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渴望连接,却又害怕社交
1.
想象一下,如果人与人失去了连接,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没有交流,没有接触,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又有着各自的独立空间。没有连接,也意味着没有任何的经济活动,只有自给自足和自生自灭。同样,人们没有了更多的情感,如此这般,似乎连语言都没有出现的必要。
可想而知,世界的丰富多彩,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连接。这些连接,参杂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将这个世界编织成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事实上,我们生活在这样一张关系网里,根本无法逃离被连接的命运。
一方面,因为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因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连接可以让本能得到释放。而且,从古至今,真正能做到与世隔绝的人,恐怕也是寥寥无几。
2.
我们总是会羡慕古装电视剧里,那些世外高人过着闲鱼野鹤的生活。没有世俗的纷纷扰扰,只有山与水的相伴。殊不知,那些世外高人除了心似明镜,也没有世俗的牵绊,才能脱离连接,远离世俗。
而现实中的我们,从出生到长大,就带着亲情、爱情等世俗的关系。随着成长,这些关系渐渐成为了肩上的一种责任,再加上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责任就会迫使我们向外界连接,以此向世俗妥协。
当然,在有条件的前提下,你也可以规避亲情、爱情之外的连接。只是要做到心似明镜并非易事,生于红尘,带有世俗心再也正常不过。
追求精神的升华,也是我们渴望连接的原因之一。小时候,我们经常会幻想,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角,地球是因为自己而转动,甚至考虑到死后,地球是不是也就意味着消失了。
而事实上,等长大之后,我们明白地球并非为了自己而转,也不会因为自己死后而消失。但是,那颗渴望自己被拥护为中心的心却依旧不变,它依旧追求聚光灯下那个闪耀的自己,享受被他人拥护所带来的愉悦感。于是,我们不甘于被人遗忘,我们渴望连接,成为他人舞台中间的自己。
3.
随着网络社交工具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变得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不易。
容易是因为连接的时效成本变低了,就像微信社交一样,我们和他人的距离只不过差一个聊天框而已,连接的时效成本也就仅仅限于我们打字的速度。
不易是因为连接的维护成本变高了,连接的维护变成了一种高频状态,我们可能需要时刻绷紧神经,以此提防连接维护的有效性。正如朋友圈一般,需要经常在朋友圈给他们的心情做点赞和评论,需要保持一定的频率在朋友圈上,高频的出镜率可能才能我们保证不被遗忘。
而当我们想要连接的个体越来越多,连接维护的频率也自然就越来越高,当神经处于不断绷紧的状态,可能有天就会让人崩溃。然而这就是社交,它包含了连接,同时也包含了连接的维护。
过度的社交让人反感,逃离社交又让连接变得岌岌可危。不得不承认,我们都是复杂的动物,渴望连接,却又害怕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