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哥说理财:手把手教你玩转基金》读书笔记

2022-09-07  本文已影响0人  Yobhel

1、基础知识

债券基金

混合基金

股票基金

[图片上传失败...(image-be4330-1662516392131)]

白马股(价值型):业绩稳定、分红能力强,所有人都看得出当下就很有价值的好股票。

黑马股(成长型):眼下虽然业绩一般、很少分红、甚至还可能亏损、但成长空间巨大、未来“钱景”无限的股票。

股票指数基金

2、进阶实战

力哥原创基金全球配置大法

3、定投技巧

力哥七步定投

[图片上传失败...(image-562d8d-1662516392132)]

挑选定投基金:全天候配置策略(四种产品都配点)

经济上行、通胀下行的阶段,即GDP在不断上升,而CPI却依然处于低位,这叫经济复苏阶段。这时把更多的钱配置在股票上,能获得更好的超额回报,持有大宗商品则表现得最糟糕。

经济上行、通胀也上行,经济就处于过热阶段。这时持有股票依然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持有大宗商品则能获得最理想的超额回报,相比而言,持有债券或现金的收益就显得很一般。

经济下行、通胀上行,就到了滞胀阶段,意思是一边是经济停滞,一边是通货膨胀,这是最糟糕的经济局势。这时候最好的策略是以现金为王,持币等待冬天过去,能在投资中保住本金就不错了,如果你去投资股票,往往亏损得最厉害。

经济下行、通胀也下行衰退阶段。因为这时候通胀压力下来了,政府可以放开手脚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所以债券的表现就会比较突出,而由于经济依然低迷,需求没有起色,所以大宗商品的表现最糟糕。

复苏阶段、过热阶段、滞胀阶段和衰退阶段各有一类投资的表现最好,分别是股票、大宗商品、现金和债券。如果我们能够准确抓住经济运行周期,始终踩对节奏,就能够持续获得超额收益,这就叫作美林投资时钟理论

大类资产配置:低估值择时轮动策略(低估时买)

判断估值高低最重要的指标是市盈率(PE),其次具有较高辅助参考价值的是市净率(PB)。

指数平均市盈率超过50倍的,一律不碰。

把指数估值分成5种状态:0%~20%为低估,20%~40%为合理偏低,40%~60%为合理,60%~79.99%为合理偏高,80%~100%为高估。

定投组合中配置几只基金比较合适?一般来说,你可用于定投的资金量越小,定投基金组合数量越少;资金量越大,定投基金组合数量也相应可以越多。但建议最少不能少于3只,最多不超过12只。

两个关键问题:1、存量资金定投布局期原则上是1年。2、推荐的是场内基金,也就是ETF、LOF和分级B,主要是从降低交易成本和方便策略操作两方面考虑。

第五步:未来一年内坚持完成存量资金定投布局。在这个布局定投阶段,主要用到的是价值平均策略(目标市值恒定策略)。

原则上,P/E低于20%,可把每次基准定投额提高到1.5倍;低于15%,可提高到2倍;低于10%,可提高到2.5倍;低于5%,可提高到3倍。

原则上,P/E分位点高于45%时,就要开始降低定投金额,减少到基准定投额的0.75倍;高于50%,进一步减少到0.5倍;高于55%,进一步减少到0.25倍;高于60%,则建议停止定投,维持恒定市值就可以了。如果P/E分位点继续提高,高于65%,则把已经定投进去的基金份额抛售25%;高于70%,再抛售25%;高于75%,再抛售25%;高于80%,则把最后的25%也抛售掉,完成清仓。注意,我这里说的是P/E,如果P/E没有超过80%,但作为辅助参考的PB估值分位点高于80%,同样要清仓该基金的全部份额。

第六步:对提前完成存量资金定投的基金进行网格收割,这对应的是维持定投阶段。

当某只基金达到了这一轮定投计划最初设定的目标定投市值之后,暂时就不需要继续定投了,但也不能闲着,而是需要通过网格交易法来反复收割。比如说某只基金计划定投10万元,现在市值已经达到10万元了,照道理说不需要再操作了,但这10万元市值不是死的,而是会继续涨跌,如果继续涨到一定比例,就可以把10万元市值以上的盈利部分卖掉,这叫收割;反过来,当跌到一定比例以后,也需要再补仓,把市值重新补回到10万元。

关于网格的设置,力哥有两个建议:一是将最大的网格设置为20%,最小的网格设置为3%;二是同一时期,上涨时的收割网格可以设置得比下跌时的补仓网格更大一些,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比如涨5%收割,跌3%就补仓,涨20%收割,跌15%补仓。

第七步:在完成第一年的存量资金定投布局后,继续以年为单位,对家庭财务状况重新进行统计梳理,并设置增量资金定投计划,对应的是调整定投阶段。

要注意的是,一年一度的动态再平衡其实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定投为代表的权益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这两大类资产比例的动态再平衡;另一部分是对权益类资产中各个定投标之间比例的动态再平衡。

读后感:

在我写这篇读书笔记之前,我是已经度过这本的,但再次读了一遍之后,我的感悟更深了。本书依旧是作者原先的写作风格,内容容易让人看进去,但这个基金是个非常庞大的一块,在我第一次读完之后,只有几个关键印象,像要买买指数,操作要定投,场内比场外成本低等,整体感觉其实是混乱的。在这次做了笔记之后,发现其实本书是有顺序的,出现混乱的感觉只是基金的内容过于庞大,加上标题比较通俗化,如果不是对内容上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很容易出现混乱感觉。总体上讲,本书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书中还有些案例、思想、概念由于记录不便和理解不够,我没有记录下来(如K线图),需要后续反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