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边走边旺好文分享茶杯里的风景朝花夕拾

李殿青

2023-12-01  本文已影响0人  duqiangdei

李殿青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和蔼可敬的老者,和人说话时总会面带微笑,不太结实的身体,让人觉得他有点清瘦,下颚骨向下突出,显得下巴尖尖的,丛生在下巴处的一缕髯须,倒显得整个人超然飘逸了许多。

“李殿青起石头,没法弄。”这是流行于全村的歇后语,每当村民们遭遇难以解决的事情时,都会说出这个歇后语,发出无可奈何的叹息,这让人不由地想起李殿青在采石场中面对一块块千百斤重的巨石时,他的那种手足无措的窘迫与尴尬;听着人们随意说出这个经典的歇后语,人们会想到了李殿青,想到了那个如书生般和蔼的老人,那个忍受着现实的艰难和命运的不公,坚守信心不忘初心的老人。

李殿青是地主出生,据说他家是中医世家,传承到他这代,依然读方三年,博极医源,虽不及悬壶济世之华佗,但在那一方山水中,歧黄之术也小有名气,家境殷实富足。解放后被划为地主,辗转从山西来到到了内蒙,后来又从后大滩的广益隆搬到了元山子村。

从我记事起,李殿青的妻子就去世了,他过早地成了鳏夫,来到元山村时,独自带着二儿子和二女儿,这种既做父又当母的角色在当时的环境中是很艰难的。他家与张四女家为邻,这个院落本是张家的院落,张四女住正窑,他与儿女们住在张家院中的西窑,窑顶与路面齐,走着路,突然发现已经上了人家的屋顶,还是很惊奇的。那种西窑不适宜常住,二儿子又到了谈婚弄嫁的年纪,为了给儿子娶媳妇,他只得买下离我家不远处的两间土房,遂与我家成了邻居。

搬来的新邻居自然引起了我的好奇,经常会到他家的院子里看看,有时也跟着大人们去他家里坐坐。尽管他带着一双儿女,他家整理的比一般家庭要干净许多,虽然屋内简陋如旧,但也明窗净几,倒是让爱动的我,不敢随意破坏这种舒适愉悦的氛围。

最好奇的是他家有一把琴,那时不知道是什么乐器,反正是拔动那些丝弦时,会发现清脆悦耳的音符,他家的二儿子一手划着琴弦,一手按着键盘,弹出好听的曲调,只感觉奇妙无比,一种高大上的感觉悠然心生。后来才知道那是他大儿子用过的一把琴,叫按琴,大儿子工作后,就把琴留给了他的弟弟和妹妹,也算是一种早期教育投资。

那时小孩子没有什么可玩的,听说李二家有公鸡打架的洋戏,几次跑到他家窗外的玻璃上往内窥视,没有看到公鸡打架的洋戏,只看到窗户上挂着一根黑线牵扯着一只用太阳烟盒剪出的公鸡,玻璃缝吹入的风,让公鸡随着线绳来回摆动,不像公鸡打架,到像是一种随风的游梦,洋戏是没有看成,后来想想,觉得类似于皮影什么的,或者说就是简单的皮影戏吧。

那个时代,成分就是地位,成分体现尊卑,地主在农村所处的地位是最低等的,他们在生产劳动的分工中,干着最繁重的体力活;在权益保障中,没有最基本的权益,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

那些年,村里搞农田基本水利建设,需要大量的石头,元山村就在脑包山北侧半山边开辟了一处采石场,开采山石是重体力劳动,一般都是村里身强体壮的村民,李殿青这个写方把脉的济世郎中,成了采石场中舞镐挥撬的宕户石匠,倒也造就了他一身的传奇,也为他的无可奈何诠注了很恰当的一条歇后语。

李殿青成了采石场的一员,一个拿笔写方的手,拿起撬棍,自我有点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感觉,只可惜面对着小山般的巨石,无经验无技能的他,只能发出了无可奈何的哀叹,这,这,没法弄啊?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到了他的头上,就是一座大山,忍受着同伴们的冷嘲热讽和不断的戏弄,没有尊严的苟且着。

那些年,他除正常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任务外,清理厕所和节假日打扫公共场所卫生就是他的义务劳动,有时在批斗大会上,还承受着陪斗的任务。内蒙的气候严寒,清理厕所都是在夏天进行,中午或晚上休息时,人们会发现李殿青挑着臭气熏天的粪桶,将一桶桶蛆虫肆虐的粪水送入到菜园子的粪坑内;到了节日时,又是他,把生产队的公共场所粉刷的如雪一样的白,玻璃如蝉翼一般的透明。当他孤单地接受着人们的再教育,看着这些他曾经为他们治过病的人们,孤独如雪的感受是否如寂寞的风一样在他心中倏然扫过?

医者仁心,面对不公、面对屈辱,没有丧失掉一个医者的初心,不管天气如何,只要有人找他,他都毫无怨言地拿起那的针灸包去到了病人家,把脉、断病、开药方。有时他也会对病人采用针灸治疗,大多数的村民,在诊断病情时,都会找李殿青,用药时,才会到村里的卫生所去买。

记得有一次,母亲在半夜里肚子剧痛,全身抽搐,冷汗不停地往下淌,父亲在他家的院外喊了他几声,过了很短时间,他就急匆匆地来到了家中,看到母亲的痛苦的样子,他来不及把脉,取出针灸就治疗起来,一会功夫,母亲的肚子上和脑袋了插了长长短短的许多针,母亲很快就停止了抽搐,疼痛也慢慢减缓,天亮时,母亲就睡着了,李殿青给母亲开了药方后才离开,几天过后,母亲就痊愈了。

那年春天,正在读高中的我得了尿床的病,晚上不知不觉就会尿到床上,星期六请假回到家里,找到了李殿青老人,他只开了一副中药,服用后当天晚上就见效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他用自己的仁心,感召了村里人的心,人们都会悄悄地帮助他,有时会送点东西,有时会悄悄地请他吃顿饭。在那个比较贫穷的年代里,这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这种尊重比生命还可贵,在那个成分论的年代中,还有什么比乡亲们的善意温暖那颗孤独的心。

岁月如梭,当李殿青再次背起了那个代表着救死扶伤的红十字小药箱时,他的步伐蹒跚、雪白的胡须飘荡在沟壑纵横的脸庞、只有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发出一种光和热,那是一种境界和追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几十年的岁月蹉跎,耗费了李殿青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几年里他的身体和精力已经承受不起长时间的奔波,只能无奈地把药箱交给了他的二儿子,不甘地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岗位和他的崇高事业,带着无奈退休。对于他来说,人生有太多的无奈,他没有办法选择,只能默默地承受,承受着命运的苦难,承受着炼狱般的磨炼;他没有气馁,也没有低头;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本心,不忘初心:医者仁心。

愿他在天国的辉煌中,永远安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