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三十年—湖北腊肉
十·一返程,照例 “妈妈的车尾箱“在网上一波波的晒出来,自家的车尾箱当然也塞得满满当当,只是忘了拍照,要真是晒出来,丝毫不逊色网上的任何一位母亲。
餐桌上的三十年—湖北腊肉后院树上的柿子、自家地里的花生、香甜的大南瓜、家乡的豆饼……当然最忘不了的还有家乡的腊肉。尽管年初腊肉刚做好之时爸妈已足足快递了半头猪的份量给我们,可还是在离家之时再拿出半块坐墩肉、一条猪腿给捎上。
餐桌上的三十年—湖北腊肉按说,人也确是种奇怪的生物,要说在年少时,腊肉于我,绝对算不上是一件顶好的宝贝。记得儿时尽管物资贫乏,油水不足,可即使再嘴馋也对自家房梁上的腊肉无动于衷,尤其是过了插秧季,在小的时候,从年头吃到年尾的腊肉由于没有很好的保存方式,过了5、6月份,往往便失却了最初的肉香味,有些甚至开始起了哈喇,所以在小孩儿的眼中,腊肉肯定不及市场上的鲜肉来的诱惑,而年少时的环境,鲜肉只有在贵客到来,父母才会去市场切上一条,也就够一两顿的,而且还要礼让客人,于是这个馋就永远解不了。而那时,对于同在一个餐桌上的腊肉,除了不屑还有些许的嫌弃。
长大离家,不再一头猪吃一年,开启了可以顿顿吃到新鲜肉的日子,只是,这吃到嘴里的新鲜肉早已不是记忆里的美味,那种带着浓浓肉香、软糯弹牙的口感再也品尝不到。记忆里的馋似乎只能由记忆里的美味才能解,于是嘴里咂摸着,而今现实中的馋如何解呢?却到底还是只有它——腊肉,在经过岁月的洗礼,美味不再是美味,稀罕不再是稀罕的今天,唯有它保持着经年不变的口感,甚至比起记忆中更增添了几分情愫在里面,品尝在口中更增加几分味道。只因为还是那精心饲养的年猪,还是那流传了多少辈的工艺做法以及那带着各家独有气质的味道和口感,无论千山万水,无论岁月流逝,从祖辈血脉乡野灶台形成的味蕾终还是识别乡情最好的指针。
餐桌上的三十年—湖北腊肉于是乎,家里冰箱的冷冻室永远有腊肉的身影,一是多的缘故,每年腊肉做好,爸爸第一时间会给我们寄上新鲜出炉的腊肉腊肠,那个时候刚刚熏制好的腊肉是最好吃的,新鲜红嫩、带着烟火气,而随着时间流逝,冰冻的时间越长,腊肉最初的风味会慢慢的消失,所以每年爸爸都分几次给我们寄出,既保证我们能品尝到最美的滋味,又保证我们在一年中可以分批次保存,不至于失却最初的味道。而我,而今是把腊肉当做宝贝,在日常市场上随时可以买到的各类新鲜肉类充斥餐桌之余,偶尔切上一条腊肉,或蒸或炒或炖,无论怎样都是一顿解馋的美味,每每到最后一盘的时候,我便会在餐桌上宣布:今年的腊肉到此为止啦,各位请珍惜享用喔!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便开始期待来年。
餐桌上的三十年—湖北腊肉也是离开了家,有了煮妇的身份开始,便开启对腊肉的关注。天南海北的同事朋友,好多地方都出产腊肉,比如享誉在外的湖南湘菜、四川川菜都少不了腊肉的身影,只是各地的做法都不太一致,所以做出的腊肉口味也不尽相同;而即使家乡的腊肉,每家每户由于各自口味的差异,放置的调味料、熏制的时间长短不同导致最后成品的味道也各有千秋,这也促成了每年过年拜年时的餐桌上固定的节目——品评各家腊肉以评判各家主妇厨艺的高低,厨艺固然有高下,但腊肉却无高低之分,唯一的区别在于哪家口味偏咸、偏辣,哪家牙口较好,腊肉熏制的重了些,这也最终成就了百姓餐桌百花齐放的局面。而我,甚至能在一桌百花齐放的美味佳肴中品尝出哪道菜是自家腊肉做的,或许这就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