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业”这件小事儿
我听过一句话:说孩子不写作业不上学的时候,母子关系就像一对恋人。孩子一旦开始趴在桌边写作业,要不了一会儿这对恋人就闹掰了。
我觉得这个比喻挺形象的。
我见过“陪读型”的妈妈,就是从孩子开始提笔一直坐到孩子完成作业。这样的妈妈心情好的时候会和孩子说说笑笑,如果碰到哪天不太开心,这个孩子必然很倒霉,写错字挨揍也说不定。
我还见过相信孩子“一定有能力完成”的放手型妈妈。可能下午六点半怀着信任的心情看着孩子走进房间,晚上10点再次敲门时就会发飙,最后10点半左右会拿到孩子错误百出的作业,更加生气。
很多妈妈为此焦虑,也有些妈妈觉得我家情况还好,没到那么剑拔弩张的程度。
其实,孩子在“写作业”这件事情上到底有没有问题,很简单,问问自己:为了“写作业”这件事,你跟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频率大概是多久一次?
如果答案在一周一次或更多,那么不用问,你和孩子之间没有做到“乐学”这个简单的标准。
人只有在情绪好的时候才愿意去记忆那时那刻学习的东西。
举个例子,请你试着闭上双眼,去想自己小时候的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要非常开心、兴奋、激动的事。你可能想到不止一件,不过相同的是:这些事都会让你想起来就嘴角上扬。
学习也是一样啊!如果每次想到一份知识,都能想起那时那刻快乐的记忆与体验,当然会变得更爱学习。
反之,如果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作业这件事变得苦不堪言的话,那么他成绩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在我看来,对此焦虑的家长,恐怕需要厘清一件事情: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而引导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既需要把作业交给孩子,相信他有完成自己作业的能力;同时又要和孩子一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用规则来给孩子塑造框架。
讲讲这个暑期教女儿拼音的事吧!
我没有为女儿报幼小衔接班。她的识字能力很强,写字能力却不成正比,暑期我们一起学习拼音和笔画。
到书店挑了两本有趣的幼小衔接书,拿回来请女儿和我一起开会。我首先问她是否想要学习这两本书,她当然饶有兴趣。
我告诉她学习学校知识要有计划,自学就需要自己定计划。
她自信满满认为自己三天就能读完这两本书。我请她用三天时间试一试。
三天过去了,女儿根本没怎么翻书,满是不认识的符号和不认识的拼音,相信看这个书的体验不怎么好。
三天后我们又一次坐下来开会。坐定我就表扬她:“太棒了!我们花了三天时间就发现那个方法不行,立刻就能开始用更合理的方法学习,给你点赞!”
女儿听了我有理有据的表扬,兴奋不已,重新开始制定计划。
这一次我们的计划是这样的:每天下午三点闹钟响,开始准备学习。由妈妈教2-3个拼音,然后自己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把当天学到的拼音画成画贴到墙上,最后画一张思维导图,用来记忆当天学到的比划。
从此每天教孩子认完拼音,我就坐在旁边看书,安静的等她做习题,做完一起来改错,这样不知不觉的持续了二十多天。
每天闹钟响起,她就屁颠屁颠的抱着书来找我写作业,这时我一定会表扬她积极的态度,我想对她来说,学拼音俨然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
我想拼音对于女儿来说,是完全“乐学”了。
希望未来整个小学的作业,我都可以陪着她,用 这样不惩罚、不骄纵的方式“乐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