礳坊前的家庙(下)
雨生婚事并未被村民看好:“这女野跑惯,能好好过日子?雨生能管住她?恐怕太阳从西边出来。过不下两天,说不定跑没影!”
苗苗没跑,三年内日子平安,并为这个债台高筑的家庭添了个女娃,女娃岁半时,又添了个男丁。儿女双全结个“好”,算个有福人。只是两个孩子一岁多到两岁半,看起来也哦哦啊啊咯拉,眨来眨去的大眼睛会笑会流眼泪哭闹,手笔划着不知所云。
婚后苗苗逼着雨生学做豆腐,做好的豆腐架在自行车后架两边铁皮方托盘内,并用块干净白布苫盖的卫生亮堂。雨生走村串巷,吆喝叫卖。小夫妻做的豆腐不打牙(杂质),成菜周正,乡里闯出名气,邻村需豆腐的也会上门定制,短短两年,小夫妻闯出乡人口里的:“要吃就吃雨生家的豆腐,人家小夫妻不像前面卖豆腐的多点打下,对人宽展。你看人家豆腐上苫的,不像村上踅摸的两家油葫芦系(油腻),黑不拉叽,看着就不卫生。”
见识不凡的苗苗有两个孩子杵着, 本就心大,听说北京豆腐赚钱,硬箍(硬叫)着雨生到那边发展。两个人就此到北京开启了他们的豆腐之旅。在北京干约一年多兴旺的豆腐生意,夫妻两个着实攒下笔家底。本应继续发展壮大,雨生提前回家:“再不去了,哪儿都能生活,哪儿都能过活,我到北京是卖豆腐,不是卖媳妇。”
雨生回家一个礼拜,苗苗赶回来。夫妻俩重新开始乡下豆腐生意。
故事到此打住,这夫妻还是夫妻,故事想打打不住,原来夫妻在北京做豆腐,豆腐渣卖给养猪场,一来二去,苗苗好上了本县在北京养猪的一位老板,是男人再绵善,怎厌得下这口恶气,怎胜任得起这顶绿格英英的艳帽子。雨生忍不住惹不起自己媳妇,逃也似的跑回来找点男人的脸子。
“妻贤夫祸少”,妻良家事和。
苗苗撵回家。自打北京回来,两个除了做豆腐卖豆腐就是频繁的吵打,日子鸡飞狗跳,哪来的平安!
苗苗逢着手边棍棒杌子板凳,朝着雨生砸。两个打架关起门来打,外人难劝架。有次两个凌晨五点又是吵闹不休,打斗中,苗苗没了,雨生跑了。公安人员来时,现场勘验了苗苗遗体,后背中的搭(切)豆腐的长弯刀,墙底没啥血,多数血内流。
听说苗苗拿刀砍雨生,两个争夺中,雨生捉住刀把,收不住劲误杀了苗苗。
案子是明的,不用公安费尽周折查找真凶。雨生跑出去二十六年多,这案子悬着,一直没个了结。
当年苗苗遗体被娘家人狠心卖了骨沉(配阴婚),如今,她的一双儿女长大成人,个头发达,一直不曾开口说话,就两个十足聋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