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监督爸爸去爱妈妈的女孩

2023-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生如夏花zhm

欣欣是一名大学新生。快开学时,她却突然对父母说不想去上了。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带她去见刘博士。

第一次见面,欣欣紧挨着妈妈坐着聊个不停,肢体动作也非常亲切。而爸爸则远远的坐在另一面,似乎不像是一家人。尽管夫妻俩一再声明,来咨询是为了孩子不上学的事儿。可刘博士还是想要从夫妻关系入手。

这对夫妇一致认为,俩人关系还行。可孩子却不这样认为。欣欣说,尽管家里也没发生什么,但总觉得父母根本不是一路人,当初他们就不该结婚。

爸爸根本就不明白妈妈想要什么。比如妈妈做家务累,爸爸会说花钱请阿姨,妈妈就会更生气。这点爸爸很无法理解,做的累,花钱请人帮忙就行了,这有什么不对?可他不理解,妈妈说累是希望爸爸能安慰她陪陪她,体谅她的辛苦。而爸爸只知道用钱解决问题,这显然是不在乎妈妈的感受。欣欣这样说的时候,满脸愤怒,甚至比妈妈还要生气,好像在代替妈妈声讨爸爸。

提起父母之间的事情,欣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反应?

除了平时跟妈妈接触多关系好之外,主要原因还是妈妈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爸爸,说爸爸冷漠不在乎她,甚至有时会叹气流眼泪。每当此时,孩子就会又气又急,责怪爸爸没有把妈妈照顾好,不知道心疼妈妈,只会用钱解决问题、只会讲大道理。这样的欣欣不像个孩子,更像是妈妈的守护者。看到妈妈为婚姻流下的泪,她也会痛着她的痛。会尽自己的所能安慰妈妈,给她讲开心事,陪她追剧逛街。对于爸爸,已经完全死了心。她认为,只有自己可以保护妈妈。

妈妈也越发依赖于女儿,甚至想着以后孩子结了婚,就和孩子一起住。而爸爸则完全成了一个外人,和他们母女之间的沟通会更少。

这个家庭,已完全陷入了一种三角关系。父母多年的婚姻问题,让两人相同陌路,而孩子心甘情愿留在妈妈身边,代替爸爸成为了妈妈的情感伴侣。这样的家庭,在我们周围并不少见。

孩子们以为这样能让妈妈过的开心,却没有意识到,妈妈眼中若只有孩子,便更难以装下自己的丈夫。一边是贴心的小棉袄,另一边是无法理解自己的丈夫,妈妈自然选择和孩子待在一起。孩子看到妈妈如此需要自己,自然也难拒绝。而母女这种血肉相连的共生,会使得爸爸根本无法靠近自己的妻子。被排斥的挫败感只会让他离自己的妻子更远。他们更没有机会去直面和解决他们俩之间的婚姻问题。

这样恶性循环的家庭氛围下,孩子的心思都在妈妈身上,哪还有精力安心离家完成学业去追逐自己的未来?这样的相处方式,注定是没有赢家的。

所以夫妻之间的问题,要夫妻双方直面并试图解决,而不应该把孩子卷入。

好在爸爸有改善关系的意愿,妈妈也意识到这些年给孩子吐槽的太多。在刘博士的建议下,他们愿意把夫妻的冲突局限在两人之间去处理。当然,这对欣欣来说也是一个解放的开始。虽然一开始,她还不敢放下,有些担心,但看到父母都表态了,也就同意了。

夫妻之间的好多冲突,来自于原生家庭。

欣爸从小丧父,母亲做小生意支撑家庭,生活异常艰辛。欣爸从小就帮助妈妈做事,自己的事情自己扛,不允许自己有情绪不能哭。面临家庭重担,妈妈时常会过度情绪化。她发火时,孩子是不能反驳的。这些经历, 对欣爸的影响挺大。他怕女人发情绪,每次妻子闹脾气,他就本能的想要逃避。他认为,情绪是毫无用处的,凡事要靠自己去勇敢面对和处理。当年他一个人来到上海,白手起家,全靠自己才有了现在的成绩。从小为了生存和保护自己,他把自己的情感和脆弱全部藏起来。对曾经的他来说,情绪是没有用的。但从他叙述时,眼眶的湿润是可以感觉到其内心却是一个渴望被保护和看到的小男孩。

如果一个人的思绪如果常年处于时刻要拼搏的生存模式下,是很难允许自己停下来和家人享受温馨的生活的。我们从小的生存方式,会变成我们当下面对生活挑战和他人时的自动反应习惯。欣爸对生活和家人的自动反应模式就是:不谈情绪,只谈事情和理性。因为情绪是麻烦没用的。而妻子是无法接受丈夫这样的态度。

想要欣爸从之前情感封闭的战斗状态中抽离,就需要帮助他找到更多对自己当下生活的稳定感。回想现在的成就,自身当下的优势。妻子和女儿也表达了对他多方面的能力的赏识。这些都让内心那个一直处于战备状态的小男孩感觉到自己足够强大,不必为了应对生活的艰辛而封闭情感。

当内心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挖掘,欣爸也开始一点点变得温柔,并私下找来心理学类的书籍学习,开始尝试去倾听和回应妻子的心思。

当然,夫妻的问题从来都是双方的。欣妈有时说话很冲,还喜欢生闷气,这往往使得丈夫不知所措。他更期望妻子直接把内心的想法和需求说出来。

而妻子心里也挺矛盾,想说出来,但丈夫之前总是只会讲道理几乎不回应她的情绪,说了也是自讨没趣,久而久之就不想说了。

另外,她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还跟原生家庭的成长体验有关。她的妈妈从小受宠,婚后老公也宠她。向来脾气很大,还爱无理取闹,显然是一个长不大的公主。生气时,还经常需要孩子来安慰她。孩子不开心时,她却不理会还嫌烦,甚至威胁孩子再哭就不要她了。而爸爸比较老实很受妈妈嫌弃,也不会安慰孩子。所以从小欣妈有情绪都不敢直接表达,只能自己消化。这些经历也直接影响到她跟老公的相处。

一方面,他渴望情绪被老公看到和理解。另一方面,又害怕提出要求后,丈夫会像妈妈一样嫌弃甚至抛弃她,只能将这些情绪压抑在内心。但被压抑的情绪不会凭空消失。一段时间后会突然爆发,会用抱怨生闷气去吸引丈夫的注意力。而这种方式老公不明白她想要什么,或者会更回避她。这自然又会换来她更多的恐惧和不满,从而陷入妻追夫逃的恶性循环。

欣妈小时候的事儿,欣爸好像还是第一次听到,他也突然理解了妻子。不由得承诺,是不会离开妻子和女儿的。这样的承诺,让妻子瞬间泪奔。被埋多年被抛弃的恐惧,终于被自己在乎的人看到。

恐惧只有被看到,才会消失。也只有当一个人内心对被抛弃的恐惧消失后,才能更自如。直接的不带攻击的表达自己的需要。

之后,欣妈对情绪表达也逐渐温和,丈夫的回应也变得更加积极。而他们的女儿欣欣,也终于可以放下对父母婚姻的牵绊,重返校园开始追求属于自己的未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