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中的父母

2022-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Aqinzhang

偶然翻到了微博上一个帖子,一个生活在国外的女孩子说到在母亲节跟母亲视频送祝福,结果母亲一会说她脸上长痘,一会说她身材变胖,还旁敲侧击地希望她赶紧找对象结婚生娃,结果两个人聊的不欢而散。一个本来充满温馨的联系变成郁闷的吐槽。

而令我更惊奇的是,在帖子底下则是清一色的年轻孩子们对自己父母的负面评价,200多条评论看不到一条说父母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也许是这个女孩子朋友们都是相似的个性,正好有类似的经历,也许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确实有些问题,但作为一名母亲,看到孩子们眼里的父母,还是有点伤心和担忧的。

几乎每个孩子在儿童阶段都写过自己的父母,相信那时候基本上都是夸耀,崇拜和感激的情绪。那时候父母孩子关系很亲近,即使彼此有些冲突,父母会认为是教育孩子必然的过程,孩子也不会对父母的管束多加思考。

当成年以后的孩子对父母完全表达那种讨厌疏远的感觉时,才会让人觉得诧异。这个号称天底下最纯真的情感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状况才达到这个结果。

看这些孩子们的评价,大概集中在几点。父母无法接受到自己的情感表达,节日给他们买个东西,他们却嫌弃我乱花钱;父母总是习惯性地挖苦打击我,从来没有正面肯定表演过我;父母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这些那些,但其实他们对我的世界一无所知,尤其是喜欢催婚催育,仿佛不依照他们的想法就是一无是处……。而在这些评价之后,孩子们的结论基本上是:父母其实根本不爱我们,他们在乎的是被人眼中的他们的孩子和家庭。和父母没有什么感情,尽量少联络,也尽量生活的远一点。

不得不承认,本身也是在并不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这一代父母真的有孩子们所说的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父母不自觉的状态下伤害了孩子们,而且是非常痛彻心扉的。年幼的孩子没有自主的选择,生在一个固定的家庭氛围里也就只能承受,从这点上,孩子们确实是无能为力,只能靠父母的自我认识去修正问题,给每个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氛围。做父母也许真的需要一个资格证书。我身边的父母,其实还都是很注重育儿的,大家会一起看书一起交流,思考反省,找到育儿的好途径。

另一方面,当成年孩子对父母已经形成了负面印象后,是不是有补救的可能呢?这个最自然坚固的情感难道就这样轻易塌陷了吗?

我觉得成年孩子应该也是有一个过程。从成年到婚育之前,和父母的疏离感,是各种因素夹杂的结果。年轻人的生存压力感,和过去生活的剥离的那种紧迫感,对新的生活态势努力把握的急切感,都注定孩子容易把种种不好归咎在前十几年和自己最亲近的父母身上。这是一个可以随意埋怨愤怒的群体。

当孩子真正的成熟了,尤其是自己也有了孩子,也许就更容易理解父母的心态。前面成年孩子们描述的父母“罪过”是不是真正就那么十恶不赦呢?自己作为父母,是不是就一定可以规避那些错误呢?这样想过来,孩子们也许更愿意尝试某些方式来与父母进行和解。

其实要做一个好的父母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己做母亲后,也明白了,父母对孩子的投入,和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是完全不会在一个对等地位的。大多数人都可以说为孩子尽心尽力,但对父母却做的少了很多。当然,这也许就是人类能够延续的重要原因。

但是,当我们在号召好好育儿,给孩子最好的生长氛围时,也是不是反思一下对父母的付出,不一定要做到“百善孝为先”,但至少努力地去和父母沟通一下,也想想正面的方法改善和父母的关系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