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感悟
忐忑不安的来
七上八下的走
希望、失望;期盼、等待;
既理想化、又现实化;
纯朴的民风,纯朴的人群,
原始的风俗,原始的情感。
这就是理想化的“山”,也是我心目中的“山”。
来到万山之州,山是他们的骄傲;山是他们的脊梁,山更是男人的谈资。
辞海里是这样解释山: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我所讲的山,特指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被称之为万山之州的克州,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跨天山山脉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昆仑山北坡和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山,一个民族的自尊,也是这里人引以自豪的资本。
山,让男人或女人坦诚相见、袒露无疑。
山,更被当地人称为“裸体美男”,享誉全球的大卫雕塑像,是裸体美男的完美释义。
我崇拜山的坚韧、山的意志、山的磊落、山的豁达,这也是山被世代后人所传颂的原因之所在。古有愚公移山,让人领略到山的坚强、山的高大、山的伟岸与钢铁般的秉性。
今人开山劈路,他们同样让人可歌可泣。同样山有时是最冷酷无情的,“究竟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赤身裸体、从不遮掩的大山,真得养育出赤裸裸的人吗?环境、地域真的能塑造人的天性吗?我们夸奖它时用得最多的词是山清水秀,意思是此地域一定是人杰地灵。人杰,顾名思义是指杰出的人、人人推崇的人。反之我们也不会忘记“山穷水尽、穷山恶水”引申出的“穷山恶水出刁民”,难道这句话到了这里竟奇迹般的升华了吗?人们善良的本性却应地域的划分而失掉了它冷酷自私的一面吗?大雪无痕有两层含义:前者指走过雪地,不露痕、迹;后者指不走雪地,也就无所谓的痕迹,这里的山人既具备了前者的轻功,也具备了后者的无耻。
山是有感情的,真诚付出的人它会像恋人一样去拥抱你,爱护你。山又是无情的、丑陋的,这里的山沟痕斑斑,犹如老人沧桑的脸,不给人们一点美好的向往。可怕的仅仅是这些光秃秃的、充满沟壑的山吗?环境在改变着人,人又在适应着环境。我宁愿相信前者,圣人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是的,人性的善良是与生俱来,遗憾的是人们没有把它世袭相传,反而让一些人走向了极端。
山在哭泣,那一道道、深深的沟壑仅仅是地壳的改变形成的吗?
山在呐喊,那光秃秃、寸草不生的面孔仅仅是自然界的恩赐吗?
山在警示,那原本黄土的颜色一天天暗淡,仅仅是没有感情的示意吗?
其实,我们该记住的不仅仅是几座山名,我们失去的也不仅仅是几座大山。我呼喊我们心中的“大山”、我善良的“山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