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方法的思考

费曼学习法的学习效能:如何提高内容留存率(3)

2021-10-26  本文已影响0人  寂寞的狮子

      在学习中,很多人很勤奋,但最终能留在脑中,并实质掌握的并不多,大多数都很快遗忘了,因此,并不是学的越多效能就越多,从而可以引出内容留存率的概念,只有内容留存率达到90%以上,才能算是真正高质量的学习。

      费曼学习法提出了提高内容留存率的三个层次,我都深以为然:(1)回顾和反思。我觉得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学习中,我总习惯给自己留下冥想的时间,我会把我学习的东西整体想一遍,不需要很多的细节,主要的侧重点应是核心内容和我以往认识偏差,通过学习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学习中这种每天的功课都要做的,不然日积月累,再有感触的东西也会慢慢遗忘的。另外,我认为,学会类比和联想也很重要,很多知识或多或少都有可比性和思想相通的地方,或者和实际相印证的地方,这时可能是那种状态,“一声清啸,心中一片清明”;(2)条理化和简化。我一般读书前,都会快速读一下目录,然后把第一章读一下,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梳理出该书的脉络。然后我会对内容进行精简,最重要的是掌握脉络体系中的大的节点。指望记住每个细节一般要求太高,但这不重要,当我们需要细节的东西时,网络可以帮助我们,如同我学英语,一些需要使用的语法可能遗忘,查一下就好,但总体的知识体系很重要,如果全部都一头雾水,我们可能连查什么东西都无从着手,或者查到了答案,也无法很好地修补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知识体系整个都崩塌了;(3)把学习到的知识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只有明白学习的知识做什么用的,以及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作用,我们才不会一头雾水,很多人学了一门课程,都不知道这门课程在整个专业中做什么用的,和别的课程的关联。所以从宏观层次理解课程体系的拓扑图很重要。

      除了这些东西以外,我还有一些体会:如写读书笔记很有用,写作的过程是个厘清思想的过程,我们可以有自己的领悟,写出书本没有的东西;如这本书有配套的习题,也是需要做一下的,很多东西我们自以为自己理解了,但通过习题检验,我们可能发现存在的很多盲区,这些东西单看书本是很难发现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