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藏起自己
你要聪明,但不要表现出自己的聪明。
——西方谚语
清代有个文人叫沈德潜,67岁才中进士,因诗作得好,被乾隆皇帝看重。乾隆经常把他召到跟前来,让他帮自己修改辞赋。
后来,乾隆不仅让他做了太子太傅,甚至答应他为父母乞诰命的请求,赏赐了三代封典。
如此恩荣,换作一般人早就感恩戴德。但沈德潜却不满足于此。一想到自己苦苦修改的文章,最后却署上了乾隆的名字,他就觉得憋屈。
于是,他想到一个办法——在私人手稿中,列出了替乾隆代笔的文章,并大发牢骚。沈德潜去世后,遗稿流出。
乾隆知道后大怒,立刻下令夺了他的封号,甚至推倒了他的墓碑。就因为一时的自满,沈德潜最终晚节不保。
明朝文学家吕坤曾说:“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立身处世,无论你有多大本事,多少委屈,都不可轻易显露。不显山不露水,默默蛰伏着。
等到时机恰当,再发光发热,积极展示,才能为自己博取一个功成名就的机会。
就像《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一样。初入天地会时,帮会的人想推举他当总舵主。
韦小宝心中明白,如果坐上这个位置,一旦身份暴露了,自己就是第一个被杀头的。
但他并没有直言自己怕死,而是主动放低姿态,婉拒道:各位哥哥见识多,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还多,我没有本事,怕是难当重任。
与皇帝相处时,他更是收敛锋芒,处处示弱。读文章时故意说错成语,比身高时又悄悄弯腰……
皇帝明知道他在拍马屁,也愿意与他更加亲近。
就是凭着这样的姿态,韦小宝才能在无数次动乱中全身而退,并且步步高升,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有句话说得好:傲慢的人总想证明自己,优秀的人喜好隐藏自身。
低调,是一种强者才有的姿态。力量不足时,伏地做小,是为了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敢于放下高傲的身段,待时而动,最终你也能借力成事,直上青云。
注:本文来源于今日头条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