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解决之道》第二篇分享一——以解决之道为焦点

2022-09-15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是静心

20220915(静心而论1334):《建构解决之道》第二篇分享一——以解决之道为焦点

          SFBT强调的是以“找寻解决之道”为咨询焦点,而不是探究当事人问题行为的症结;这里的解决之道通常是建构在当事人已经拥有的方法与资源之上,但这些往往是当事人自己所不知道的,咨询师要做的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已经拥有的方法与资源。

        在这里就要应用到例外的思维,例外就是问题发生以外的时刻,也就是说问题不发生的时候;例外思维是找寻方法和资源的放大镜;而例外的内容则是形塑解决之道的重要素材,运用例外问句尝试询问的方向,探讨问题何时没有发生?较少发生?或者询问当事人何以能应付、停止、阻挡不好的情况发生。

          当事人本来已经拥有的方法、动力、优点、资源、优势等这些例外,作为咨询师可以根据这些例外,激发有助于当事人改变的动力,进一步引导他发现已经做到的一些有效的方法,有效继续、无效改变,这样一些改变的小小线索,可以能成为当事人立即来使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解决之道为焦点,就是授之以渔,咨询师抱着未知的心态,去好奇,去理解,去接纳,去例外;例如班里某一个学生调皮捣蛋,老爱做恶作剧,令老师头疼;这个时候老师往往关注的是孩子不好的方面,聚焦在他的负向,所以把孩子贴上了负面的标签。

      而SFBT强调的是找例外,在孩子不调皮捣蛋的时候,他是怎么一种表现?他不做恶作剧的时候是什么一种情况?与孩子探讨这些例外的时刻,他是怎么做到的?让孩子能看到正向的目标,原来他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干坏事儿”,协助孩子探究发现他在问题不发生时刻的自我控制力,让孩子看到他还是有自我控制力的,这时候作为咨询师就要引导他去思考,并推进和鼓舞他如何更好的发挥自我控制力,抓住他的一小步改变,进而激发他这种改变的动力,使孩子慢慢的变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起的作用是协助他、尊重他,理解他,接纳他,最后是孩子真正的彻底改变。

        当然不能拿一种方法去套用在哪个孩子身上,要抱着未知的心去试试看;如果一种方法在一个孩子身上不能立即见效的时候,尝试一下“逆向思考”,能从另一个面向找到从未想过的解决方法,也许会产生意外良好的效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