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名家名作学教学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在语文教学上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但令人遗憾的是都感觉不够完美。每年暑假,我都会搜寻名家之作,学习众家之长,记录他们在教学上的成功经验,然后杂糅成自己的课堂,感觉颇有些收获。
一,我向余映潮老师学习诵读法。
我曾经在市工人文化宫听过余映潮老师的两节课,一节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余老师充分地采用各式朗读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心情的变化。
在鲁迅的《雪》一课的教学中,余映潮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作者感情地表达让学生先分析感情基调,然后再去朗读、感悟。比如,文章第一段内容写了江南雪景的美,他告诉学生应该欣赏地读;第二段写孩子们在雪地里做游戏、堆雪人要欢悦地读;第三段写孩子们的雪人消融了,要惋惜地读;而第四段写了朔方的雪张扬、奔腾要热烈地读;最后一段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要深沉地读。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种情感都在朗读中传达了出来,学生始终陶醉在文本之中,达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不仅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况且很多的优秀文学作品,比如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很多时候是非朗读不足以体会出文章的神韵,非朗读不足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诵读法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法。
二,我向魏书生老师学习“六步”教学法。
读魏书生老师写的《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发现在书的后半部分附有几篇课文的教案设计和课堂实录,有《扁鹊见蔡桓公》、《俭以养德》等,我认真地阅读了这些教案设计和课堂实录,发现虽然这些课文内容是很久以前的语文版本上的内容,但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仍是很有借鉴性的,所以我做了详细的记录。
在教学中,我也进行了尝试,发现“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的设定很有实效性。另外我还发现这种教学法最大的优点就是一个“实”字。在课前和学生共同商定学习目标后,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按照既定的目标完成任务,完不成的或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疑问的拿出来进行讨论解决、答疑,最后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试,并做总结。
一堂课下来紧张有序,学生很有成就感。比如,我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流程,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忙碌的学习状态,最后的课堂学习测试效果很好。因此,“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三,我向《有效的教学技能》一书学习“提纲挈领,全盘皆顺”法和板块教学法。
“提纲挈领,全盘皆顺”法也可以简单地称之为主问题设置法。“主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欣赏的重要问题或提问,主问题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整体牵引。”很多课文,如果主问题设计得恰当合理,会一问而动全文,引发学生对全篇课文的深刻理解,凝聚起学生的阅读注意,可以让学生一口气把一篇课文用较短的时间学完。
比如我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物对话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学生依据我提出的这一个问题,充分地进行了阅读,并认真地在文章中标出了相关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谈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效果很好。
板块教学法也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板状的教学结构让教学内容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学生对老师的教学重点一目了然,另外教学的灵活性也很强。不过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教材、处理教材,合理而科学地把教学内容提炼为几个板块,还要注意板块之间的衔接。
学校征集优秀教学设计,我设计的《济南的冬天》一课,就借用了板块教学模式,我把整个教学内容整合为了三大板块:读美文、探美文、品美文。整个教学流程被评价为直观、科学有序。
教师采取何种方法实施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选择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时一定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深入学情,询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时反馈才能及时调整,也才能真正打造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