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作宝典》记
已经读写作宝典有一段时间,今天开始写读书笔记。
今天读到了第七章“统一性”,接着之前章节的讲到的写作是一种独立的“自我行为”。其实这种思想与之前我一直所同意的我们虽然生活在社会之中,但也同样是处处与人有差别的超个体,很多时候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一种“自我行为”。
而后第五章谈论“读者”,我们是为谁而写的,其实在读的时候我脑中有闪过之前《好好说话》那个语音节目中有一期你讲述的内容的听众,或者直接说你的受众人群是那些人,你的讲述就侧重哪方面。但是书中下文讲到的就赶快把我拉了回来。
这是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一个基本的回答:你是在为自己写作。不要与像谁是你广大的读者群。没有那样的读者群——每一位读者都与众不同,不要猜想编辑要出版什么样的东西,或者你认为国人有什么情绪的什么。编辑和读者并不知道想读什么,他们是读了之后才之知道的。不过,他们一直在寻找新东西。
我认为,所谓的“新东西”,就是“自我行为”的自我见解和思想。人们需要新的思潮冲破现在的烦闷和无聊。其实就是回到做自己的问题上,像我刚刚对写作有所兴趣,也没有读者期待,也没有编辑催稿,完全可以是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不在乎外界而保守归一,让自己面对自己。
其中也提到了“绝不在写作中说你平常交谈时不习惯说的”,我也较为赞同,毕竟习惯让人更加的舒服自在,就好比自谦有读到当你去见一个陌生人时不要穿新买的衣服一样。但是我很疑惑有时候口语和书面语毕竟有些差异,这种规避感觉有些难。
当然除了“认识你自己”的论调之外,书中也提到了技巧更让你的个性更好的发挥
我谈的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一个是技能,另一个是态度。第一个是掌握确切技能的问题第二个是你如何运用技能表达个性的问题。
这就是所谓保住自己的风格吧。
第六章“词语”没有太多想法,但是谈论的“音律美”,值得一提,在以前叔叔也给我提出过,以及中国古诗是一个极注重“音律美”的文学体裁,由此对于词语的应用可见一斑。而文章谈到:
假如你的句子都是以同样慢腾腾的步伐前进,甚至连你自己都发觉这是致命的弱点,但不知如何治愈,那就朗读出来(我完全凭耳朵写作,再将自己的作品公布于世之前总是通读一遍)这样你会听到问题出自何处。
同时也要记住:有人在那儿倾听
第七章,也是进入第二部分“方法”谈到统一性。
(1)人称代词的统一。(2)时态的统一。(3)预期的统一。
与之对应的在写作时就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1)我要以什么身份面对读者。(记着?信息提供者?普通男人或者女人?)
(2)我要用什么人称和时态。我要用什么文体?(客观报道?个人但正式?个人而随意?)
(3)我对材料采取什么态度。(介入式?疏离式?评判式?反讽式?娱乐式?)
(4)我要写多少,我要强调的唯一要点是什么?
读到这里突然感觉被点醒了,觉得以后写东西时候应该应用一下这些技巧,让自己的文章更佳严谨。
而后作者提到最后两条最为重要,“庞大的写作会耗尽你的热情”。这一点确实深有体会,毕竟曾经写的好多东西都是虎头蛇尾是自己能看的到的。(比如现在已经有点厌烦)
到本章最后说到“不要做预设计划的囚徒,写作不公为蓝图”。因为在你就算只写600字的小作文的时候,写到结尾,可能头脑在不断思考中也会迸发别样的火花,更好的话,就丢掉原本的设计吧。毕竟,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是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