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很努力地工作,但还是没挣什么钱!
妈妈很努力地工作,但还是没挣什么钱!
在娃笔下,妈妈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过去艰苦朴素,只爱吃鱼头不爱吃鱼肉,冒着瓢泼大雨送孩子上医院的妈妈荡然无存。
孩子也会包容你,接纳你。我的妈妈,虽然有时暴躁,有时很凶,有时会把我骂得狗血喷头,但是我还是很爱她。因为她可以做到这样慈爱,就已经不错了。
自己被娃写进作文,虽然形象不是特别正面,但是又有理有据,栩栩如生,是什么感受?大概就是,感觉自己像古代的帝王,身边随时有一个敢于直言,秉笔直书的史官。平时你没觉得他在关注你,但是当白纸黑字写出来,你又发现自己的一言一行被准确地记录在案。都说,文青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什么光鲜的人设,什么巧妙的心思,都逃不开家里“史官” 这一双把你看得透透的慧眼啊。
育儿是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
授权孩子,允许超越。
虽然感觉很难,但是,必须逼迫作为家长的自己,要好好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是一个孩子需要的合格的家长,而这篇文章里面,有一些答案。
育儿是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或许,面对一个青春期孩子,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正视分离,不把更年期的无力与恐慌,转嫁到孩子身上。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更像是一场父母与孩子共同的成长—— 各自完成分离,各自走向独立,各自迈向自己人生的新阶段。
家有青春期孩子马上中考,而疫情期间的停顿,让所有事情都放慢脚步。从小植入在心里的一句话就是,家里不可能帮你,而你只有靠自己。于是没有安全感的我开始焦虑孩子的未来,如果不这样就会发生不可控制的后果。慢慢明白,恐惧是我内心对世界的不信任,放下紧张,告诉自己无论孩子怎样都是可以的!
几乎从小学初中开始,我的父母就允许我对自己的事情做决定,小到买什么衣服,大到读什么学校。只要自己思考清楚,并对此负责。虽然我依旧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我感觉到了我可控的人生,感觉到了自我。今年本命年,明年从中部某985本硕毕业,不好不坏,但自觉已经努力了,也期待步入社会依旧可以好好自控自洽自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34574/0c8f27ccd66ffae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