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5 初心·家风·传承

2019-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大樂之野

从一次闲聊,到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各位年级协调员,到写出基本的文案,在一个学期最忙的考试周里挤时间来看完央视拍的《家风》纪录片,到确定无疑要来做这个主题的寒假探究活动,我个人对家风的理解也深入了不少。很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少有人再去对家族穷根溯源,家谱家规家训都成为了历史,家风也成了生僻词。

同事们拿到这个话题时第一是问我,这个很难哦,现在家里谁还有什么家风啊。如果没有深入的了解和体会,要让大家去设计适合孩子们的体验活动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家风到底是什么?在我的理解里,我认为是一个家族为人处世的原则,是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我现在回想起奶奶、爸爸和妈妈为人处世的准则,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吃亏是福,不争;2.做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3.做人做事要问心无愧;4.百善孝为先;5.不给别人添麻烦;6.不浪费,要节俭。在成长的过程中耳濡目染长辈的为人处世之道,而这些点都成为了我最重要的品质,事事处处以这些准则要求自己。这些根植于我内心深处的便是我的家风。

很可惜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这种家族聚居,大家族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多是三口之家、甚至是两口之家。族谱、祠堂、家规家训这类家族文化传承的方式也随着时代逐渐消亡,这些传承家风的物质形态的消亡并不是家风本身的消亡。吴越钱氏家族被公认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自一千一百多年的吴越王钱镠以来,钱氏历朝历代皆有俊杰,诸多状元,无数进士。到了近代,钱氏更是人才“井喷”,各行各业人才大量涌现,海内外“院士”数以百计。钱氏的兴盛便是家风的传承和厚泽。“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良好的家风、家训、家规在家族传承方面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在寒假给他们做这个主题的探究。寒假正值春节,家庭团聚的日子。家风正是在这样温情的时节里浸润和滋养着我们的孩子。在和祖辈,父辈,亲人们的朝夕相处中,传承家族的为人处世之道和行为规范。

而这个宏大的命题最终要找到落脚点,6-7岁的孩子,他如何感知家风;7-8岁的孩子;9-10岁的孩子;10-11岁呢?他能从这次的活动中收获什么?感知什么?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给孩子留下什么?再回顾一下希望孩子们达成的理解:家风传递家族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能够理清楚家族的概念,能画出父母双方三代以内的族谱,或者在父母的帮助下弄清楚明白父母各自姓氏来自不同的家族则为起始点;其次能听祖辈,父辈分享一些关于家族中规范道德,规范行为的故事,或者父母规范孩子道德行为方面的故事都可以。三,四年级的孩子能讲述一个或者笔头写出父辈,祖辈优良传统的故事;家里有祠堂,族谱的可去参观并听族人讲解家族故事,参与家族祭祀仪式;甚至可以拜读《曾国藩家书》《钱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家训典范,了解曾国藩传家故事,了解钱氏的故事,并可根据年级写读后感或者读书笔记。

家是中国人永恒的温情。这些发生在真实情境里的学习,才能在孩子的心里留下烙印,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家是维系所有中国人的地方,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根,也是整个社会的最小构成单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要发扬广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以培养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世界公民为己任的华碧人,希望在这群小豆丁的心里种下一颗本族文化认同,民族身份认同的小种子,无论ta将来去到哪里都能脚步坚实的为人处世,安身立命。


2019-01-15 初心·家风·传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