和假想。虽然有冒险精神,也有妥协意识。

  例如;西方人喜欢冒险是世人皆知的,也是经常能看到的。在冒险之前会设立底线,超越了底线是不会做下去的。西方社会也是如此,上世纪50年代美国对朝鲜的干涉,也是带着底线出兵的,超越了底线只有妥协。

    总之,西方思想是僵化和机械的,顺着西方危机意识下的现实主义的思想,就是自由和民主社会,反之就会受到西方思想的入侵。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是西方思想入侵的结果;中东地区的动荡,是西方意识形态造成的。也是西方经常讲的地缘政治。

小结;

    西方思想是现实主义思想,虽然没有过去和未来的认识和思想,却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与时代同步的现实主义思想。现实主义能够推动社会的现实发展,却会阻碍社会未来的进步。

第四章;网络思想

网络时代,是信息大爆发和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信息的爆发,加快了思维的频率;知识的爆炸,增加了知识的积累。在网络时代,大脑进化也越来越快。

进入网络时代之后,人们原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认识和思维,已经不能适应。虚拟的网络,已经影响到人们的认识和思维。像美国特朗普竞选总统的成功和英国的脱欧,都是受到网络的影响。虚拟的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认识和思维。思维领域的变革,随着网络的到来而形成。

第一节;虚拟的网络

人的潜意识是主动不是被动。工业革命之后,人们得到信息,多数是被动从广播和电视等现代媒体获得,而许多信息都是编辑后发出来的。网络发明之后,给人们带来了可以主动寻找信息的新平台。在虚拟网络平台上,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寻找信息和发表想法,个人自主意识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虽然虚拟网络上依然有编辑过的信息,但是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这也是虚拟网络能够迅速普及的原因之一。

一、网上信息

网上信息由于通过了第三者网络,信息虽然有些是编辑过的,但是人们依然喜欢到网上浏览和观看各种信息。这些编辑过的所见所闻,虽然真假难辨,但是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而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属于自己的所思所想。

例如;网上发表的信息有些是编造的、有些加了个人的观点和立场。编造出来的信息很难识别,需要参照于个人掌握的知识和人生经历相对认识;参有个人观点和立场的所见所闻,是想吸引浏览者增加流量。

二、网上发布

人们在生存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展现和表现自我。自我展现和表现,是人们的一种欲望。发表对事物的想法和看法、表现自己的才艺和技能,这是许多人愿意做的事情。虚拟的网络,提供了发表所思所想和表现才艺技能表演的平台。

例如;许多人遇见奇事异事,会在网上发表,有些发表会有意无意的带着发表者的观点和立场,有些发布者会刻意的加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就像社会上的啃老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网上发表的看法和想法也是不一样的。一些年轻人为了成为网红,不惜在网上炫富和曝光私密;视频主播,利用网上平台一夜成名和暴富。网络给人带来不可思议的奇迹。

总之,人的潜意识具有自主性,自主意识是本能意识。虚拟网络诞生后,开始影响人们的认识和思维。在虚拟网络上,可以交流和交易,虚拟网络已经具有社会属性。人类思想来自于社会,形成于人类之间的相互交流。所以虚拟的网络会形成网络思想。

唯物主义来自于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思维模式,需要记忆,在记忆中进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维和思考。辩证思维需要培养和教育;唯心主义来自于记性思维方法,记性思维方式没有记忆只有记性。记性逻辑思维不需要培养和教育。

第二节;网络的社会属性

人类社会有两大属性;一是交流二是交易。交流是为增加知识进化大脑,交易是为了人们生存。在虚拟的网络上,交流和交易虽然都需要第三方网络的参与,但是虚拟网络都能够完成。所以虚拟网络已经具有社会属性。

一、交流属性

在虚拟网络上,不分种族和地区、不论信仰和文化、男女老少都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上发微信、微博和视频,在网上与亲朋好友和陌生人的交流。

例如;所见所闻的新奇事情,在微信上发布是与亲朋好友的共享;在微博上发表,是与在线网民共享;对话和视频,多数是亲朋好友,有些时候是陌生人。网上装上翻译系统,交流就成为人类共享的世界性交流。

在虚拟网络上交流,虽然有网络参与,依然交流的是个人的所思所想。网上交流需要诚信来支撑。没有诚信的欺骗和诈骗,再好的技术也无法维持虚拟的网络运行。

二、交易属性

网上交易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盛行。一个智能手机在手就可以足不出户,买到许多需要的食物和商品。在网上交易需要第三方参与,交易行为发生在虚拟的网络上。

例如;选择商品是在第三方的网上,商品的好坏是电商的信誉;付款可以通过虚拟网络来支付,货款能否到电商手中需要网络平台的信用,整个交易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虚拟的网络已经具备交易功能。

没有信誉保障的交易是很难想象的,特别是在虚拟的网络上。没有信誉的互联网和物联网,即使是在强大的技术,也难以支撑经常性的网上交易。

总之,在虚拟的网络上交流与交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网上交流与交易是建立在诚信和信仰基础上的,可以讲诚信和信誉思想是网络存在的基石,是网络环境必须做到的。

第三节;虚拟网络思想

虚拟的网络世界,是建立在诚信和信誉思想上的;没有诚信和信誉意识的网络,再高超的技术和再强大的网络也会坍塌。保障虚拟网络运行,需要网民的诚信思想和信誉意识。所以网民的认识和思维,会逐渐向诚信和信誉方面进化。

一、诚信思想

在虚拟的网络上交流需要诚信,没有诚信的交流是撒谎和欺骗。撒谎和欺骗的交流是一次性和暂时的,无法长期的在网上进行。

例如;网络上的欺骗和诈骗虽然上当受骗的人很多,但是欺骗和诈骗模式只能进行一次,再次人们就不会上当受骗。要想继续欺骗和诈骗,需要改变欺骗和诈骗模式。如果网上都是欺骗和诈骗的交流,那么虚拟的网络就无法正常运行。

经常的在网上交流,诚信思维会形成习惯,大脑认识和思维会向诚信方面进化。

二、信誉意识

信誉是交易的必须。虚拟网络平台上的电商,如果没有信誉,是无法经营的。电商信誉不是依赖于网络上水客造假形成的,而是持久经营出来的,这就给网上消费者造成了认识上的难题。

例如;交易讲的是信誉。在网上认识电商的信誉,需要参照不同的渠道相对认识。网上电商评价的信誉是一个认识渠道、同事的消费经验也是一个认识渠道等。没有参照物的相对认识,是无法确定电商的信誉的。

经常做电商交易的,会逐渐形成信誉意识;经常网上购物的,会产生信誉思维。时间久了大脑意识会向信誉方向进化。

总之,诚信和信誉是虚拟网络运行的基石,也是网络存在的必须。经常在网上交流和交易的网民,大脑会逐渐的向诚信和信誉方面进化。诚信和信誉,将成为网民的思想;诚信和信誉,也是文明思想。古老厚重的农耕文化蕴涵着诚信和信誉思想,所以虚拟网络思想十分契合农耕文化。

第四节;网络引起的生活变化

虚拟的网络,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了许多生活方面的变化。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现在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过去没有的生活方式。像网上视频、网上购物、共享单车、网上学习和工作等。网络引起的生活的变化,实际上是网络对人们思和想的影响。

一、网上视频

网上视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人们的所见所闻,可以在网上以视频的方式发布出来,与亲朋好友共享;亲朋好友的通话,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观看到亲朋好友的音容笑貌。

例如;因工作的繁忙,可能造成与家人和亲人很难见面,智能手机网上的视频,缓解了亲朋好友见面难的现象;遇到奇事异事,通过智能手机网发布给亲朋好友,可以与亲朋好友共享。

二、网上查询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时刻提醒人们信息来了,快上网查询。网上查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

例如;来电话和信息,需要上网成查看;不了解的事情和不知道的问题,需要上网查询。有些时候,还可以上网咨询一些事情和问题。

三、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发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发明,就是因为共享单车是共享了社会资源。而共享思想,会逐渐把社会中许多资源整合后共享。

例如;共享单车,是整合了社会的单车资源。现实社会中还有许多资源可以整合;像网络资源、农业资源、能源资源和实验室资源等。共享思想,将成为今后社会创新思想之一。

总之,网络引发生活方面的变化还有许多;像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交友和网上会议等。可以讲网络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五节;网络引发的思维变化

思维领域的变革,从虚拟网络形成之日就开始了。到了智能手机发明之后,智能手机网已经成为思维领域变革的助推器。人们获取的多数信息来自于智能手机网,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借助于智能手机网。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百科全书和手中电脑。

一、认识上的变化

人的自主意识愿意主动的到网上浏览信息,但是网上信息多数是编辑出来的,真假很难以识别的。原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认识和思维,已经不能适应虚拟网络时代,只有参照于第三方的相对认识,才能识别信息的真假。

例如;近几年来网络诈骗之所以盛行,一是管理方面的问题之外,二是人们的认识没有跟上网络时代的步伐,还是以原来的认识来认知虚拟网络上的信息。

对于网络上的信息,需要参照物的相对认识。网络诈骗自己没有经历过,可以参照于别人经历过和媒体介绍的网络诈骗行为,进行相对的认识。

二、思维上的变化

对网络信息的认识,不是在一个层面和一个维度上认知,而是多个层面和许多维度上认知,所以大脑思维也是多层次和多维度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识别虚拟网络上信息真假的时候,自己的知识和经历无法认知情况下,可以参照于其他人在网上对信息的识别经验和教训、也可以借助于媒体到网络诈骗的警示、还可以借助于智能手机网进行发散性思维。

阅历和经验来自于社会的实践,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媒体警示,是总结了上当受骗者的教训。所以阅历和经验、媒体警示完全可以作为识别信息的参照物,进行发散性思维。

总之,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维,形成了融合思维方法和共享思维模式。融合思维方法把人脑与电脑融合为一体,形成了智能思维;像围棋手阿尔法狗。共享思维模式,把资源整合在一起,产生共享思想;像共享单车的应用。

第六节;智能思维形成

智能思维是人脑与电脑融合一起的思维。融合的思维方法,是网络时期人们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维产生的。智能思维,已经成为引领思维领域变革的主要推手;智能化,已经成为世界前进的主要动能。

一、智能思维的被动性

智能思维是人脑与电脑融合为一起的思维。像围棋手阿尔法狗、交流机器人艾丽丝等,都属于智能思维的成果。这些智能机器只有程序编辑的感觉和计算,没有自主意识,所以感觉是被动的,思维是程序化的。这种智能思维人们完全能够控制。

例如;围棋手阿尔法狗,是智能机器中在围棋领域,思维能力最强的程序思维和电脑计算。阿尔法狗只能被动的接受对方的信息,不会主动的探寻信息。

二、智能思维的学习性

智能思维在编辑程序的时候,会把记录功能融合在程序中,记录功能就相当于智能机器的记忆。这样一来,智能思维被动得到的信息会记录下来,再融合进程序中,成为智能思维的记忆。

例如;阿尔法狗在与对手博弈的时候,对手下的每一步棋,阿尔法狗会记录下来,参与阿尔法狗的程序计算。阿尔法狗博弈的越多,记录对手棋技越多,阿尔法狗学习的棋艺越多。

三、智能思维的发展性

智能思维发展,是随着程序编辑、网络节点构建和计算能力增强而发展的。智能思维,也推动了仿生技术。如果仿生技术发明了带有意识的仿生大脑,智能思维就会形成人的思维。

例如;人脑的进化需要知识的积累,也就是学习;人脑的主动认识,是探索意识形成的。智能思维已经具有记忆的------记录,在加上意识就可以形成主动感知。虽然仿生大脑只是一个科幻,但是被誉为宇宙大脑的霍金,依然给智能思维提出了警示。

总之,智能思维诞生的智能机器,将把人类完全的从体力劳动、复劳动和危险劳动中解放出来。一个智能化和共享思想的文明社会,将在不久的未来形成。

第七节;网上思想的碰撞

在虚拟的网络上,各种文化形成的思想、各类宗教会产生的想法会相互碰撞。引起这些碰撞,是来自于不同文化和宗教的网民,网民在相互交流形的时候,都会带着各自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一、文化的碰撞

由于存在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的不一样,所世界各自形成的文化是不同的。有大陆性的农耕文化,有大海型的海洋文化等。不同文化形成的思想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思想在网上相遇会相互碰撞引起争论。

例如;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是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从社会践行中总结出来的经典。网上交流,不同的文化交流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想法也会形成话不投机半句多情况。在话不投机情况下会产生情绪,半句多了会引起争论。

二、宗教碰撞

宗教碰撞也是信仰碰撞。由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形成的宗教不一样。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囊括了大多数人口。宗教信仰不同会产生不一样思维和想法,不一样的思维和想法在网上交流会产生碰撞。

例如;同出于中东地区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从两大宗教形成之日起就不断的碰撞。在虚拟的网络上,两大宗教的网民带着各自的信仰相互碰撞。

三、思想诱惑

一些邪教和极端主义,经常会利用虚拟的网络发布邪教和极端思想。极端思想充满了引诱和诱惑,让年轻人很容易上当受骗。

例如;中东地区的极端主义经常在网上发布的极端思想,诱惑了世界各地一些年轻人,放下原来的生活,跑到中东地区为伊斯兰国进行圣战。

总之,在虚拟的网络上,不但存在着思想的碰撞,还存在着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和融合。虚拟网络的运行,需要诚信和信誉来支撑。文化和文明的融合需要适应网络存在的环境。所以文化和文明的融合会向着诚信和信誉方面进行。

第八节;网民思想的产生

经常上网和网上工作的网民,需要适应虚拟网络的生存环境。网络的生存环境的统一和一致的;讲诚信和守信用。网民必须遵守诚信和信用环境,才能共享网络资源。所以网民的思想,会逐渐的向讲诚信和守信用方面进化。

一、诚信思想的产生

网民不论在网上交流还是交友,都需要讲诚信。不讲诚信的交流和交友,欺骗和撒谎的交流和交友只能是一次性和临时的行为。

例如;在虚拟网络上欺骗和撒谎,只能是一次性和临时行为。要想再棋谱和撒谎,就需要变换手法,重新编造谎言和重新编造身份。

网上产生的诚信思想,网民会带到现实社会上,诚信思想影响社会风气的好转。

二、信用思想的形成

在网上工作,不论是网络平台还是电商,都需要守信用。不守信用的网络平台和电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是难以现在的。

例如;不守信用的网络平台难以招来客户的,不守信用的电商是做不好生意的。没有了客户网络平台无法存在,没有了生意电商无法生存。

信用思想会在现实上传播,影响社会的前行和进步。

总之,网民讲诚信和守信用的文明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虚拟网络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净化成诚信和信用的环境。网络环境需要社会和网民共同努力,诚信和信用主导网络社会后,网民就会共享虚拟网络带给网民的好处。

第九节;网上思想的融合

虚拟的网络世界,是建立在诚信和信誉思想上的。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蕴涵着诚信和信誉思想,所以虚拟的网络世界与农耕文化十分契合,古老厚重农耕文化中的包容与和谐意识、会与网络诚信和信誉思想融合,形成诚信、信誉、共享的文明思想。

一、思想的融合

在虚拟的网络上,各种文化和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交流中融合。由于网络思想是诚信和信誉,所以思想的融合是在诚信和信誉思想主导下进行。

例如;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蕴涵着诚信和信誉,古老厚重农耕文化中的包容与和谐意识,各种文化和思想的融合,会遵循网络诚信和信誉思想融合,而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在网络思想的融合过程中成起到引领作用。

人类已经把人脑思维与电脑计算融合为程序,形成了智能思维。智能思维把人类从危险和繁琐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人类有了更多的思维和探索时间。

二、共享思想

共享思想是和谐思想,和谐思想是辩证思维模式形成博大精深农耕文化的潜意识思想。只有共享地球资源,才能形成和谐思想,才能世界大同。共享思想在网络诚信和信仰思想的主导下逐渐形成。

例如;网络思想是诚信和信誉,网民都讲诚信和信誉,虚拟网络才能和谐。古老厚重的农耕文化蕴涵着和谐意识,在网络思想的融合上,农耕文化的和谐意识会成为共享思想构建的主导力量。

无产不是不要资产而是共享资产,这就是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不是逻辑,逻辑思维在践行中就能形成,辩证法需要培养和教育;共享思想不是一蹴而成,需要唯物辩证思考也需要时间和过程;

总之,网上思想的融合,古老厚重和博大精深农耕文化的包容与和谐意识,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是其他文化不能替代的。

第十节;文明思想的孕育

虚拟网络是建立在诚信和信誉思想上的,所以网络思想是诚信和信誉。诚信和信誉是文明思想的基础,网络思想与农耕文化的包容与和谐意识融合为一体会形成共享的文明思想。

一、诚信和信誉与共享

讲诚信守信用是虚拟的网络思想,也是网民最终需要适应的思想。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网络是无法运行的,没有诚信和没有信誉的网民的无法在网上生存的。

例如;虚拟的网络上谣言和谎言、欺骗和诈骗盛行,虚拟的网络无法运行只能坍塌。所以只有诚信和信誉思想才能使虚拟的网络运行好,网民都讲诚信和信誉才能共享网络资源。

诚信和信誉产生的共享思想,是在虚拟网络社会中形成的,属于网民的一致想法。网民需要在现实社会中生活,网民的共享思想也会带到现实的社会中。

二、包容、和谐与共享

包容与和谐是相辅相成的。包容隐喻着和谐,和谐来自于包容。包容是多样性的思维,和谐不是单一的想法。所以包容与和谐意识中蕴涵着共享思想。

例如;包容与和谐,是辩证思维模式形成农耕文化的潜意识烙印。多样性是包容思想产生的,共同思想是和谐意识形成的。包容与和谐潜意识烙印中蕴涵着着共享思想。

包容与和谐形成的共享思想,是在现实社会中产生的,属于人们的一致想法。人类已经离不开网络,现实共享会与网络共享融合一体形成的社会是文明社会。

三、文明思想

共享思想是文明思想,也是人类的理想和梦想。共享思想形成之日,是文明社会到来之时,也是大同世界开始之时。

总之,虽然共享思想还在孕育,但是智能思维引领的思维领域变革,正在加速思想的融合。所以文明思想会在不远的将来形成。

小结;虚拟的网络社会,是建立在诚信和信誉思想上的。网民的思和想需要适应网络社会,网民思维的进化会随着网络诚信和信誉进化,网民进化出诚信和信誉思想后会共享网络资源。网民共享思想带到现实社会,与博大精深农耕文化、传承下来的潜意识烙印包容与和谐融合后,就会形成文明思想。

第五章;人类生存思想

思想、是许多人一致的想法才能称谓思想,像为人民服务思想就是共产党员的共同想法;某个人的想法被一些人认可,也可以叫思想,像邪教思想。人类族群时期想法多思想少,进入氏族社会人类才真正形成了思想。

人类初期是猿人时期,猿人时期主要是对‘火’的认识,虽然经历了几百万年,但是生存想法即少也简单,就是采择和狩猎,猿人时期没有形成语言交流十分困难,所以难以产生思想。

第一节;人类初期的生存思想;

人类语言,是在人们之间相互交流形成的。家族和族群时期是几个人和一部分人的交流,形成的是语句;群体的交流,交流的是生存经验和教训,劳动时的技巧和就能,这样的交流产生的是语言。

在语言形成的时候,说明人类已经进入社会形态。交流是知识积累的最好办法。因为人类初期交流的是生存的经验和教训,劳动中的技巧和技能。

一、人类初期的生存思维;

人类生存在世界各地,由于海洋和大山的阻隔,生存环境是不一样的,有依赖于土地生存的,有依赖于海洋生存的,也有依赖于游牧生存的。不同的生存环境,人们获取食物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人们思考的事物也是不相同,生存想法也会区别。

1、依赖于土地生存的人类。

依赖于土地生存东方人类,食物的来源一是狩猎,二是采摘。如何在大自然中获得食物,是依赖于土地生存的东方人类,最初的生存思和想。

例如;依赖于土地生存的东方人类,生存主要方式是狩猎和采摘。东方人类交流的是狩猎技能和采摘方法,当狩猎技能和采摘方法达成了共识,就形成了人类最初的生存思想。人多力量大的集体主义思想。

2、依赖于大海生存的人类。

依赖于大海生存,食物的来源一是采摘,二是渔猎。在采摘不能满足生存需要,如何在海洋中获得食物,是生存在大海周围西方人类交流的主要内容。

例如;西方人类通过相互交流,特别是对飓风海啸降临时的交流、在大海上渔猎情况的交流。西方人类逐渐达成了‘现实危机时的拼搏生存思想。

二、人类初期的生存疑问;

人类初期在生存时就产生了一些疑问。由于当时的生产力低下,多数时间忙于食物没有多余时间来思考,再加上语言交流还不顺畅。遇到一些生存方面的问题也只能是猜想和假想。

1、对自然现象的疑问;

人类在生存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时间久了人类就会有些疑问。这些疑问也仅仅是疑问,因为人类初期没有时间去思考,只能存留在大脑中。

2、对生老病死的疑问;

人类初期生存活动异常艰难。在艰难的生存中死亡是经常发生的。年老的长者不能再去从事生产活动,会有一些时间对生与死产生疑问,但是也仅仅是疑问,因为无人与其交流也无法顺畅交流。

三、人类社会的领导者;

凡是群居的高等生命,为了生存都需要带头者,人类也是如此。高等生命的领群者是强者。人类家族和族群时期的领导者是长者。人类社会的引领者是智者。智者成为人类的引领者是区别于其它生命的标志之一。

1、智者善于总结生存中的经验和教训,掌握生存经验和教训的智者会受到许多人的尊重。人类初期获取食物的多少,在相同的情况下依靠的是智慧。智慧来自于经验和教训,所以智者会受到家大多数人推崇。

2、长者掌握的许多生存技能,会有益于家族的生存。制作工具的技能、搭建房屋的技能等。这些技能,直接影响一个族群的生存。

总之,人类初期生存是艰难的,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获取食物,没有多余的时间交流和思维,所以产生的想法多形成的思想少。

第二节;氏族社会的生存思想

智人时期,人类是以家族和族群的形式生存。进入社会形态,说明人类跨进了现代人时代,氏族社会是人类对社会形态的初步尝试。虽然没有多少财富的积累,人类社会已经有了组织结构,领导氏族社会的不是长者而是智者。这是族群与社会最为重要的区别之一。

一、氏族社会的生存思维;

为了应付大自然中的洪水猛兽,人类会自觉不自觉的向大一些的族群移动,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初步的社会形态。社会的形成,人类能够更好的对付洪水猛兽,人多力量大的思想在氏族社会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氏族时期的狩猎活动;氏族社会的狩猎队伍人数会更多,行走会更远。在捕猎过程中,指挥者会根据狩猎者体质和技能的不同进行具体的分工。善于奔跑者负责驱赶猎物。身体强壮者负责阻击猎物。体质弱的在周围摇旗呐喊。

氏族时期的狩猎活动,人们的思维有了一些变化。指挥者的分工不是随意的分工,而是有针对和有区别的分工。有技能的体质强壮的得到重用,体质弱的只能被边缘化。人类的生存思维开始有了三六九等。在捕猎的行为上,就可以表现了出来。

2、氏族时期种植活动;氏族社会不仅有采摘还有种植。氏族时期是没有私有财产的,所有的种植活动都是在一起的。种植是人类生存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从事的人也最多,这就需要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会依据种植人员的技能和经验进行分工,有种植技能的去种植蔬菜,有种植经验的去进行田间管理。没有技能和经验的,只能做一些体力工作。

人类在种植方面,开始被分为三六九等。人类的生存思维,也会随着分工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想法。同样氏时前期的养殖活动,分工也是如此。

氏族前期把人类分为三六九等,不是以财产划分的,而是以大脑的意识能力和体能来划分的。虽然是共产社会,人类的思维还比较单纯,但是人类还是被分为三六九等。

二、氏族时期疑惑和疑问;

氏族时期劳动有了分工,生产力有了一定提高。人们有时间对生存活动中产生的疑惑和疑问进行认识和思考。

1、生存在农耕社会的东方人类,在生存活动中,对经常遇到的电闪雷鸣和狂风暴雨产生疑惑和疑问。于是有一些智者,主观臆想出了风婆婆和雷公公。风婆婆和雷公公的猜想被许多人认可后,风婆婆和雷公公的迷信思想就传播和传承下来。

2、生存在大海周围的西方人类,在生存实践中,对经常降临的飓风海啸会产生疑惑和疑问。于是有一些智者借鉴了犹太教义进行主观假想,假想出一个虚拟的上帝,是上帝创造了这一切。

三、母系社会的疑问;

人类社会是否存在母系社会,还有待于商榷。人类为了适应生存和延续,在基因遗传的时候,因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男女遗传的特征也有所不同,男女在思维上也会有差异。女性承担的是生、孕和养的责任;男性承担的是生和养的责任。如果一个女性生育3-4个子女,那么一生最佳的劳动年龄也就过去了。特别是在氏族时期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寿命相对较短。一个生育了3-4个子女的妇女,是无法获取更多的生活资料。不掌握生存资料的妇女,是无法掌控社会的。

现在的考古,只是看到氏族社会的表象。在表象情况下分析、研究,然后得出的母系社会,这是不科学的。即使中国现存的‘走婚族’,生活资料大部分也是来自于兄和弟。这种走婚形式是人类的倒退,因为走婚形式最容易发生近亲结婚。‘走婚族’不属于母系社会,母系社会的定义是;生活资料的获取是以妇女为主而不是男性。所以母系社会是否存在,还有待于商榷。

总之,到了氏族社会,人类生存思想,是人多力量大的集体主义思想的大释放。虽然是共产思想,但是人的想法与从事的劳动行为息息相关。

第三节;占有思想对生存的影响

人类在食不果腹的时候,因为没有多余的财富积累、是不会出现财富的占有思想的,就像氏族社会初期。只有到了有剩余生活资料的时候,才会产生占有思想。氏族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剩余价值。首先占有剩余价值的是统治和管理者。

一、占有思想产生于上层阶层

在家族时期虽然长者为上,由于亲情的原因、食物的分配不会产生问题。在族群时期,虽然族长为大,在分配食物和其他物资的时候,也不会做的太过明显。到了氏族后时期,食物开始有了剩余的时候,上层阶层人们就有了想法,这个想法就是;优先保证自己与家人。

1、氏族社会前期,就把人类分为三六九等。处于上等的人们可以首先得到食物,为了保证自己和家族的生存,会优先把食物留下来。剩余的生存资料再分配给其他人们。这是在氏族社会前期,人类在食物上的多占思想。

2、氏族社会后期,随着生活资料的富裕,统治和管理者可以优先获得生活资料。因为统治者和管理者不仅掌握生产者,还掌控着生产资料。所以讲氏族社会后期,人类三六九等的区别已经不是技能和智力上的,而是权力和财富方面的。

二、占有思想造成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人们都想生存下来,都想生存的更好一些,这是人们的本能想法。在生存和生活资料极度贫乏的时候,人类还能相安无事。到了生活资料富裕的时候,人类的生存平衡被打破,人类之间开始为了生存而竞争。

1、智力之间的竞争,是大脑思维竞争。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人类之间开始相互竞争,首先是在思维方面。绞尽脑汁想办法,做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获得更多的财富。这是求知思想。

2、体力之间的竞争,这是多数人的想法。不付出哪有回报,有了想法就会付之于行动,会在所从事的劳动中尽力工作。肯付出体力的劳动者,生存相对要好一些。这是劳动思想。

3、权力之间的竞争,这是上等人的思维。这部分人在氏族社会前期的生存中,在食物的分配上已经尝到了权力的甜头,所以会尽力的争夺权力。有了权力,才能获得自己和家族的利益。这是争权夺利思想。

4、掠夺别人,这是少数人的思维。这些人看到别人生活的好,就会嫉妒就会产生歪门邪道的想法。要么是盗窃要么是抢劫。这是强盗思想。

占有思想产生后,人类出现了许多思想。

三、占有思想引发氏族之间的战争;

进入始祖社会后期,剩余生活资料打破了人类生存的相对平衡,占有欲望促进了人类竞争。人与人的竞争多数发生在氏族内部,出现几次争斗事件之后,氏族社会就会制定出一些条条框框,限制这些事情的发生。而氏族之间就会发生战争。

1、氏族之间的战争;氏族时期的战争,多发生在相邻氏族之间。有的是为了争夺生存环境,有的是为了争夺生存资料,还有的是其它原因。但是所有目的都是为了掠夺和占有。

例如;生存在地球东方的人类,氏族时期最大的氏族之间的战争,就是‘炎黄之战’。这是发生在农耕文明中的战争。最后以黄帝的胜利,炎帝的退出结束了战争。这场战争很难以确定谁是正义的和谁是非正义的。

2、氏族时期的掠夺;氏族时期许多战争,都是为了掠夺。就像西方氏族时期,经常发生氏族之间的相互掠夺,为了掠夺财富而发起的战争。

例如;生存在西方的人类,氏族时期战争,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吸血十三氏族。吸血十三氏族又分为两大派系,密隐同盟和魔宴同盟。这两大氏族联盟,经常干扰和袭击西方其它氏族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西方氏族时期发生的战争,比东方氏族时期的战争更为恐怖和血腥。

3、氏族时期战争的目的;氏族时期的战争,有的时候为了占有良好的生存区域。占有良好的生存区域,是氏族统治者为了氏族的利益产生的想法,并得到了本氏族的认可。这是形成的是战争思想。

例如;生存在中东地区的人类,氏族时期的战争,影响最广的就是阿拉伯氏族、亚述氏族和犹太氏族之间的战争。到了罗马帝国占领耶路撒冷之后,将犹太氏族赶出了中东地区,成为地球上的流浪民族。

总之,氏族时期的战争把人类推进了一个黑暗时期。人类的生存思维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差别,人类开始走向了奴隶社会。

第四节;奴隶社会奴隶的生存思想

奴隶社会是贵族统治的社会。奴隶社会虽然奴隶只是农奴的一部分,农隶的生存已经被抛弃在人类之外。奴隶已经成为农隶主的生产工具。

一、奴隶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

奴隶,是被抛弃了的人类。已经成为劳动工具和商品,可以由奴隶主任意买卖和驱使。因为奴隶;一是掠夺来的、二是赏给的、三是买来的、四是奴隶生养的。

1、奴隶的形成。氏族时期在战争中,俘虏来的妇女儿童,会分配给作战有功的人员,成为奴隶。在战争中死亡战士的遗属,因为丧失了主要劳动力,无法生存也会卖身为奴。还有一些极为贫困的家庭,也会卖儿女为奴。这就是奴隶形成的根源。

例如;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对战俘一个是坑杀,一个是修建万里长城,还有一些成为贵族的奴隶。在六国中因为战死和被俘的家庭,因缺少了主要劳动力成为赤贫而无法生存,开始起义造反,这也是秦王朝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2、奴隶的生存。奴隶生存环境,是极为恶劣的,没有生命的权利,生存由奴隶主说了算。就像奴隶主圈养的家禽一样。跑不能跑,逃不能逃,只能任由奴隶主宰割。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奴隶不得不产生许多思维和想法。

例如;中国最后一个奴隶社会是西藏。西藏社会中的奴隶多数是家生的、相互买卖和交换的,奴隶之间生存环境差别不多。为了防止奴隶的逃跑和反抗,从贵族对待奴隶的刑具上,就可以看到贵族的凶残和绞尽脑汁。在政教合一的社会中,奴隶经受着双重折磨和欺压,始终不敢逃跑和造反,这也使得西藏奴隶社会存续的时间长久的原因。

二、奴隶的生存思维和思想;

奴隶的生存是有区别的。买来的奴隶和生育出来的奴隶,相对于战争俘虏来的奴隶,生存环境是不一样的。家生的奴隶生存条件要好一些,其次是买来的,战争俘虏的奴隶,生存条件最为恶劣。所以虽然同为奴隶,他们的生存思维和想法也是有区别的。

1、战争俘虏来的奴隶,因为生存环境最为恶劣,摆脱奴隶的身份最为强烈。这是战争俘虏奴隶的首要想法。奴隶有了这个想法,就会采取行动。即使奴隶主再威胁、再恐吓,奴隶逃跑、暴动的事情,还是屡禁不绝。

例如;公元前罗马入侵希腊时,被俘虏人员一律充为奴隶。体壮者选为角斗士,斯巴达克斯不愿做奴隶,更不愿意做角斗士。随后率领七十多名奴隶,爆发了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斯奴隶起义行为,表现了奴隶的思和想。

2、卖身为奴和家生奴隶,生存环境相对于战争俘虏的奴隶要好一些。人们都有一个攀比思维,有了攀比,这些奴隶相对于俘获来的奴隶,造反的想法就少了许多。再加上奴隶主的精神灌输,形成了甘愿受奴役的思想。

例如;美国作家阿历克斯-哈利写的小说《根》中的主人公----昆塔,就是一个家生奴隶。生存环境相比之下要比其他奴隶好得多,所以也就没有了造反的意图,甘愿受奴隶主的欺诈和盘剥。这就是攀比下产生的奴役思想。

总之,在人类的历史中,唯有奴隶制度是最为黑暗、最为灭绝人性的。已经不把人当做人,而是作为物品和商品,可以随意的送人和买卖。这种生存环境,促使奴隶产生了反抗思想和解放思想。因为对思维和思考影响最大的就是生存。

第五节;农隶社会的生存思想

农隶社会虽然是奴隶制度,但不是多数人都成为了奴隶,还有农奴和平民百姓。就像中国最后一个奴隶社会----周朝。周朝时期大多数人仍然是农奴和平民百姓。不过农隶社会的意识形态由农隶主和占卜者主导,而不是大多数农奴和平民百姓。

一、农奴的生存思想 

农奴的生存与奴隶生存相比是完全不一样的。首先农奴有人身自由的权力,生存可以自由的选择。虽然土地不是自己的是耕种奴隶主的,但是还可以选择其他的生存方式。像打猎、养殖和手工业等。来弥补土地上收入的不足。

1、从事狩猎的活动是比较危险的。长期的野外生活,使猎人感到孤独和寂寞。时刻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在生存没有着落的情况下,一些人还不得不从事狩猎活动。

2、从事手工业劳动是比较安稳的。每天所做的工作基本是一样的,有些工作还是紧张的,但是收获相对来讲是不稳定的。

二、平民百姓的生存思想;

奴隶社会多数百姓是依赖于土地生存的,在土地是劳作相对来讲是安逸和稳定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平民百姓生存的习惯。生存思想与奴隶和农奴完全不一样的。

例如;人的生存思维总是与所从事的工作息息相关,因为从事的工作是认识和熟悉的。从事农业活动的生存思想是;风调雨顺、社会稳定、家庭平安。

三、奴隶社会的生存思想

奴隶社会是一个‘枣核型’两头尖中间大的社会形态,尖头是奴隶和贵族,中间大的是农奴和平民百姓。就因为这种社会形态,造反思想的人少安于现状的人多。才让贵族统治的奴隶时期延续了几千年。

1、安于现状的农耕思想;从事农业耕种的百姓,在贵族统治的奴隶社会仍然是多数。长期的日起而做日落而息的劳作方式,已经养成了习惯。即使是交出一部分劳动所得,也很少有反抗的思想和造反的念头。而且这部分人还是大多数。

2、甘愿奴役的农奴思想;农奴虽然耕种着奴隶主的土地,农隶主和传教者会把宗教思想忽悠给农奴,让农奴甘愿接受奴役。受奴役思想具有一定的精神欺骗,而精神的作用是很大的,是轻易改变不了的。

总之,农隶社会的生存思想,是由贵族和传教者主导下形成的;得过且过和甘愿奴役的生存思想。在这种思想下,没有哪一个人愿意拿着生命去赌未来的。这就是中间大两头尖社会形态的稳定作用。

第六节;封建时代的思想准备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大的变革都是舆论在先。舆论是语言行为和思想的准备,在语言行为的号召下,在思想统一的情况下,人们才会采取一致的行动,才能实现社会的变革。有些变革需要通过暴力,有些变革不需要暴力。这些变革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

一、农耕文化的形成

东方人类潜意识包容与和谐的烙印,是辩证思维模式形成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文化大开放、思想大解放的时期。各种文化、各种学说,互相争鸣。诸子百家各有辩证思维各的治国思想,各有各的治国学说。最后在包容与和谐潜意识烙印的主导下,包容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荀子引领的法家思想和以老子主导的道家思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奠基者是孔子。孔子从小就在百姓中生活,对百姓的所思所想十分的了解。根据百姓的想法,结合社会的现实,提出了‘泛爱众而亲仁’的治国理念。这一治国理念,就是来自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提倡对百姓进行教化,而不是严刑。

2、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开创者是荀子。荀子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周游各国,对民间的舆情十分了解。提出了,人要有行为规范的治国方略。行为规范的提出,是来自于荀子,人之初、性本恶的观点。荀子的治国思想,被荀子学生李斯,在秦国得到实践,秦国由此走向了强盛。法家思想,提倡的是现实主义。虽然也提倡‘礼’,但是与儒家的‘礼’是不一样的,是行为规范的‘礼’。

3、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草木的生长、日月的运转、星斗的转换,对老子的影响很大。所以,老子的治国思想;治大国如烹小鲜,无为而无不为的辩证思想。老子的治国方略,来自于对大自然的深刻认知。老子指教孔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后人认为是辩证思想,实际上是相对思维的萌芽。

二、治国思想的践行;

这些治国思想和理念,多数来自于下层的民情民意。孔子和荀子归纳整理后形成自己的想法,再推销给统治阶层。这些治国思想和理念,是站在统治阶层的想法,很容易让统治阶层接受。

1、法家思想,首先被战国时期的秦国接受。秦王政即位后,接受了呂不畏的建议,收留了荀子的门生李斯。李斯把所学到的治国想法,推荐给秦王政。秦王政采纳了李斯的思想,开始在秦国实施。秦国强大起来,统一了六国,成为了秦始皇。由于秦始皇只是行为上采纳了李斯的治国思想,大脑仍然处于贵族时期,奴隶制度仍然没有破除。战争后的劳动力缺少,再加上大量的奴隶,造成了贫民的激增,到了秦二世,秦王朝就被农民的起义所推翻。

2、道家思想,最先接受的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刘邦出身于平民,了解下层的民意,知道百姓的疾苦。所以在建国初期,刘邦采纳了‘修生养息和无为而治’的治国办法。很快的使汉王朝从战争的废墟中走了出来。多数的封建王朝,如果是平民出身的创建者都会采取道家的治国办法,因为创建者了解百姓的思维和想法。

3、儒家思想更适合统治者的口味,也是历朝历代所采用的治国思想。后来又融入了一些宗教思想,增加了许多迷信的色彩,统治者运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中国的封建社会,比西方更加悠久,更为长远,就是因为中国封建时期的统治思想,是由儒家思想主导的。

总之,从农隶社会到封建统治,是社会的转折时期也是思想的变革时期。思想的变革来自于民情民意,社会的转折符合了民情民意。这次思想变革形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农耕文化源泉。

第七节;封建社会初期的生存思想

每一个社会都是由初期发展、中期鼎盛到后期衰,这已经成为社会的规律。封建社会仍然遵循着这一规律。不同的是王朝在不断的更替中遵循这一规律。每一个封建王朝初期,人类的生存思想都是求稳。奴隶社会打破后人们,求稳的想法是急切的;更朝换代后的人们,求稳的思想是迫切的。没有稳定的社会,新的封建社会是很难以重建起来。

一、封建初期的统治思想

人类生存在世界各地,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的不一样,步入封建社会的时期是不一致,统治思想是有区别的。

1、农耕社会封建统治思想;生存在农耕社会的东方人类,财富是以土地形式体现的。土地是可以永久保存的,而保存财富,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所以稳定思想始终主导着农耕社会。封建社会初期,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等都被打破,需要重新构建。重新构建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等,没有稳定的社会是很难以做到的。

例如;中国封建社会西汉初期,刘邦夺取天下之后,为了重新建立打破的上层建筑的统治机构,恢复打烂的生产关系,整理混乱的生产资料等。刘邦不得不采取老子’无畏而不为‘修生养息的思想来统刚刚初建是社会。

2、海洋文化封建统治思想;生存在大海周围的西方人类,财富是以渔猎工具体现的。渔猎工具是难以保存的,一个海啸就可能把一生的积累吞没,生存环境是动荡的。所以封建社会初期统治思想由西方人类潜意识危机烙印与基督教义来主导。

例如;生存在大海周围的西方人类,经常遇到飓风和海啸。飓风和海啸的威能人类是无法做到的。于是西方的智者依据犹太教义主观臆想出来了虚拟的上帝。经过改造后的犹太教行为了西方许多国家的国教。

二、人们的求稳的意愿

动荡的社会人们是难以生存的。因为动荡的社会,上层建筑被打碎、生产关系被打破、生产资料被打乱。在难以生存的情况下,人们的求稳思想开始形成。

例如;东方人类潜意识烙印是包容与和谐,没有和谐的社会,生存在农耕社会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详生活是无法形成的。所以东方人类求稳的意愿是迫切的。

总之,封建社会初期没有贵族对土地的兼并,贫富之间差距不大,阶级矛盾没有激化。所以统治思想是稳定,百姓的生存思想是求稳。

第八节;封建社会中期的生存思想;

封建社会中期贵族和一些富有者开始兼并土地,贫富差距开始拉大,阶级对立开始形成。阶级的形成,有些是生存竞争中产生的,更多的是封建贵族和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兼并。

一、阶级的形成;

阶级的形成在于生存活动中的实践,这些实践活动都是由大脑的思维来支配的。智者会在同一种生存活动中跑在前面。到了封建社会中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久而久之贫富差距就拉开了,阶级形成了。当然了,也有许多大地主勾结封建官僚兼并土地的情况。

1、同一种生存行业间的阶级形成。农耕社会的人类,土地是生存的主要依赖,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最多。脑子好使和勤劳的,在相同的土地上收获会比其他人多。在脑力劳动方面,善于动脑子的和勤于思考的人,获益肯定多于懒于思维的人。这是相同行业形成的阶级。

2、不同行业阶级的形成。虽然封建中期人类选择生存的方式比较多,但是也不是人们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从事物资交流的需要资本和交易的技巧,也就是讲即需要资本又需要拜师学艺。从事物资交流的,要比在土地上收获容易的多。这就是不同行业形成的阶级。

二、阶级思想的产生;

阶级思想、是贫富之间的思想,阶级思想、各行各业都存在。虽然各行各业致富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各个阶级思想是一致的。即富人是一致的剥削思想,穷人是一致的反剥削思想。

例如;富人的思想,是如何获得更多的财富。穷人思想,是尽快的摆脱穷困潦倒的生活。富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财富,会拼命的剥削。而穷人要想生存下去,要么拼命的工作、要么造反。

三、阶级思想的特点;

阶级思想,是一个阶层的人的一致思想。阶层相近的思想利益相近;阶层相远的思想,没有利益可言。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十分容易与封建贵族思想一致,就是因为他们的利益相近。阶级思想是为各个阶级服务的思想。资产阶级思想,是为资产阶级服务;无产阶级思想,是为无产阶级服务。阶级思想虽然不是个人的生存思想,但是为一个阶层生存服务的思想。

例如;资产阶级思想,是为有产阶级服务的,是尽量压榨剩余劳动价值的思想。无产阶级思想,是为无产者服务的,是要反抗压迫的思想和要革资产阶级命的思想。资产阶级思想与无产阶级思想,是对立的和水火不相容的思想。

总之,封建社会中期,生产力发展相对来讲比较缓慢,许多有产者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成为富有者。无产者比较少,社会矛盾没有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所以封建社会还能够维持下去。

第九节;封建社会后期的生存思想;

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生存的选择更多,生存的方式也更多。有产者发展速度也加快了许多,从而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阶级矛盾开始形成,阶级斗争开始产生,阶级冲突开始激化。

一、阶级矛盾的形成;

到了封建社会后期,有产者加剧了盘剥,封建官僚在攀比的情况下,开始和有产者一起进行盘剥。贫民阶层迅速扩大,社会结构开始成为许多阶层组成的金字塔形式。各个阶层有各个阶层的利益,相近阶层利益差别不大,相远阶层利益差别巨大。

1、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富有者和封建官僚更加贪婪,使得农民阶层贫穷面迅速扩大,社会金字塔结构的不断增高和塔基不断的扩大,代表广大农民利益的无产阶级和代表富人利益的统治集团矛盾开始激化。

2、金字塔各个阶层上,相近的阶层有着相近的利益。统治阶层与大地主阶层利益相近,很容易相互勾结起来。农民阶层中的雇农和贫农有相同的思想,会团结起来形成阶级。两大阶级冲突久了斗争就开始爆发。

二、阶级斗争的爆发;

阶级斗争的爆发,是为了生存而爆发的。当雇农和贫农无法生存的时候,他们的想法会一致起来,会形成为生存而奋斗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翻天覆地,改朝换代。当然了,许多情况下,会被统治者镇压下去。

例如;中国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是生存在最基层的贫民,与代表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在矛盾无法调解的情况下爆发的。有些起义成功了,有些起义失败了。成功的起义,许多也被其它阶级所窃取。失败的起义,是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

三、农民起义的差别;

农民起义都是与统治阶级矛盾无法调和的时候形成的,起义目的就是为了生存。起义多数是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也有发生在封建社会前期的。所以农民起义还是有一些差别。

1、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初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爆发的陈胜和吴广起义,虽然是农民引起的,也是农民无法生存而爆发的。这与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大量坑杀俘虏,强征劳动力修建长城不无关系。所以陈胜吴广起义是统治者直接导致的。

2、中国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地主阶级和封建官僚开始疯狂的向农民手中掠夺土地,丧失了土地的农民,没有了唯一的生产资料,爆发了赤眉绿林起义,这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斗争。最终这场阶级斗争被刘秀所窃取。

四、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

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和大地主阶级更加奢侈和贪婪,他们对农民阶级采取了更加残酷的掠夺方式,致使金字塔式的社会形态越来越不稳固。不稳固的原因有二;一是赤贫农民的增加,二是没有了奴隶阶层的参照系。

1、赤贫农民的增加;原本相对稳定的封建社会,随着赤贫农民的增加,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统治阶级和大地主阶级与农民和赤贫农民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导致冲突的发生。

2、参照系的缺少;人的思维都有一个攀比想法,在没有奴隶阶层可攀比的情况下,赤贫农民成为了阶级斗争的先锋。为了生存而斗争的想法,很快能够把贫民和生存艰难的群体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阶级群体。

农耕文明的封建社会,人类基本上是依赖于土地来生存。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也有许多人类是依赖于土地来生存。不过是他们的思维模式,仍然延续着成千上万年的海洋文化和游牧文明的思维模式。但是海洋文化和游牧文明的阶级形成,与农耕文明阶级的形成是大同小异,阶级斗争的形式也是基本相同。

总之,每一个社会都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每一个社会都会有几种思想主导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是由稳定和求稳等思想主导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中期,是由剥削思想和小农意识等主导着社会的进展;封建社会后期,是由阶级思想主导着社会的前行。

第十节;资本逐利思想

交易的工具-----钱币,从农隶社会一直到封建社会,始终是作为人类生存交易的工具。到了封建社会末期,钱币的性质开始发生了改变。钱能生钱在人们相信这个事实之后,资本逐利的思想开始形成。

一、东方资本逐利的思想

  农耕社会资本逐利的萌芽发生在宋朝时期,鼎盛于清朝中期。清朝政府虽然发行了钱币,但是没有在全国建立兑换机构,大批的货物交易需要携带大量的钱币,使得交易成本剧增。逼得巨商富甲,不得不在全国各地建立钱庄,资本追逐利益的格局开始形成。

1、流通领域,是资本逐利的最大地方。这个时期的钱庄,都是富甲一方的巨商所建,服务的对象是政府和豪强。政府军队所需的各种物资,由这些巨商在全国各地采购。当地的富豪急需资金的时候也会向钱庄借贷,钱生钱的时期开始形成。

2、农业领域,春借一斗种秋还一担粮的格局,在一些地方开始被打破。春天时期是贫穷的农民最困难的时期,不仅仅是缺少种子还缺少许多生存方面的必须用品。贫穷的农民开始向地主借高利贷。地主借此机会,会提出各种借口把利率提的更高。这就形成了在农业领域钱生钱的恶例。

这是农耕社会在封建社会末期,形成的资本逐利思想。

二、西方资本逐利的思想

西方资本逐利的萌芽,与东方的大不一样。西方的国家都比较小,只有一些有实力的国家才能发行钱币,资本的逐利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打破了封建宗教思想束缚,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产生的。资本逐利发生在两个方面。

1、手工业变革;西方的资本逐利,在手工业者改变为商人和家庭作坊改变为工厂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资本输入。资本逐利在这一方面无疑是成功的。

2、农业领域变化;由于商业资本的介入,家庭纺织作坊向工厂过度,需要大量的土地来种植棉花。农民手中的土地被商业资本所垄断,农民流离失所进入了由商业资本控制的纺织工厂,成为了第一批无产者。在农业领域资本逐利是血腥的。

三、资本逐利与生产力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社会聚集了大量的财富,而恰恰是这些财富,引起了人类的欲望,生存的竞争更加激烈。

1、西方是海洋文化,财富的体现是由渔船和渔猎工具的多少来确定的。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当财富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变换成金币。因为海洋文化面是在海啸和飓风中形成的,人类始终处于风险之中,有了财富会随身携带。

2、东方是农耕文明,财富的积累是由土地形式表现出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商贸活动逐渐加大。当一些大地主发现商贸活动更加容易获取财富的时候,就开始把一部分土地形成的资本。中国宋朝时期,商贸活动就已经很发达,已经出现了资本逐利的萌芽,可惜葬送在元朝入侵手中。

3、中国的大宋时期,商贸活动已经十分发达,资本逐利基本形成。如果没有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入侵,中国资本主义要比西方资本主义早到好几百年。元朝统治是残酷的种族统治,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人们的思想一下子倒退了好几百年。各种先进的技能和先进思想被毁于一旦。

总之,人类社会财富聚集的越多,社会变动的越大。财富聚集的越快,社会变动的也越快。因为财富,相对的是人类的生存。到了封建社会末期,人类的攀比思维更加强烈,财富形成的资本,开始寻找逐利的办法,资本逐利开始产生,资本主义逐渐形成。

第十一节;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不论是农耕文化还是海洋文化,发展到封建时代末期都会产生资本主义思想。人类社会在没有资产的时候相对稳定的,只是为了生存而竞争。当资产形成了财富的时候,人类的欲望不一样了,开始为了财富而竞争。这种竞争是激烈和残酷的,甚至需要流血和牺牲。

一、资本主义的掠夺性;

资本主义是掠夺思想。资本从逐利从时期、就展现出了它的掠夺性。不论是农耕文明还是海洋文化,资本主义的掠夺性是一样的,只不过形式有一些差别罢了。海洋文化形成的资本主义掠夺的是世界。农耕文化产生的资本主义掠夺的是劳苦大众。

1、农耕文明资本主义的掠夺;掠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商业资本在与统治阶级的交易中,获取巨额利益。另一种是向贫民放高利贷的形式,获取高额利润。

例如;中国清朝末期,以乔致庸为代表的晋商钱庄,主要是为清朝政府服务,北方的军需物资的采购,被乔致庸所垄断。而以胡雪岩为代表的徽商钱庄,也是为清朝政府服务的,南方军需物资的采购被胡雪岩所垄断。这两大钱庄,基本控制了清政府的军需采购,晋商和微商从中也获取了巨大利益。

2、海洋文化资本主义的掠夺;西方资本主义掠夺更加直接,以侵略其他国家变为殖民地的形式,直接掠夺他国的资源和劳动力。

例如;在15世纪到17世纪,随着西方工业迅猛发展,西方文化形成的资本主义开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掠夺殖民国家的资源。美国还到非洲掠夺了大量黑人,作为种植棉花的奴隶。

二、共产主义的共享性

无产阶级不是不要资产,没有生产和生活资料无产阶级是无法生存的。所以无产阶级思想是为了生存而奋斗的思想;无产阶级的目标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共享世界,也是世界大同。

1、无产阶级思想;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的盘剥下,已经失去了生产和生存资料。在生存无法下去的情况下,产生了为了生存而奋斗的思想,也是无产阶级的斗争思想。

2、共产主义思想;无产阶级奋斗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共享社会,也是共享社会资源的社会。所以讲;无产阶级不是不要资产而是共享资源。

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相对的是无产阶级,因为有了资本的逐利思想,才产生了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相对的是资产阶级,因为无产阶级的形成,才有了资产阶级的存在。两个阶级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生存观,形成两种不同的生存思想。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都会形成本阶级的生存思想。

1、资产阶级的生存观,是剥削思想和享乐主义。资产阶级思想,代表了有产阶级的剥削思想,是少数人的思想。这种剥削思想,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思想。这种思想只有在资产阶级中才能产生,但是可以影响其他阶级的思想。无产者如果不经常提醒,就会被资产阶级思想所影响。

2、无产阶级的生存观,是奉献思想和甘愿牺牲精神。无产阶级思想,代表了众多的无产者的思想,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这种反抗思想是为了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思想。这种思想只有在无产阶级中才能产生,只有无产阶级甘愿牺牲。

资产阶级思想和无产阶级思想,虽然都是为了生存,但是生存的意义不相同,所以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种生存观和两种思想。这就注定了资本主义血腥盘剥思想是短命的,人类社会前行的方向是公平和正义。

总之,随着资本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西方资本主义时期开始到来,经过短暂的发展,迅速向世界各地开始掠夺,造成了许多殖民地的社会形态。

小结;

生存环境是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变化的,生存思想也会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一个时代会产生一个时代的生存思想,产生的生存思想,必然相对的是这个时代。

第六章;人类科技思想

科技思想包含了技术和科学思想。技术思想来自于生存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是为生存服务的思想;科学思想来自于主观意识无限的想象和遐想,经过实践验证后的思想。科学思想即为生存服务也能解惑释疑。

第一节;技术思想

技术思想来自于生存践行,是发现和联想思维产生的。是由技巧叠加成为技能,技能累加形成技术。叠加和累加的经验整理后,就形成了技术思想。

一、发现与联想

技术思想来自于生存践行中的经验和教训,生存活动许多情况下需要发现和联想。发现和联想是人类最早进化出的方面和创造思维。

例如;猿人时期发现了火,也能使用火来烧烤食物和猎物。因为猿人时期没有进化出联想思维,所以直到智人时期才联想到烧水煮食物,直到现代人才掌握火的冶炼技术。

二、技能的思维

一些寿命较长的动物都具有生存技巧。像乌鸦在容器中喝水,大猩猩用草棍吃蚂蚁等,都属于动物的生存技巧。这些生存技巧动物不会叠加不能算是技能。只有把技巧叠加起来才算是技能。

例如;火的使用就是人类火的应用技巧的不断叠加。从火的烧烤食物到火的照明、从火的烧制陶器到火的冶炼技术,是一步步的叠加起来的。

三、技术思想

技术思想是技巧叠加为技能时的经验和教训。冶炼技术在形成过程中既有经验也会有教训,经验和教训归纳和整理出来就成为了技术思想。

例如;安全规范思想、来自于人类生存时的教训。实用技术思想、来自于人类生存中的经验。这些都属于技术思想,都是为生存服务的思想。

总之,技术思想来自于生存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是通过实践的检验和验证的,是科学技术思想,属于应用科学范畴。

第二节;技术思想的产生

技能是技巧的叠加,叠加技巧只有人类才能做到。人类技能产生于石器时期,石器时期也是人类有别于其他高等生命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形成初期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需要改进劳动工具。有了这一需求就产生了这种想法,也就有了石器的发明行为。这是想法与肢体一致行为的结果-----技能。

一、石器的发明;

石器的发明,标志着杂食类的高等生命进化成为高级生命-----人类。前期的类人猿,在经过一代又一代食用烧烤后的食物之后,大脑明显的与其他高等生命不同。大脑开始进化了记忆,从而产生了人类思维和想法。

例如;人类初期为了获得更多的猎物和食物,当人们发现尖利的石块更容易刺入肉体、更容易划破皮肤,于是就有了用石器改变竹茅和竹刀的想法。石器的发明由此开始。

制作竹茅是人类形成的标志,石器的发明说明大脑进化出了联想意识,标志着智人时期的到来。

二、技能思想的形成

石器的发明是发现和联想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切割技巧的叠加。人类初期是在不断的发现和不断的技巧叠加中艰难的生存。

例如;发明了第一件石器以后,许多人会加以模仿。模仿是技能被一些人认可,说明技能成为了思想。有些人会根据发明的石器,再创造出其他式样的石器。人类的技能思想在叠加中不断的前行。

三、技能思想的应用

技能思想是建立前人技能思维基础上的,是一步步的发展起来的。没有前人的技能思维就不会有后人的技能思想。技能思想在人类初期被广泛的应用。

例如;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时期时代,就是技能思想的结晶。也是人类大脑进化出联想意识后产生的。人类没有了联想,世界就不会发展到现在。

总之,人类初期技能思想主要是为生存服务的,随着生存方式的改变,人类的思想方法和技巧随着增加,技能思想也会随着增多,技能开始进入艺术领域。技能思想经过后人的归纳和整理形成理论,最终形成了技术思想。

第三节;科学思想

人类的科学思想来自于探索意识。人类的思维是进化的,是无规律可循的。浩瀚的宇宙来自于探索意识的无限遐想,再大的宇宙容纳不下人的思维;时间的概念来自于人的思维,再迅疾的时间说明不了思维的速度。探索意识是主动意识,即对客观是主动的认知而不是被动的认识。

一、探索意识的主动性

探索意识是思维进化出的无限遐想思维。探索意识只能对客观现象进行无限的假想、猜想和想象,不能对主观意识假想和猜想。探索意识对客观现象是主动的认识和认知。

例如;牛顿发现苹果落在地上的客观现象,主动的开始探索苹果落在地上的原因。通过不断的假设、假定和假想,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被科学证明是正确的。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了科学思想。

二、探索意识的客观性

探索意识不能对主观意识猜想和假想,对主观意识的猜想和假想就像拿自己的茅刺自己的盾,以思维探索意识规律显然是一个悖论。对思维的认识、只有思维后的客观行为才能认知。

例如;有所思必有所行,所思许多是主观意识。而主观意识是无法认识和认知的,只有思维后的客观行为才能认识和认知。对主观意识的猜想和假想,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三、科学思想

人类通过对客观物质的探索,产生了自然科学思想;通过对生命现象的探索,诞生了生命科学思想;通过对社会发展的探索,归纳出了社会科学思想。科学思想来自于探索意识的不断探索。

例如;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就是对一缕光线不断和不停的探索诞生的。被科学验证后成为了科学思想。

总之,科学思想来自于探索意识,探索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客观性,所以探索意识又是主观意识和科学思维。探索意识进化后,人类的思维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约束,思维进入到了无限的想象和遐想阶段,科学思想也迎来了春天的时节。

第四节;科学思想的形成

科学思想来自于主观意识的无限想象和遐想。最初的时候由于经验和教训与技巧和技能没有形成知识,人类的主观意识只能对客观现象进行猜想和假想,产生的是一些愚昧和迷信思想。

一、科学的认识

当人类生存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技巧和技能整理为知识后,主观意识对客观现象的无限想象和遐想依据的是知识,不再盲目的猜想和假想,而是有针对性的无限想象和遐想。

例如;爱因斯坦感知到光线射入眼睛,就主动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不断的对光进行想象和不停的对光进行遐想。通过对光的无限想象和遐想,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相对论被科学认可后就成为了科学思想。

二、实验室的作用

工业时代,人类建立了许多实验室和观测室。这些实验室和观测室、是为了探索未知奥秘而建立的,实验室和观测室是知识的结晶。

例如;天体运行的客观规律,是通过天体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观测出来的。物质的客观现象,多数来自于实验室的分析。

三、科学思想的形成

人类科学思想多数产生于工业革命之后,工业时代是人类思想大变革的时代。科学思想荡涤了封建迷信思想,加快了社会进程。工业时代一些科学现象没有形成理论,人类依然在应用。

例如;电磁现象许多科学家想解释出来,依然没有让人信服的解释;宇宙黑洞现象人类无法解释,原来的理论依然在应用。最近报导的宇宙出现的巨大黑洞、在急剧的膨胀,又给科学家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和假想空间。

总之,科学思想的形成,是建立渊博和丰厚知识上,进行无限想象和遐想后形成的,并被科学实验检验和验证的。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和验证的只能是悖论。

第五节;技术在生存上的应用

技术是实用思想,主要是为生存服务的。即使在艺术方面的技能,也是间接为生存服务的。技术思想首先是在生产方面的应用,其次是在生活方面的应用,然后才是艺术方面的应用。

一、生产方面的应用

氏族社会时期,为了更加容易的获得食物,人类开始在养殖和种植上进行思维和思考,于是人类在生产中就有了养殖业和种植业。养殖业和种植业是技能思维的范畴。也是技能思想在生产方面的直接应用。

例如;养殖业需要把野生的动物驯化,驯化过程需要技巧和技能。驯化后动物的繁衍,也需要人们接生的技能和技巧;种植业需要播种季节和收获时间,需要种植的经验和技术。植物生长过程需要管理,管理需要验证后的经验和教训。

二、生活方面的应用

人类初期的生活用品是石器,像石臼和石磨等。后来发展到陶器和瓷器。不论是石器、陶器还是瓷器,都是技能思想的成果。

例如;石臼和石磨的制作,是需要技能和技巧,没有技能和技巧是制作不出来的;陶器和瓷器的烧制是需要计算和技能的,没有烧制技术和制作技能是无法得到陶器和瓷器的。

三、艺术品上的应用

远古时期,人们难得闲于的时候,偶然会把技能思想应用在其他方面的制作上。这个制作不是为了生产、也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漂亮、好看和好听的艺术方面。艺术方面的制作,来自于人们的唯美意识。

例如;中国考古发现了8千年前的骨笛。不论是骨笛的孔径大小、孔径间距和孔径线径都有着极高的制作技能,现在吹响起来音色和音质依然十分优美。

总之,技能思想在人类进化中,起着推动社会前行和前进的动力作用。社会的前行和进步又反作用于技能思想的发展。

第六节;科学在释疑上的作用

人类科学思想来自于主观意识的无限想象和遐想,人类的迷信思想是来自于主观意识的猜想和假想。猜想和假想、是人类初期在社会践行中的经验和教训、没有形成知识,脑海中没有知识的储存,只能对客观现象猜想和假想。人类在社会践行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知识,脑海中知识积累丰厚的情况下,主观意识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就成为了科学认识和认知。

一、迷信思想

迷信思想来自于主观意识初期。人类主观意识的进化,是受到信息的大量的增加,思维频率的加快。能够形成这样客观现象的,只有人类进入社会形态。

例如;人类进入社会形态后,主观意识进化出来了,在社会践行中的经验和教训没有及时的形成知识,大脑中没有知识的储存,对交流来的客观现象只能猜想和假想。

猜想和假想,也只能对遇到和经历过的客观现象,没有遇到和经历过的客观现象,是无法猜想和假想的。所以东方有东方的迷信思想,西方有西方的迷信说教。

二、科学与迷信

迷信思想是痴迷了才会信的思想,不痴迷属于疑惑思想。许多迷信思想都是灌输进大脑的,科学思想产生后,许多人的迷信思想就会消失。

例如;工业革命前,人类社会是由腐朽的封建迷信思想主导,工业革命科学思想产生后,封建迷信思想迅速瓦解。只留下了唯心论和悖论。

科学思想是对迷信思想的解释和释疑。人的大脑不能空白,又不能存在两种不同的思想。所以一种思想消失后,会产生另一种思想。科学思想产生了,迷信思想自然会消失。

总之,科学思想是解惑和释疑的思想,是引领人类社会前行和前进的思想。社会的前行和进步,又反作用于科学思想的发展和壮大。

第七节;科学对生命的释疑;

科学思想不但能够解释自然方面的疑问,还能解答人生方面的问题。人的一生对生老病死,始终有许多疑问和想法;疑问是人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想法是长生不老。

一、人生现象的疑惑

人类初期对生老病死产生了许多疑问。新生命的到来感到好奇,暴病的死去感到恐惧。这些好奇和恐惧,形成了许多的疑问。

1、人从哪里来,从‘表象’上看生命由母亲生育出来的,人类是知道的。生命形成的原因,人类是无知的。由于时代的原因和知识的因素,虽然经过无尽的思维和思考,仍然得不出真正的解释,只能给以迷信的解答。

例如;生存在农耕社会的东方人们,人的形成是女娲用黄土捏出来的;依赖于大海生存的西方人类,人的产生是上帝创造出来的。

2、死到哪里去,是人类更加关注的问题。从‘表象’上看生命没有了存在的迹象,确实已经死亡。死到哪里去了?于是有些智者给出一些迷信的解释。

例如;依靠于农耕生存的东方人类,人死之后,会给予生死轮回的解释;依赖于大海生存的西方人类,人死之后,会给予上天堂下地狱的说法。

二、对人生疑惑的释疑;

人类社会发展到工业革命时期,各种技能和知识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积累,人类的认知也得以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人类已经能够解释人类的来源死亡的含义。人类初期的迷信思维得到纠正;愚昧想法不再产生。

1、科学思想对人类来源的解释;达尔文进化论,解释了人类,是由高等生命的类人猿进化来得。随后的生理学,释疑了人类生命,是由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在母体中形成的。这些科学的解释,即使是顽固的宗教思想,最后也不得不认可。

2、科学思想对人类死亡的解答;死亡是思维的终结,也是感觉和意识纠缠的停止,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死亡之后上不了天堂,也入不了地狱。从此人类开始没有了‘长生’的思想,产生了长寿的想法。这就是人类的科学思想对人生的解答。

总之,科学思维和思想,对人生疑问的释疑,是破除迷信的释疑,是破解愚昧的释疑;是解放人类思想、精神枷锁的释疑。是一个伟大的释疑。

第八节;探索出的智能思想

人类的思维也需要方法和技巧;像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考等。思维方法和技巧,是在大脑进化中形成的,在认知和思考中提高的。‘自主’的运用思维方法和技巧,是人类的本能;‘自觉’的运用思维方法和技巧,在于人类的知识积累。

一、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考

社会进入网络时代后,在虚拟网络世界上认识,需要参照物的相对认识。参照物是知识和经历、朋友上网的经验和教训、媒体的警示和智能手机网上验证等。这些参照物在不同界面和时空上,思维需要对应认识的界面和时空,形成发散性思考,才能适应虚拟的网络世界。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考模式,正在虚拟网络中进化。

二、思维领域的探索

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考,是不再迷信经典和不再崇拜权威的认识和思考。人类不再研究心理活动规律,开始自觉的在思维领域探索;思维与生命、思维与学习、思维的进化、思维的过程、思维程序编辑和程序节点的构建等方面的问题。

三、智能思想的诞生

在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模式的主导下,人类把生物人脑与物质电脑融合一体成为智能机器。智能机器是智能思维的结果。随着第一个智能围棋手阿尔法狗的诞生,人类不断发明出了更多的智能机器。更多的智能机器,代表着智能思想已经形成。

四、智能思想是融合思维

智能思想是把技能思想与科学思想融合在一起的思维。科学思想产生后,技能思想开始程序编辑和程序节点的构建。智能思想属于科技思想的提升。

总之,人的思维通过知识的积累、通过思维频率的加快进化。虚拟的网络时代,是信息大爆发和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给思维的快速进化提供了大好平台。短短的几十年,幼儿记忆的觉醒提前了一年就可以说明。

第九节;科技思想与社会

科技思想与社会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氏族社会人类的认识和思维是简单和单纯的,只有简单的技能思想没有科学思维;奴隶社会已经束缚了人类思想,技能思想是无法前行的;封建社会被腐朽的封建迷信所主导,技能思想进化缓慢,更不会产生科学思想。

一、技能思想与石器时代

技能思想来自于石器时代,虽然石器时代人类思维简单和单纯,但是无拘无束。在生存践行中需要什么就会想到什么,就会参照与遇到过和见识过的样子发明什么。

例如;石器时代的人们需要谷物的脱粒,联想到用手揉搓脱粒的情况,就发明和制作出了石碾和石磨。其他的石器也是如此发明和制作出来的。

二、科学思想与工业时代

到了工业时代,人类社会已经存续了几千年,人类在生存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已经归纳和整理成为知识,丰厚的知识储备对客观现象不再是猜想和假想,开始建立实验室和观察室来验证主观意识的猜想和假想。

例如;天体运行客观规律,都是通过天体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观察出来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通过实验室科学验证的。

工业时代技能思想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世界大发明家爱迪生专门成立了一个发明企业。技能思想与科学思想融合的科技思想开始出现,像无线技术就属于科学思想与技能思想的融合。

三、智能思想与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是信息大爆发和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思维的进化,一是思维频率加快,二是知识积累的增加。虚拟网络世界,加快了思维进化的速率。

例如;爆发的信息加快了思维频率,爆炸的知识加速了知识的积累。思维频率加快和知识积累加速,初进了思维进化的速率。所以网络时代是思维进化最快的时期。

在虚拟网络世界中,需要参照物的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维。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维是不迷信经典,不崇拜权威的认识和思维,思想得到了全面释放。在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维模式中,把人脑与电脑融合为一体诞生了智能机器。随着智能机器的增多,智能思想已经成为现实。

智能思想是科学思想与技能思想最高级的融合。

总之,科技思想,是理论科学与实践技能融合的思想。科技思想的发展和壮大,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小结;科技思维,虽然不是生存思维,是生存有了保障后的思维,但她是人类生存和延续方面最重要的思想。虽然科学思维发展到后期,许多是为了生存的更好,有些已经成为兴趣和探索欲望,但科学思维仍然需要生存来保障。

第七章;人类的唯美意识

唯美思维是一个特殊的思维现象。技能思维是在生存的实践中产生的,而唯美思维是随着大脑形成而产生的。唯美思维虽然不是为了生存的思想,但是也需要生存的保障。也就是讲,唯美思维是建立在生存有了保障之后的思维。众人一致的唯美想法就成为了唯美思想,某些人对美的看法,被一些人认可后,就成为了唯美理念。

第一节;唯美思维的产生

在大脑形成的时候,身体上的各种器官都做了分工。有进食的、有排泄的、大脑是用来思维的。身体和身体器官上感知的信息,汇总到大脑以后经过思维,会意识到信息的差别,而这些差别就是唯美思维的基础。

一、在感觉方面的唯美思维;

感觉是大脑信息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暖、软硬等都依赖于感觉。感觉到的的信息汇聚到大脑之后,大脑经过思维会意识到冷暖和软硬,就会加以区别。有些时候需要冷的、有些时候需要热;有些物质需要软、有些时候需要硬。冷热软硬等对比和比较思维就是唯美思维。

例如;人类在食物方面,需要的是软硬可口的食物,软硬信息依靠感觉获得的,经过大脑思维会有所选择。在饮水方面,天热时候会选择清凉的饮料,冬天的时候会选择温热的饮料。这些都是在感觉方面的选择,也是唯美思维的一种表现。

二、在视觉方面的唯美思维;

视觉是大脑信息来源的一个重要器官。大小、色彩和高低等都依赖于视觉。视觉采集到的信息经过大脑的思维,会有所辨别和有所选择,选择当然是大脑喜欢的。这就是视觉方面产生的唯美思维。

例如;高等生命,在走兽类雌性的视觉中,健壮的雄性是最佳的配偶,也是最好的选择。在飞禽类雌性的视觉中,艳丽羽毛的雄性是最佳的配偶,也是最好的选择。这是高等生命在视觉方面的唯美思维。

三、在听觉方面的唯美思维;

听觉是大脑信息获取信息的又一重要器官。听觉主动获取得信息少被动取得的信息多。刺耳的噪音会使大脑感到烦躁,可怕的雷鸣会使大脑感到恐惧,优美的声音大脑会感觉到抚慰,动听的音乐大脑会感觉到愉悦。

例如;老虎的一声咆哮,会吓得其他弱小的生命四处奔逃。可怕的雷鸣,即使是再强大的生命也感觉到无地自容。优美的声音,即使是生长中的胎儿也会感觉到愉悦。这就是听觉对声音的选择,也是唯美思维的选择。

四、在嗅觉方面的唯美思维;

嗅觉是大脑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之一。特别是走兽类的高等生命,因为走兽类高等生命,许多是依赖于嗅觉生存,嗅觉辨别子女。人类的嗅觉虽然有所退化,但是对于一些刺鼻的气味还是能够辨别的。

例如;人类对食物好坏的辨别上,不仅仅是视觉的观看,还要用鼻子来闻一闻,闻一闻就是依赖于嗅觉。在房屋装修方面,对气味的辨别更加仔细,会对各种气味加以区别。在化妆品上,对香味的辨别会更加细致,会区别出各种类型的香型。

总之唯美思维,是随着大脑的形成而产生的,高等生命的唯美思维是感知与现象的认识,根据感知和现象形成思维。人类的唯美思维,既有感知和现象的思维又产生‘形象思维,所以人类的唯美思维是不同于高等生命的唯美思维。

第二节;感觉和意识的唯美

感觉唯美,依赖于感知器官;意识唯美,依靠于认识和意识纠缠。感觉唯美只是针对现象认识,不会产生形象认知。意识唯美是感觉唯美上的升华。

一、感觉与唯美;

感觉是依赖于感官对现象的认识和思维,现象是固定和不变的,所以对美的认识和认知只能是表象的,不会是本质的。

例如;看到一个电视机,只能知道电视机的大小和色彩;打开电视机,只能听到音响和音响的质量。对于性价比只能有意识来判断。看一部戏剧,感觉只能了解剧情和表演过程。对戏剧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需要意识来认知。

二、意识与唯美;

意识唯美、是由现象认识升华为意识纠缠后的认知,产生的是形象唯美思维。形象是变化和移动的,所以对美的认识和认知是本质的。

例如;【红楼梦】是一部文学巨著,对于【红楼梦】的艺术性,大多数意识后的评论都很高。对【红楼梦】的思想性,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观点会产生不一样的评论。

三、意识唯美的立场

唯美意识是大同小异的,具体到艺术方面会产生立场差别。所以 意识唯美具有立场性,对于各类以艺术形式表现的美,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即使是同样的艺术形式。

例如;劳动人民习惯于听粗放豪迈的音乐,知识分子喜欢高山流水一样的音乐,这是思维上的小易。不论是劳动人民还是知识分子,都喜欢听动听优美动听的音乐,这是思维上的大同。

总之,从感觉到意识上的唯美,虽然仅仅是从现象到形象,但是对美的思想上的升华。从此人类有了艺术欣赏、鉴赏和美学。

第三节;艺术的欣赏

美是以艺术形式体现的。而美的艺术形式是以艺术表演和艺术表现的方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创造了无数的艺术。有些艺术消失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了。这是艺术欣赏在起作用,是艺术鉴赏的结果。

一、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欣赏的是戏曲、音乐、文学、诗歌、杂技和魔术等表演艺术。这些表演艺术不仅存在着美的形式,也蕴含着美的意蕴和精神。

例如;在欣赏中国第一部交响乐【黄河大合唱】的时候,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动听乡间音乐,也能够意识到万马奔腾、黄河咆哮的抗战精神。优美的旋律和铿锵的音乐震撼了欣赏者的心灵,一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画面展现在欣赏者的面前。

二、欣赏评论;

艺术欣赏是有立场的。立场不代表欣赏能力代表的是立场。即使是同一个领域同样艺术,因为立场的原因,也会有不同的评论。

例如;在诗歌方面,中国传承了许多脍灸人口的诗歌。像李白和杜甫等创作的诗歌。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可以讲是近代诗歌领域最高成就。而某些诗歌领域的大家和学者,2016年却和媒体一起,大肆鼓吹一个写了《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女诗人作品,称谓是伟大的现实中主义作者,表现了伟大的现实主义思想。一个没有理想和梦想就是一个大直白,却被称谓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总之,艺术欣赏属于高雅的意识领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欣赏到艺术,受到艺术的熏陶,还有精神上的抚慰和享受。

第四节;艺术品鉴赏;

在人类艺术历史的长河里,消失的大多是表演艺术。而许多表现艺术品,随着艺术历史的长河被保留了下来。像雕塑、书法和绘画等。

一、艺术鉴赏;

艺术品鉴赏,鉴赏的是雕刻、雕塑、篆刻、书法和绘画等表现艺术。这些表现艺术许多记载着文明、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体现着艺术魅力。

例如;传承下来的青铜器,不但造型优美,有些还篆刻着一些文字。从这些文字中,可以感受到农耕文化的厚重;从出土的太阳神鸟工艺上发现,不仅仅是制作工艺还体现出了黄金的提取工艺;从考古出土的骨笛上看,东方人类的文明至少在8000年前。

二、鉴赏工艺;

雕刻、篆刻、雕塑、书法和绘画等,在同一个时代只有精品才能传承下来。以现代技能模仿出来的工艺品,经常会迷惑人们的认识能力,所以需要鉴别,鉴别的过程也是鉴赏。

例如;对紫砂壶和瓷器的鉴别是最多的。在紫砂壶方面,哪些是手工制作和哪些机械制作的紫砂壶是难以鉴别的。在瓷器方面,历史的年代是难以鉴别的。

三、欣赏文明;

表现的艺术品;像雕塑、泥塑、书法和绘画等,不仅仅是展现出的艺术魅力,一些艺术品中还蕴含着许多文明和文化的信息。

例如;从秦始皇兵马俑上可以感受到,秦朝武备的强大。从出土的骨笛上可以意识到,工艺的精美和古人对音乐的理解程度。

总之,对表现艺术的鉴赏,不仅是对艺术品鉴赏,还需要对艺术品的鉴别;不仅是欣赏艺术品作品,还要欣赏艺术品蕴藏的文明和文化。

第五节;大同小异的唯美意识

唯美意识是大同小异的,差异在于不同的区域,艺术表现和表演的差异。东方艺术和艺术品,来自于东方人类的存在环境和生存方式;西方的艺术和艺术品,来自于西方人类的存在环境和生存方式。

一、东方艺术和艺术品;

艺术和艺术品的创作,是需要参照物的。生存在东方的人类,只能创作出与东方生存环境和方式相适应的艺术和艺术品。

例如;出土的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还蕴藏着东方文明的气息;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成语和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还具有农耕文化的精髓。

到了封建社会之后,世界之间交流开始,东方艺术和艺术品融合了一些中东地区艺术和艺术品的创作思想。

二、西方艺术和艺术品

西方艺术和艺术品,是与西方的生存环境和方式相适应的。因为西方人类只能参照与西方的存在环境和生存方式来创作。

例如;在表演艺术方面,歌剧、芭蕾舞和交响乐是西方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各大教会和教堂的绘画和雕塑,大多反映的是西方宗教传承下来的故事。

三、意识的大同性;

不论是东方的艺术和艺术品,还是西方的艺术和艺术品。人们的唯美意识是一致的,好就是好、孬就是孬。

例如;歌剧、芭蕾舞和交响乐,西方人喜欢东方人也喜爱;京剧、民歌和民俗音乐,东方人喜欢西方人也喜爱。西方创作的经典油画,西方人喜欢东方人也喜欢。东方传承的剪纸艺术,东方人喜欢西方人也喜欢。

总之,人们对美的意识是一致的。艺术和艺术品的差异是创作者思维上的差异,因为在创作艺术和艺术品的时候,创作者的想法会参与艺术和艺术品的创作中。

第六节;艺术的立场性

艺术在创作的时候,创作者会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立场参与到艺术中去。文学创作、戏曲创作、音乐创作和诗歌创作等艺术作品,都会融入创作者的所思所想。

一、文学创作方面

文学创作的时候,多数是创作者听到过和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科幻文学的创作,创作者也会参与自己的立场。创作者的所思所想是与时代相关的。

例如;中国文学巨著《红楼梦》,不但具有高超的艺术性,还具有创作者的所思所想。创作者的所思所想,也代表了创作者那个时代的思想。

二、音乐创作方面

伟大和不朽的音乐、是情感流淌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创作者的心境,也是创作者对客观现象的思和想。在创作音乐的时候,这些思和想会融入音乐中。

例如;《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出来的一部不朽音乐作品。这部伟大作品融入了创作者悲愤情感,作者的情感也代表了中国人民、坚定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

三、艺术与时代关系

艺术虽然融入了创作者的所思所想,但是创作者的所思所想来自于作者所处的时代,融入的思和想也会具有作者所处时代的烙印。

例如;中国元代一些文人创作出了许多戏曲,这些戏曲虽然融入了创作者的思和想,依然具有元代时期的烙印。

总之,艺术的立场,是创作者的立场,是创作者的思和想形成的。创作者的思和想,与创作者的时代是相适应的。

第七节;艺术品的时代性

艺术品的创作虽然具有创作者的所思所想,但是思和想主要用于艺术品的构思和工艺方面。还会考虑社会社会的流行趋势。

一、艺术品的构思

艺术品在创作的时候,创作者依据现实社会艺术品状况,艺术品流行趋势进行构思。所以艺术品会带着时代的文化气息和烙印。

例如;佛教在隋唐时代进入中国,开始影响隋唐时代的文化。隋唐时代艺术品许多都与佛教有关。这也凸显了艺术品的时代性。

二、艺术品的工艺

艺术品要想成为伟大的艺术品,就需要构思上奇思妙想、工艺上精雕细琢。精美的艺术品才能有人喜欢和欣赏,才会传承下来。

例如;西方绘画大师/达芬奇/梵高凡·高/毕加索等创作的画作,不仅具有高超的构思、还有精细的绘制技巧。所以这些绘画大师的艺术品能够传承下来。

三、构思与工艺

传承下来的艺术品都具有时代气息和烙印,但是传承下来的因素不在于时代,而是在于艺术品的构思和工艺。

例如;维纳斯女神是世界公认的艺术品精品,精就精在维纳斯构思的奇妙处。维纳斯是断臂女神,世界许多艺术家曾经试图给维纳斯装上手臂,什么装也没有现在的效果。

总之,艺术品都具有时代的气息和烙印。传承下来的艺术品,都具备奇思妙想和精工细雕。只有具备奇思妙想和精工细雕的艺术品才能成为精品才能传承下来。

第八节;艺术和艺术品的思想性

创作艺术和创造艺术品,创作者都会把创作时的思和想融入进艺术和艺术品中。一部文学巨著,蕴含着作者的思和想;一次考古发现的文物,也会留存着时代思想的信息。

一、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的思想性,只能代表创作者当时的思和想。表演艺术的思想性,是相对较为明显的,有些是较为隐讳的。

例如;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戏曲【窦娥冤】,思想的表现是明显的。表现的思想,只能是关汉卿当时的所思所想;【红楼梦】创作者曹雪芹,把当时的所思所想以隐喻的创作方法,隐藏于【红楼梦】的创作中,也就引起了以后的红学研究者。

二、表现艺术品;

艺术品的创造,是与时代紧密相关的。大到雕刻的佛和一次出土的重要文物,无不包含着时代思想的信息,无不烙下了时代思想的烙印。

例如;敦煌石窟中几十米高的大佛,从雕刻和工艺上,无不表现出佛教传入中国后,农耕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思想;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文物,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留下了当时的音乐思想的信息。

现在创作的艺术,会融入创作者的所思所想;现在创造的艺术品,会留下时代思想的信息和烙印。

总之,艺术来自于创作者的所思所想,会打下创作者的意识烙印;艺术品来自于时代思想,会打下时代的烙印。艺术和艺术品的思想,来自于创作者想法和时代思想。

小结;艺术和艺术品,从美学意识看是大同的,大同的是制作工艺和技巧;从表演艺术和表现艺术品上看是有差别的,差别在于艺术和艺术品具有了思想性。

第八章;人类精神思想

精神思想,只有人类才能具有。人类生存,一是需要物质,二是需要精神。没有物质人类无法生存,没有精神人的生存就如行尸走肉。

精神有过去式、现代时和未来式,也存在着良好的精神与不良的精神。精神经常与情绪融合,形成精神状态。一位哲人讲过;人要有一点精神。人是生存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

第一节;人的精神

人的精神不是生来就要的。人的精神;一是学习来的,二是教育来的,三是忽悠进大脑的,四是灌输给大脑的。

一、学习来的精神;

雷锋精神,是为人民服务精神。雷锋精神传承了几十年,一直没有中断,说明雷锋精神属于社会发展的先进精神。而雷锋精神是学习来的。

例如;雷锋在没有参加解放军之前,就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参加解放军以后,学习毛泽东思想更加积极向上。

二、教育来的精神;

人的许多精神,是受到教育以后才形成的,而不是生来就要的。生来就有的精神,那不是人,那是‘神’和‘精’。

例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一是学校教育出来的,二是社会实践中教育出来的。

三、灌输给大脑的;

有些精神不是人们想要的,也不需要。因为这些精神会影响大脑的思维,影响人的生存。怎么办呢,于是就从小灌入。

例如;日本大和民族的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思想,都是从小灌输给日本儿童的。成人之后的日本人,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思想,是很难以改变的。

四、忽悠进大脑的;

一些邪教思想和极端主义,都是以洗脑的办法,把邪教和极端主义精神忽悠进顺从者和追随者的大脑,使得顺从者和追随者没有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例如;现在一些西方年轻人,在极端主义精神的忽悠下,放下安逸的生活,跑到中东地区为极端主义忽悠出的圣国进行圣战。

总之,人的精神,不是生之就有的。良好的精神,需要培养、学习和教育;不良的精神,是灌输、灌入和忽悠给大脑的。

第二节;过去式精神

精神不死,说的是精神可以传承。优良的精神是可以传承下来的,农耕社会就传承了许多优良精神。像勤俭节约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等。

一、精神不死;

不死的精神,说明精神适应了这个社会形态,精神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像农耕文化传承下来的勤俭节约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就是适应了农耕社会。

例如;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已经适应了中国社会。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唯物辩证法的结晶,扎根于辩证思维模式产生的农耕文化后,生命力越来越旺盛。

二、精神传承

传承下来的精神不是静止、僵化和不变的,而是变动、改变和发展的精神。只有这样的精神才是唯物辩证的精神,才能传承下来。

例如;传承下来的勤俭节约精神,已经不仅仅是生活资料的节约,还有能源和时间方面的节俭和节约;传承下来的吃苦耐劳精神,不仅仅适用体力方面还有脑力方面。

三、传承的精神

农耕社会传承下来的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是辩证思维模式形成的,是没有断代的古老厚重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来源,也是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

总之,过去的精神就是因为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适应了社会的文化才传承了下来。传承下来的精神是鲜活的而不是腐朽的;是发展的而不是僵化的;是可变的而不是机械的。

第三节;现代精神

新的时代不仅有新思想的产生,还会有新精神的形成。新思想是顺应新时代产生的,新精神是适应新思想形成的。

一、新时代思想;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就会有新的思想产生,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新思想是顺应了新时代的客观而产生的。

例如;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时代,是因为中国社会矛盾发生了客观变化。习近平主席顺应了新时代矛盾的客观变化,诞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新时代精神;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不忘初心,是一个哲学命题;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忘记了初心就意味着背叛。初心不仅有哲学的意义,也有精神的含义。

例如;初心是精神,不忘初心就是不忘精神。所以初心精神、已经成为习近平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新时代思想和精神;

习近平主席的新时代思想,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产生的,不仅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创新。

例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包容思想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一带一路和谐精神的倡议,引发了众多国家的参与。这两大创新思想和精神,使西方精英人士发出了‘后西方、后秩序和后真相’的哀叹。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珍惜和学习,特别是初心精神,忘记了初心就意味着背叛。初心精神是哲学思想精炼出来的。

第四节;未来的精神

未来精神是理想和梦想,没有理想和梦想就没有了追求。没有了追求的精神世界不是完整的,是有缺陷的精神世界。

一、理想和梦想;

理想和梦想,逻辑推理不会产生,因为逻辑推理没有回想不需要梦想,只是对现实的推理。辩证思维的人才会形成理想和梦想,因为辩证思维有回想也有理想。现实主义只有现实生活中的精神追求,不会产生未来理想和梦想。

例如;现在一些年轻人,一讲到逻辑十分明白,一问起辩证法和矛盾论一点不知,这些都是受到现实主义教育后造成的。没有理想和梦想追求,只有现实生活上的精神追求,这是西方现实主义思想。

二、未来精神

中国人民未来精神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习近平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可以看出,这已经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还需要中国人民继续追求,锲而不舍的拼命干。

例如;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以习近平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以中华民族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总之,现实主义是产生不了未来精神的。未来精神是辩证思维产生的一种追求精神,有了精神追求,才让精神世界更加完美。

小结;精神经常与情绪一起产生,精神与情绪融合之后形成了精神面貌。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是焕然一新,赋有改革和进取精神。这是新时代带来的,也是习近平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的。

结束语;

《思维学》第三部已经完稿。人类思想与社会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日趋完美。工业时代、荡涤了封建迷信思想。网络引起的智能革命,会清理唯心论和悖论。因为相对认识不再迷信经典,不再崇拜权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