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说说故事与干货

该如何应对别有用心的小人?《论语》人生第二季12

2020-02-10  本文已影响0人  凌云之水

《论语.述而篇》第三十一章: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解析:

陈司败问:“鲁昭公知礼吗?”孔子说:“他知礼。”

孔子走出去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说:“我听说君子不因关系亲近而偏袒,难道君子也有偏袒吗?鲁君从吴国娶了位夫人,是鲁君的同姓,于是称她为吴孟子。鲁君若算得上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

巫马期把此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孔丘真幸运,如果有错误,别人一定会指出来让我知道。”

很明显这章讲述的是件很尴尬的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失,更何况对方还不直接告诉自己,而是告诉自己的弟子,再由自己的弟子告诉自己,用现代人的话说,这颇有点啪啪打脸的味道。

可是孔子就是孔子,他能很坦然的面对,而且还认为这是件值得庆幸的事,非但没有让别人的行为给自己造成困扰,反而在弟子心中留下了一个从善如流的好印象。因此很多人在解析这一章的时候都在大肆的表扬孔子的坦然。

可是孔子真的错了吗?在讨论他的对错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假如你在一家公司上班,你的老板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工作上着急的时候可能经常会批评人,态度也不是很好。这个时候,外面有人问你,你老板是个好人吗?你要怎么说?你会说“是的,他是一个好人”还是直接告诉他“不,我老板是个脾气很坏的人?”

假如你选择直接跟别人说你老板是个脾气很坏的人,恭喜你,你去到任何一个地方应该都不会得到重用,因为你既掉入了别人的圈套,也失了做人最基本的尊重。

《春秋谷梁传》中有提到过“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的说法意思是说凡是尊者、贤者、亲者的耻辱、过失、不足,都是不应该向他人提起的,更加别说主动告知和讨论。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即使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私底下也有他们平凡的一面。他们也会有弱点,也会有缺点,他们的生命中也肯能曾经遭遇过悲伤不幸、甚至还有屈辱。但是有朝一日他们成为了目光的焦点,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广泛的影响,而一些有失体面的事自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毕竟每个人都不希望活着别人的口水沫里。

 在那个时代,鲁昭公的地位相对于孔子来说属于“尊者”的范畴,而陈司败是陈国的大夫。试想一下,一个为人臣者在别国的官员问询自己的国君是不是一个懂礼的人时,应该怎么回答呢?难道让他说“不,我们国君是个不懂礼的人”?相信换任何一个稍微有意识的人都不会这么说吧!

相信写到这里颇具情商的人都应该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真正不懂礼的人不是鲁昭公,也不是孔子,而是那个陈司败。

不管在任何场景下,作为一个外国人贸然与别人国家的臣子讨论人家君主的品行,这本身就是犯了大忌的事,你这是在干嘛?是想挑拨离间破坏君臣关系呢?还是想置那位臣子的生命于危险之地?退一万步说,你拿戳穿人家国君的隐私来显得你很懂礼,有意义吗?难道你还有本事拉人家下台?再则,孔子是没有正面的回答他的问题,他没有当面向孔子澄清,反而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孔子的弟子,让人家的弟子去提醒自己的老师,这又是想干嘛?想破坏师生关系还是想破坏孔子的名誉呢?

细思极恐,这个陈司败处处在给人挖坑,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样子,简直是居心叵测啊!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孔子,在陈司败问他鲁昭公是否懂礼时,孔子非常简单明了的回答了一个非常中立的答案“知礼”,笃定得落落大方,离去得也非常迅速。他既没有好奇的问对方为什么要这么问,也没有给出过多的解释,直接封住了话题且离开是非之地。

从道理上来说,他没有说假话,因为作为一个国君怎么可能不“知礼”呢?至于有没有守礼不是他这个做臣子应该评论的。从国家的角度上来说,他维护了国家和君王的体面,从个人来说,他守住了臣子的本分和做人的礼貌。在这个关系里,他为人臣,必须要尊重自己的国君。

当弟子来向他陈述这件事的时候,他既没有为自己的行为做任何高大上的辩解,也没有指责陈司败的无礼行为,只是坦然的承认是自己的不对。从事实的角度出发,他没有否认鲁昭公确实存在不当,也没有否认自己的确是没有承认事实。在这个时候,他为人师,必须要让学生看见事实和真相。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心思细腻,反应快速而且情商极高的孔子。一方面他懂得审时度势,善于发现别人言语背后的动机,还很清楚自己的立场,明白应该要维护什么人,非常的有大局观。另一方面,他也很知道该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处理复杂的事情,更明白如何正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生活中,我们真有可能遇到像陈司败这种手段卑劣,别有用心的人,向我们提一些让我们左右为难的问题,那些不能评价的人,不能解释的事以及无法辩解的问题,没有一个不是坑,不小心掉进哪一个坑里都会让我们泥足深陷,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处理。

孔子相当于给我们做了一次亲身示范。真的遇上这种事时,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中立的态度和简单的方法:不评价不该评价的人,不解释不能解释的事,不辩解无法辩解的问题,少理会别用有心的小人,且尽快的远离。

本文属于个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