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学习自然科普读书

构建生命的底层逻辑——看透了一切,却依然爱着生活(生命篇)

2018-11-17  本文已影响39人  Koala谦爸

        听完《王立铭·生命科学50讲》,想记录一些东西,于是有了一些文字,向生命科学致敬,向得到团队致敬,向王立铭老师致敬,这是上篇。

        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无时无刻都要和“生命”建立连接。尤其当你进入医院,看到人生百态之时,会更加有感触。对于生命底层逻辑的构建,可以从身体、智慧和生死三个方面出发,基因编辑我们重写身体密码,记忆移植我们创造神奇智慧,对抗死亡我们顾盼永生。找到理解生命底层的基本出发点,不就事论事,就复杂说复杂,从分门别类繁杂的生命表象之中,寻找生命的普遍规律,构建生命底层逻辑,是该篇文章的底层逻辑和本质。

        我们将从物质、能量、自我复制、细胞和分工的生命角度出发,到感觉、社交、学习、自我意识和自由的智慧角度,来构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底层逻辑,希望当我们能看透一切的时候,能够依然爱着生活

        生命是一场40亿年的无可奈何,这是一句多么具有诗意的科学道理,在科学的语言里,没有所谓的“自古以来”,没有所谓的“理当如此”。



生命第1元素:物质

        对于生命物质的错误认知有:灵魂论、机械论、活力论。

        第一种错误认知为“神秘主义”,这个阶段最为著名为亚里士多德的“三种灵魂”理论,用这种叫灵魂的物质,来解释生命的特殊性。他认为:植物有一个灵魂,使它们不断生长繁殖;动物在植物的基础上多了一个灵魂,负责感知和运动;而我们人类就有三个灵魂,了动物的两个灵魂,还多了一个负责理性思考的灵魂。

        第二种错误认知为“机械主义”,这个阶段最为著名代表为笛卡尔,他认为:哪里有什么虚无缥缈的灵魂,生命现象完全可以用冷冰冰的科学定律来解释,甚至只需要用人类已知的简单机械原理就足够了。生命体内一定存在类似于机械这样的东西,比如发条、杠杆、滑轮、闸门等等。

        第三种错误认知为“活力论”,现代化学之父瑞典化学大师贝采利乌斯提出了生命的活力论。他认为:生命之所以是生命,因为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活力”性质。而这种活力的来源呢,就是生物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它们只存在于活着的生物体内部,绝不会在自然界凭空出现。

        生命到底由何种物质构成?这第一道裂缝总会打开,第一道光终会降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说:我们必将知道,我们必须知道。于是有了米勒的地球生命模拟实验,打破了构成生命基础物质的神秘感,将其聚焦到了:氨基酸、蛋白质、DNA,而这些物质都是可以在实验室中所创造出来的。


生命第2元素:能量

        构建一个生命,为物质赋予活力的又是谁呢?答案是能量。

        活着就是对抗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说在任何一个孤立系统里,总体的混乱程度,只会增大不会变小,直到达到混乱的最大化,是一种从有序到混乱的变化。所有生命活着的终极使命只有一个,就是对抗它。如果有一天不再对抗它了,那生命就离终结不远了。

        怎么对抗?向生命体输入能量,生命以负熵为生。如吃东西或者晒太阳这些日常行为,其实就是生命体在完成一个崇高的使命,吸取能量,对抗热力学第二定律,维持生命现象。

        太阳是几乎一切地球生命的终极能量供给者。太阳光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除了太阳能,还有大地深处地幔和地核的热量,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能量等。生命体如何存储和利用这些能量?就是葡萄糖这一化学物质,它能够让生命稳定存储能量,同时灵活释放能量。这样,人类就可以开始一场探索未知世界,说走就走的生命之旅了。

        葡萄糖不能够直接给生命体供能,在葡萄糖和千百万生命活动之间,需要一个中介,需要能够方便且灵活的进行使用,能量存储数额较小,而且不会产生废物。于是,人类发现了能量货币ATP,用于能量交换,起到宏观调控和发挥规模效益作用。当将化学分子式ATP中的一些元素分离,即砍掉它的胳膊,则将转换为ADP,同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将它的胳膊再接上时,则又合成ATP,伴随能量的存储。

        在科学探索领域:不管是谁,不管说了什么离谱的东西,只要客观数据证明他有道理,我们就听得听他的。生命活动怎么利用能量?总结成如下三个步骤:

        1) 合成葡萄糖存储能量

        2) 能量转移给ATP

        3) ATP释放能量



生命第3元素:自我复制

        自我复制。通俗点说,就是繁殖,生孩子,传宗接代。对于生命来说,繁殖,也就是自我复制,比永生更重要。从物种长期生存来看,繁殖的意义远远大于永生。

        蛋白质是无法独立自我复制。到底怎样才能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把这五千多个氨基酸的先后顺序和位置忠实地记录和复制下来呢?可以使用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死神永生》中提到的降维打击来解释。生命为了简化记录和复制的难度,把立体的、三维空间里的蛋白质信息,记录在了线性的、一维的DNA分子上面。DNA通过双螺旋结构进行半保留复制,该种复制方式是精确和稳定的,很少出错。

        到这里,生命科学中于是出现了两个难题:

        1)先有DNA,还是先有蛋白质?

        2)RNA这个多余的第三者为啥会出现?DNA直接指导蛋白质生产不行么?

        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早期,有可能就是这种RNA分子,独立承担了今天分别属于DNA和蛋白质的功能: 既能实现信息的存储和复制,又能催化各种各样的生物化学反应。有一天,在这无数的RNA分子中,有一种特殊组合,恰好产生了能够自我复制的能力。于是它苏醒了,活动了,无数的“后代”被制造出来了。这种自我复制的化学反应可能代表了生命的最初形态。后来,RNA分子的两个功能分别被DNA和蛋白质取代了。

        今天的世界已经不是RNA的世界了,RNA已经退出了生命舞台的中央。但是我必须得说,RNA分子并没有退场。在今天地球生命一个隐秘的角落里,它仍然威风凛凛。这个角落是哪儿呢?估计你想象不到,它就在病毒世界。

        相比DNA,RNA在化学性质上不太稳定,自我复制的时候也更加容易出错。RNA的天生缺陷,让绝大多数地球生命放弃了使用RNA作为遗传物质,转而使用更加稳定,更加精确的DNA。但反过来呢,也正是因为这些缺陷,让一小部分非常特别的地球生命,也就是RNA病毒,可以继续生机勃勃地生存在今天的地球上。而且基于它们非常活跃的变异能力,它们很有可能长久地,甚至永恒地和其他地球生命共同生存下去,继续玩儿猫捉老鼠的游戏。



生命第4元素:细胞

        建筑工地的生物学:围起建筑工地、制造狭小的空间的东西,就是细胞。它创造了一个狭小的空间,让物质、能量、自我复制这三大要素互相协作。大大增加了生命活动的复杂程度,并且让自然选择理论真正开始高强度工作。

        细胞最外层的一个膜结构称为细胞膜,为磷脂双分子结构。该分子的头喜欢和水亲近,但是两个尾巴特别讨厌水。生命领域第一个细胞的形成有如下三种主流假说:

        1)   千疮百孔的细胞膜

        2)   能够翻转的细胞膜

        3)   ATP合成酶的小孔是天然通道

        实际上,地球生命本身并不存在“更复杂就是更成功”的价值判断。推动着生命变化的只有一个力量,那就是自然选择。谁只要能活下来,只要能繁殖后代,就是好的。自然并不会天然青睐特别复杂或者所谓高级的生命。细胞生命其实像是一个巨人诞生在了一间低矮的房间里,只要他一抬头就会撞到结实的天花板。如果不是发生了一个偶然事件,细胞生命可能会被永远困在这个房间中。

        我们人体每一个细胞里,都生活着一堆寄生虫,而且是已经住了好几十亿年,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的寄生虫。是它们帮助我们突破了能量的约束,让人体细胞发展出更丰富多彩的功能。

        线粒体居然拥有自己的一套遗传物质,而且在细胞自我复制的时候,线粒体也会自我复制,然后一分为二进入后代细胞体内。线粒体这种东西还真的有点特立独行,还真像是一个曾经独立生活,后来被吞噬、寄生在细胞当中的半独立生命。

        一次偶然的细胞吞噬,引发了一场伟大的能量革命。一部分细胞生命收获了一个高效的ATP工厂,从此突破了能量天花板的限制,开始走向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今天的地球生物圈。而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是为了更好的吃,也是为了更好的避免被吃,多细胞只是一种生命演化方式。


生命第5元素:分工

        分工解决生殖和运动之间的矛盾。如果一个生命是由两个粘在一起的细胞组成的,那么,就可以做一次非常简单的分工:一个细胞专门负责生殖,不负责运动,而另一个细胞专门负责运动,不管生殖的事儿。这样一来,生殖和运动这两个机能就不再需要不断地暂停和切换了,而是可以持续不断地同时进行。

        分工有如下三大价值:

        1)专业

        2)协作

        3)创造新功能

        分工,让生命的竞争不再是单调无趣的“大吃小”,而是变成了一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新赛道,让生命充满多样性。

        生命享受了分工的恩惠,同时也为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中最苦的苦果就是癌症。自我复制和繁殖是生命的本能,而现在我们却又要求很多细胞不能随心所欲地去繁殖,必须压制住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存在的天性,舍小家为大家。癌症就是我们身体某个组织里,某个原本循规蹈矩、放弃了繁殖机会的体细胞,发生了遗传变异,然后疯狂地自我复制和繁殖后代,破坏原有的生命形态,最终甚至导致死亡的过程。

        细胞分工合作最高水平的作品为人类的大脑。建造大脑第一步:安放元器件,第二步:连接元器件,第三步:调试完善。人脑完善的过程,主要不是依靠新东西的加入,反而是删除错误的,没用的东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