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一个颓废大学生的自我救赎

2019-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于同学的学习空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最近在阅读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一书,一边读,一边深深自责于自己从大一入学开始,过往的一年半时光里被各式各样的的诱惑摧残,变成了意志力不坚定、学习成绩普通、能力一般的大学生。我深感这样的生活如果继续持续下去的话,可能连个满意工作都找不到了,甚至连考研都会成为很大的问题。最颓废的状态能到达什么地步呢?我明明知道如果把某个知识点记下来,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就可以多得10分,但我仍旧把书弃之一旁,躺在床上摆弄起手机——我实在不知道这样的生活状态有什么意思,可是我就是不想去做能够提高自己的事情。
在以前,我甚至没想过去分析自己逐渐懒散堕落的原因,或者说,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根本没有意识到我自己正在落入堕落的深渊。原本自高中培养的良好习惯——写感悟总结、规律的睡眠、良好的阅读习惯、充足的体育锻炼等等,大多已经离我远去了。每天浑浑噩噩的上完当天的课,回到宿舍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或看手机,或在电脑上敲敲打打——现在想来,这些事情除了助长了我懒惰的性情之外,白白消耗了我如此多的宝贵时间。
到后来,我会尝试着分析自己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高中时勤恳学习的我变成了现在的这样了呢?慢慢地,一些想法开始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原来,只要我愿意去思考,所有的事情,总会有解决的方法的。

  1. 大学的自由环境反而成为了我堕落下去的催化剂
    在高中阶段,每日的课程、作业都已经有老师安排好,作业写完了,一天也就过去了,很少有空闲时间可以自己安排。我的高中管理相对严格,不允许使用手机,所以即使有那么一些空闲时间,也不过就是阅读一些文学类书籍或者打篮球,这在高中时甚至可以看成是一种放松。但是到了大学,每天上完课仍然有大量的可支配时间,作业量不大,辅导员自然也不会严格管理,因此非常的自由。这样下来,阅读和锻炼等在高中是看来是相对休闲的活动,与手机和电脑比起来,显然是更加难以去选择的,所以,大学以后,虽然偶尔也会阅读和运动,但那已经可以看作是很奢侈的了,每天的常态还是在电子设备前消磨自己的时间。
    也就是说,在现在看来作为一种好习惯的阅读和锻炼,在当时看来,也不过是一种“偷懒”的休闲活动罢了,这些所谓的良好习惯根本不值得去炫耀,更何况自己现在已经不能保持住这样良好的习惯了。
  2. 缺少明确的学业规划
    在高中时,就算周末,都有满满的课程表,那个时候要考虑的事情非常少,所有的事情都有老师给你安排妥当,要做的事情也很简单,就是要在高考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于是你只需要专注这么一件事就好,其他的东西,往往成为了学习的一些调剂,每天的正轨就是学习。我那时候树立的理想,不过就是下次考试我要考多少分和多少名罢了,完全不会考虑这样的生活过后,接下来的自己会如何继续下去。于是开始了大学生活之后,我会突然感觉到迷茫,不清楚自己上大学的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今天想学好PS,明天就开始捧起来一本文学书看,若干天后发现这本书躺在书架上已经吃了好多天的灰了。我不清楚自己真正渴望得到什么,这种迷茫的心绪也就一直持续下去,以至于直到今日,我仍没有发展好一项爱好,而且自己的学习成绩也很一般,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状态,这样一个平庸的结果很可能导致一个人继续不思进取下去。
  3. 周围人的影响
    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成长状态与其所在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经常能发现有的宿舍互相激励,全宿舍成员的学习成绩都非常好,也有的宿舍“共同堕落”,导致成绩一落千丈。这样看来,我和我的舍友们“共同堕落”的状态则是影响我们共同进步的最大绊脚石。我和我的的三位舍友其实都是比较懒惰的人,所以每日在宿舍,很容易将这种状态继续持续下去,我很能理解这种状态,不是他们不好,毕竟确实自己也很缺少行动力,如果我们四人中哪怕有一个人能够专心学习,意志力坚定的话,也不会是现在这种局面。这不能抱怨别人,何况自己不是一个能起多大积极作用的人们呢。

有的人25岁就死了,却到了75岁才埋。

不甘心自己这样继续下去,于是在2019年初,想要重新培养一下自己的文学素养,于是挑选了一些书籍,开始阅读。为了能够继续下去,我选择先阅读了《自控力》一书,一开始,我以为这种书不过是类似于鸡汤文或者是成功学之类的书籍,所以其实一开始阅读确实不够认真,深入下去后,越发自己已经深深折服于作者轻松的文风以及令人舒畅的逻辑思维过程——我竟然照着书中的方法,慢慢开始了自我救赎。

在阅读此书的时候,顺便摘录了一些个人认为非常值得思考的想法与值得去尝试的锻炼自控力的方法,整理下来,以为自勉,阅读此书只是一个开始,培养长期而良好的习惯才是获益无穷的道路。

注意观察一下,你是否因为认为某些积极的行为值得称赞,就忘了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所以,锻炼自控力的目的不是为了放纵,但我们通常会经常忽略这件事——我们为什么而出发。最近经常给自己设立学习计划,如果自己能够完成,第二天就奖励自己可以看一部电影,或者是说,如果前一天我学习很认真,第二天往往学习的效率会很低下,只是因为我自恃已经做得很好了,我把我暂时性的努力学习变成了偷懒的借口。假如自己坚持不下去时,如果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别怕,你昨天已经做得很好了,今天可以不那么认真了,因为全神贯注真的会让自己很累,现在想来,这样的想法真的是正确的吗?在我为过去的努力而自我感觉良好时,就可能会为今后的放纵找到借口,即使我们在某一方面获得了成功,也绝不能在其他方面降低要求。我们总是把进步作为放松的借口,但事实上,我们并不希望自己变成这样。所以,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说看完这本书,反而变得更加懒散了,或许就是因为自以为拥有了自控力,便反而找到了放纵的理由了吧。

我希望自己能够按照自己学到的东西去执行,有时,自己看到的东西是一回事,但是把看到的东西转换为自己的习惯却又是另一回事。我讨厌自己眼高手低的坏习惯,所以我会按照书中写的思路和方法,慢慢完善我不足的地方,直到我成为一个具有足够自控力的人,去继续学习其他的东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