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节选丨《你一直错看了这个世界》
你喜欢喝饮料咖啡,还是白开水?
你习惯性喝浓茶,还是淡茶?
你在饮食上,口味偏重还是清淡?
你是否很喜欢史泰龙的“第一滴血”?
你看的电影主要是以美国大片为代表的动作枪战片?
你是否认可“世间是充满爱恨情仇,是非黑白的”?
你的心中是否有一种英雄救世情结?
01
简单而激烈的
都是垃圾片
我记得小时候看影视剧时,对里面的坏人总是恨得牙痒痒,不过最后坏人都是被好人惩治了,每次看到这样的结局都是喜不自胜,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后来慢慢成长后,才发现一个问题:影视剧里的坏人之所以那么坏,是因为在整个剧情中,编剧或导演都没有给我们呈现这个坏人的其他面,而只单单给我们呈现了这个坏人“为非作恶”的一面。
如果一个人只是坏,那么自然会引起我们所有人的痛恨。
但影视剧是理想化的存在,里面的事件是完全或部分虚构的。
而事实上,这世上几乎不存在纯坏的人。
影视剧中的“爱恨情仇、是非黑白”,都是小儿科式的东西——太简单了。
很多人,他们做的很多事,往往很难用“对或错”去衡量。英雄和惩恶扬善也多是出现在电影中,现实中的大恶人很少,也基本不需要什么超级英雄。
以美国大片为代表的动作枪战片、英雄救世片,只是垃圾片而已。
咋一看起来会很过瘾,但看多了,也许只会“蜕化”或“愚昧”我们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不能帮助我们更深地理解人性。
使得我们共情的能力下降,只会简单而激烈地去憎恨和报复。
以前我对人的评价,往往是用那些对比鲜明、情感强烈、断定式的词语。
然而现实中的芸芸众生,更多的是“既...又...”“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却…”——难言之隐,远远多过“显而易见”。
生活远远比电影要更加复杂和戏剧性——人生才是真正的大片。
我这里所说的“大片”,不是指美国爆米花式的打打杀杀、跌宕起伏,而是指它的容量和复杂性。
02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人
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简单地被冠于“坏人”或“好人”的称号。
而且被我们称为“坏人”的人,不是天生就坏的,也不是只有“坏”的一面的。
同样,“好人”也不是一直都好,也不是只有“好”的一面。
我们得承认,人是“现实的、环境的”产物。
人什么情况下会做坏人或做好人?当有特定的环境时。
所以,当那种环境暂时不存在/不在场的时候,这个人就不再“坏”或“好”。
环境有多复杂,人性就会有多复杂。
人生在世,几十年或上百年间,要经历的事件、考验和抉择,有很多很多。关于生存的、爱恨的、欲望的、角色的,......所以整个人生的容量是很大,远大过电影。
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引发人呈现对应的人性。
比如:
当有十万元摆在你面前时,你会不为所动;
当有一百万元摆在你面前时,你可能还是不为所动;
当有一千万元摆在你面前时,你可能就会开始考虑要不要的问题;
当有十亿、百亿...筹码越加越多的时候,你很可能就会毫不犹豫地为其所动了。
所以,这世上没有绝对的人。
在我们评断一个人的时候,最好都限定条件,以及将其置于特定的环境下去解读。
我们人性中的某一面,往往都对应环境/条件的某一面。所以,人性是多面的、复杂的。
举一个影视剧和现实中人物的例子:
① 电影《调音师》,西米
在烧脑电影《调音师》中,西米“杀”死了丈夫(西米自己解释说是意外),而且制造劫财假象时不但有心计还很心狠,但是我们通过她的表情也看到了她内心的挣扎,当房间里只有她和“盲人”钢琴师时,她又非常悲伤,痛哭不已。
在这一幅画面里,她就呈现了她人性中的多面:有她因恐惧而做出的冲动行为,有为了自保而展现出来的机智和狡猾,也有因为情感的羁绊和悔恨而流露出的良知与感性。
② 明朝,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改革家。
他对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一生为了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抱负,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但是,为了推行改革措施,张居正也曾经使用过不光彩的手段,比如利用权势压制他的批评者,此外他贪腐收受贿赂。在个人生活上,也有诸多的争议。
也许身为政治家,尤其是伟大的政治家,拘泥于道德是做不成大事的。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很悲观了:我曾经相信的“永恒”和“永不变心”难道都是虚幻的?人太不可靠了!
在下这一悲观定论之前,请先想一想自己也是人。——当我们自己也会“可能”时,就不能苛责别人的“可能”。
是的,我们自己做不了圣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要求别人一定要做圣人。
当我们生活得越久,经历得越多,对世界和他人其实就会越宽容,越恨不起来,也会更加多一份理解。
人性是软弱的,你我都一样。只是每个人的底线有高低,原则有差别而已。
也正因为看到了自己,也就宽恕了别人。同时,也因为对“生而为人”的不易以及人性的软弱,心怀一份悲悯,我们更加应该懂得珍惜当下的美好,更加应该学会去爱和理解。
如此一来,这世间的“永恒”还是存在的。
03
瞬间即永恒
我几年前冥冥之中一直觉得“瞬间即永恒”。
曾经被问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时,我对它的把握也是模棱两可的,因此我的解释并没有让对方听懂。
现今我心中终于有了全新而完整的答案/解释:
人生难以恒久,万事万物也难以恒久不变。
美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体验、幸福无不如此。
所以,我们只能把握瞬间,把握当下。
① 在当下的瞬间所体验到的美、幸福和意义,它其实有一种扩张力,能够丰润很长一段时期甚至整个人生的我们,这就是常听说的某人因为某一个瞬间而从此改变了整个人生境遇或轨迹。
因此,瞬间的影响也可以是永恒的。
② 即使瞬间的体验、幸福和意义,没有影响我们以后人生的进程,但那一瞬间的感受已经在我们心里种下了根,留下了印记。就好比紫霞仙子在至尊宝心里留下的那滴眼泪。
如此,瞬间的感受也是永恒。
③ 瞬间一旦发生了,那么它就是存在过的,这是事实不可改变,不可否定。
那么这样一来,瞬间的存在也是永恒的。
从以上瞬间的“影响”、“感受”、“存在”这三个方面来理解——瞬间即永恒。
因此,不论今后如何,不论人事是否变迁,能够珍惜当下,也就拥有了当下的永恒。
而且瞬间是可以累加的,累加的越多,美好越多,在你生命中的永恒也就越多。
04
重口味里没有“真”
在此文的开头,我问了下面几个问题:
你喜欢喝饮料咖啡,还是白开水?
你习惯性喝浓茶,还是淡茶?
你在饮食上,口味偏重还是清淡?
也许是事情太多难以专注,你的生活过得如快餐一般,以至于每一刻每一天都没留下什么,因此心中总是空唠唠的。
尝尽了“忙碌而空虚”的无味感,你的饮食开始越来越重口味,什么刺激就爱吃什么。只为从味觉中找回一些放纵、释然、刺激的存在感。
一到晚上,你就爱在手机里冲浪、在综艺节目和影视剧里找回喜怒哀乐,尽情欢畅,甚至还会在酒吧等地狂狼......
如果我们一直让自己浸淫在刺激的口味、简单而激烈的垃圾片、以及快餐式的娱乐和生活方式中,那么我们那些细微的感受神经就会麻木,一旦麻木,对瞬间的美好往往就会错失。
过山车一样的刺激体验,只能是一时的,别让它们成为常态。
一旦成为常态,你的心也会变得浮躁而难以静下来,你对自己的细微情绪变化和潜意识需求都会感受迟钝。久而久之,你只会迷失自己,在喧闹聒噪的外部世界中打转转。
诸葛亮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正是这个道理。
我们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做一个有觉知的人
耐心地、细致地体味瞬间的感受
学会在淡中,求真。
共勉~
PS: 以上是我的新书《你一直错看了这个世界》节选。书的出版正在筹备中,内容也在进一步完善,敬请关注。
关于作者:思如,一个不在思想与人生上做“二手货”的人。公众号:哲思艺魂(ID:zhesi-yi-hun),保持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探索,及对艺术之美和灵魂境界的孜孜以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