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一年 人生小结
大约是毕业证上的时间来算,到现在不过是堪堪一年时光。从心理感受来说,仿佛隔了遥远的岁月。然而,转念回忆些在校细节,却又似乎不过昨日。说到底,从心理感受的光阴,只是错落的虚无模糊的认知。
不由得想起之前见过的一个时间理论。时间是越过越快的。可能对于年轻时候的我们,是说又过去了一天,对于我们父母那一辈,或许挂在嘴边的是,又过去的一年。并非是空说无凭的感觉,而是可以从记忆体制引出两条推论。
一个说法是随着我们成长,或者说随着时间流逝,时间增加时对比的基数不同。比如5岁时,增加一年,相当于是增加了5分之一的记忆。而在20岁时,增加一年,不过是增加了20分之一的记忆。对于整体记忆中占得份额,就相对是这部分记忆的认知重视程度了。当然,这只能算是一个理想算法,大概就像是物理习题里面常常假设的,光滑斜面,不存在任何记忆损耗。
另一个,就是从记忆损耗的角度出发,出于对大脑的保护机制,记忆会对大部分记忆做模糊化处理,比如可能偶尔记得去了哪条街,但对于路上的招牌,能记得的却没几个,其他的虽然是关注了同样时间,大部分是直接被遗弃到角落陪伴尘埃了。以这样的记忆保护基础,随着时间增加,经验积累了大量之前经历过的事情,直接会被当做重复或者潜意识判断不重要的事,直接做记忆级别的降级。
综上,得出的结论就是重复和无意识的事,相当于是加速了时间流逝,而接触新事物相对来说,相当于是减缓了时光的流速。其实回到这个结论,已经算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不过时间流逝的主观相对论,到是颇有些趣味。
言归正传,回到人生的总结上来,是要做一个整体的回顾和整理的。就目前而论,性格和行事方式上受两个问题影响最严重。
一个是时光紧迫感,第二个是中段思维。
像是不愿意在11点前入睡,像是守着看小说的习惯没能丢下,还是很期待新鲜的小说你描绘的新鲜世界。像是事态糜烂难以处理时,习惯先放任,到糟糕到问题都蹦出来时一次性处理。就像是房间要等到乱的下不去时,花个整天,处理的干干净净。偏偏糟糕的是,规划跟不上变化,只好作罢。像是还是习惯记下细碎想法,为此放弃一定逻辑性和整体表达。大约也是一种源自稍纵即逝的紧迫感。或许跟今年诗写多了,文章写少了有关系。毕竟诗是作为情绪的宣泄和抒发,讲究意会,不论表达。文章侧重表达。这样来看,多写写议论文,对逻辑性训练应该有些帮助。大约来说,时光紧迫感对于我最大的迫害是,让我难以静下心来仔仔细细的谋划和计算,像是玩文明时,要把发展的重心规划出来,然后记下对应有用的奇观,再倒推到需要的科技树解锁的先后顺序。,然后匹配每个阶段的产能,和可以跳过建筑周期工程师。可惜再没心情去慢慢盘算文明前后建筑的顺序了。
关于中段思维,算是我臆断捏造的一个词,大约是想说或许是习惯了一些小聪明,很多事情想了一些苗头,却是没能完全想透,像是每每车开到路程中段便抛瞄停下来。明明不过中段,却是误以为到了终点。像是那个经典的挖井故事,每每挖的挺深,却总是离水源有几尺距离。效果跟不开挖没什么两样,同样是没有水喝。像是我下棋和玩策略游戏是,向来自做自己的谋划和计算,结果是明明很好的布局,却总是被敌手莫名的手段打断。同步处理内外信息的意识不足,常常导致的就是常常因为一些意外,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或者有些是不愿意下苦功夫去研究,像是文明,明明可以计算每个政体对于每个奇观的发展速度,可就是不愿花时间,或者畏惧于计算量,或者是觉得为一款游戏花这么大的功夫去研究不值得。所以也就止步于亲王,打乱一手好牌的失败,浪费掉的时间可是研究本身的好几倍。大约是越活越活的惜身,难以全身心投入和努力,只是期待半吊子的尝试获得幸运女神的垂青。大约就像是一元中百万大奖的彩票一样,可惜了,我的运气,恰恰只能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