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1037)新会陈皮文化博物馆

2024-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岩磊简书

    小时候吃桔子时,父亲总要把桔皮都收集起来,然后摊在窗台上晾晒。我不解地问他做什么,“干透了就成了中药材陈皮,泡水喝对身体很有好处!”对于他的话我深信不疑,直到后来参观了广东的“新会陈皮文化博物馆”后,才知道父亲的说法并非十分准确。

    博物馆里的介绍非常详尽,令我眼界大开。作为药用陈皮,其原材料一般选用特殊的柑橘皮,且要在特定环境下进行长期自然陈化得来。它的药用价值很高,《本草纲目》中记载:陈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按照地域分,有川陈皮、赣陈皮、广陈皮、浙陈皮、建陈皮等,其中以广陈皮的名气最大,而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出产的“新会陈皮”质量最优,居“广东三宝”之首。

    新会陈皮源自当地特有的茶枝柑,它的果肉苦涩,而皮甘甜醇香,用其制作出的陈皮均为三瓣状,外表呈猪须纹,对光可见密密麻麻的“油室”,里面富含20多种芳香烃类油脂,因此冲泡出的陈皮水,汤色金黄,药香浓郁,具有行气健脾、燥湿化痰、疏肝利胆、理中和胃等功效,而且还可佐餐,像陈皮粥、陈皮骨、陈皮鸭、陈皮蒸鱼、陈皮红豆沙等都是美味佳肴。

    新会陈皮的加工过程分为采摘、开皮、翻皮、干皮、包装、存放、陈化等多道工序,且全部为人工操作,最为壮观的是干皮场面。在晾晒场上,“橘娘”们将新鲜的柑橘“两刀三分”,然后取下橘皮,翻出磨砂的内表面,一一排列开来。大片的鲜皮犹如栖息的彩蝶,静静地展开翅膀,沐浴在阳光下,等待着涅槃重生。经过三天烈日的炙烤,橘皮变得干脆蜷曲,酷似朵朵含苞待放的菊花,陈年之后便可在茶盏中华丽转身。

    由于新会陈皮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深受产量和气候的影响,其自古即是珍品,有“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之说,十年以上老陈皮的价格每斤超过千元。2011年“首届中国新会陈皮文化节”上,1929年珍藏的陈皮,拍出每100克11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新会陈皮成为继82年拉菲、飞天茅台、陈年普洱之后收藏界的新宠,大量资金涌入这一领域。

    然而,新会陈皮红得发紫的同时必将泥沙俱下,各种作假层出不穷,比如将外地柑橘运到新会“涮水”后加工,冒充正宗新会陈皮。常见的造假手法还有“湿皮”法,即用浓茶将普通陈皮染成橙黄色或棕褐色。更可气的是,不良商家通过科技狠活加速陈化,所得“化工皮”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健康。博物馆中专门辟有甄别新会陈皮的专区,教受人们鉴定的方法,通过看、刮、闻、泡来区分真伪。

    而我参观后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贮存三年以上的柑橘皮才称得上陈皮,父亲自制的药材完全不正宗。但儿时的记忆却已沉积为一味中药,能够理气安神,能够寄思圆梦。每次跟远在老家的父母通视频时,他们的笑容依旧,他们的关心依然,我便好似喝了一杯50年的新会陈皮佳饮,酣畅淋漓,直沁肺腑,可原料不是产自广东江门新会,而是出自河北保定满城。

      2024.3.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