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天的奇迹》:病魔来袭,你需要了解这三件事

2022-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叶微羽

人到中年,似乎每年都会听到周围认识的人离世的消息。今年过年才到家里来吃过年饭的姐夫,清明节还未到就听到了他离世的消息。心脏病、脑溢血、肺癌、肾衰竭……层出不穷的病魔夺走一条条的生命。

中国人很忌讳谈论死亡,这让我们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往往手足无措。

亲人朋友表现出来的各种“为你好”却得不到当事人的感激。我们也不能理解当事人的各种“无理取闹”。除了安排好殡葬服务,我们并不知道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我想要诚实地面对死亡,睁大眼睛,即便心中恐惧也要充满理智和勇气,希望自己还能从中获得新的智慧。”

这是《一万天的奇迹》这本书中作者走在生命的尽头时写下的话语。

作者朱莉·叶-威廉姆斯天生几乎全盲,却以坚强的意志从哈佛毕业当上律师,还组建了温馨的家庭。她本以为能平凡度过一生时,却在37岁时确诊为癌症晚期,五年后离世。作者在书中记录了她在生命最后几年直面生死、思考人生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病魔来袭,我们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病魔来袭,我们更愿意独自承担

两年前,姐姐和姐夫开始计划充实的旅行生活。他们唯一的女儿在德国留学,两口子没有其他顾虑,就想着要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再跟着女儿到欧洲玩一趟。

就在他们结束了一次短途旅行后,姐夫突然晕倒了,到医院查出来是肺癌。好不容易才拥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前一天还活力满满地走在旅行的路上,后一天就身上插满管子打着点滴。这样的事实,对谁都是难以接受的。

姐姐查着各种资料,冷冻疗法、免疫疗法、存活率等等。但这些数据对姐夫来说,只要没有100%都没有任何意义。

确诊后最受折磨的莫过于想到自己孩子。姐夫无法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无法挽着女儿的手把她交到一个可靠男孩的手上,无法抱抱自己的外孙。想到女儿会因为他的离开悲痛欲绝地哭泣,自己却无法在旁边安抚,姐夫就会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一万小时的奇迹》中作者朱莉·叶-威廉姆斯自从被确诊后,就一直在担心癌症是否会对她的家人造成伤害。她想与上帝做交易,想让所有的坏事都降临到她一个人身上,放过她的家人。

死亡是一面镜子,反射出生命在他面前做的各种徒劳的姿态。当坏事降临,我们更愿意自己独自承担,只要我们所爱的人平安无事。

与病魔的抗争是段身心都受到挑战的孤独旅程

姐夫虽然病了,但生活还得继续。姐姐一方面要照顾姐夫,一方面还要上班赚钱。他们的女儿还要继续在国外完成学业。姐夫去医院时不得不独自面对做检测,从医生口中听到病情的结果。

抗癌的过程不仅仅是肉体的挑战,更是思想和精神的挑战。抛开悲伤去感受快乐,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笑对恐惧;在死亡的阴影下放弃该放弃的,快乐生活。这些都需要用勇气、诚实和包容来面对自身的疾病。

从医生口中听到的结果令人失望时,在感受到与病魔抗击的战争又是徒劳时,我们只能全力以赴面对挫败,我们甚至会放弃希望。希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能带来欢乐,也能带来恐惧和绝望。但希望是团永不磨灭的火焰,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能带来微弱的温暖。

朱莉·叶-威廉姆斯在《一万小时的奇迹》中提到,癌症在人体内就像海啸一样,是一种自然之力。总有一天,你必须承认自己的无力。当化疗不再是理想选项,当你开始告别,理解死亡并非敌人而是人生的下一阶段时,时间是我们都必须深思熟虑的。

与病魔的抗争不管是坚持还是放弃都是勇气与爱

哪种癌症病人更有勇气?是坚持接受令人筋疲力尽却毫无把握的治疗,怀抱着希望延长寿命的病人,还是宁愿一走了之,选择让自己尽可能感觉良好,缓解疼痛的病人?

有人选择了第一种,电视中不都是这样吗?主人公忍受病痛折磨,就为和所爱之人多待一天,即使要付出难以置信的代价。

然而停止一切治疗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这就意味着死神已经站在眼前。在死亡不断的威胁下,我们还要去感受正常生活的压力。

想着离开后的日子,那些再正常不过的生活都没办法陪在家人身边,我们往往会生出嫉妒、憎恨、担忧和爱。我们会歇斯底里,会愤怒,会悲伤,会无助,我们会变成一片乌云笼罩在最亲近之人的头上。

出于爱,我们宁愿早死也不愿晚死,希望我们所爱之人得到解脱,重新拥有正常、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面对死亡来临时如此纠结的原因。继续或停止,离开或留下,我们都不是故意“无理取闹”,而是内心在勇气和爱之间的挣扎。

《一万小时的奇迹》这本书中通过在作者生命最后几年一件件小事的描述,一封封充满爱与不舍的信件,作者真实地展现了自己对生命与死亡的态度和思考。

作者坦诚地把自己的治疗过程和心路历程公之于众,对于作者的选择和做法,有的我们会赞同,有的我们也许会有其他的选择。

不管怎样,都给了我们这些还在正常生活着的人更多关于生命的思考。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活着的时候就好好享受生活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