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俱乐部》的启发
今天《启发俱乐部》中主要讲了一些类比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类比对我们的人生、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还是挺震撼的。
一、关于类比的作用
比如他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样的类比,听起来好有道理的样子,其实有个毛关系呀。但生活中存在大量这样无关的类比,劝的人振振有词,听的人还心服口服,这真是一个诡异的世界;
他现场用一本书的名字做了一个小实验:这个书名叫“别想那只大象”。不用说也知道,虽然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不让,但这句话一出来,大家都在想那只大象,象网友评论说:除非从来没见过大象。
这个小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人的思想是不自由的。我们自认为自己可以自由控制自己的思想,其实每个人都做不到不想什么,每个人思想都不自由。
他又做了一个小实验。
他问:“除了牛奶,大家还能想到什么是白色的?”
结果好多人在下面举例:纸,盐,糖,油漆,等等。
罗胖总结说:就因为前面半句话中有一个“除了牛奶”,所以引导大家能想到的,举的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本来我们词汇是很丰富的,如白色的海浪,白月光,白云等,但因为牛奶的引导,把我们都引入了一个很狭窄的范围。
这可真是一个思维的牢笼。
二、关于“与人为善”
他说,人常说要与人为善,但怎么才能做到与人为善?“要能从大脑中掏出很多把尺子,才能有机会与人为善”。
他说这句话我最近几年也是深有感触。
“与人为善”很多时候指的是与人交往中不给人难堪,凡事懂得换位思考。但是如果以自己的经验、见识,根本不理解别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又怎么能换位思考呢?凡是自己认为不正确的言行就要反驳,肯定不是与人为善,但是不管理解不理解都是“好好好”,那也是没有是非和原则了,这样的人也不叫与人为善,而是乡愿。
乡愿,德之贼也。
所以与人为善真的是一种能力,不是谁都能做得了善良的人的。那种想着只要为别人好,根本看不清底层的因果和动机的所谓善良,有时会变成骗子的帮凶,有时会帮倒忙,有时会害人。
罗胖说的“要能从大脑中掏出好多把尺子去量你身边的人和事”,那真的是需要极高的智慧的。
我们很多人的脑中只有一把尺子,正面是“好”,反面是“坏”,评论任何事情都是这一把尺子,显然,这尺子太单一,很多事是测量不了的。测量不了就理解不了,理解不了就没法决定要对此“善”还是不“善”。
那还谈什么与人为善呢。
今天的“启发”确实受启发:
一是:不要让类比把自己困在思维的牢笼;二是:“与人为善”的首要任务是增加自己脑中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