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

【实战写作】(3)“顺理”怎样“成章”

2017-12-11  本文已影响234人  缇汀
实战写作-2.jpg

写文章讲究“顺理成章”。也就是说,道理表达通顺了,一篇文章也就水到渠成了。那么“理”又是什么?“理”就是涌动于大脑中的想法,也许是灵光乍现的瞬间,也许是酝酿已久的主意。总之,萌生这些想法的前提在于兴趣,而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所以,选题要从自身想法出发,让大脑随心所欲。

一、选题是多“大”的事儿?

从整个写作过程的用时来看,选题所占时间并不算多,但选题的确是一件很大的事。题目选不好,整篇文章很容易跑偏。比如一篇MPA选题为“某大型企业人力资源改革的研究”,这个题目涉及企业经营与薪酬管理等问题,很容易偏向MBA范畴。

另一种常见病是题目选择过大。比如一篇MFA选题为“某国电影发展的研究”,这个题目用一本书乃至几本书和篇幅来写,都不一定能将脉络梳理清晰,而区区3万字,也只能蜻蜓点水般流于介绍,加之受篇幅限制,文章便难谈“研究”二字了。这可真是把选题当成了一件“大”事。

也许有些高手在题目选偏的前提下,也能在写作过程中予以纠正,把文章的结论最终引回正途。但高手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还是需要根据题目一点、一点地凑字数。所以,写毕业文章时还是给选题多留点时间吧!

二、别被数据唬住

一旦确定选题方向后,写作者通常会八仙过海、广泛搜集参考文献,包括著作、文献、论文集、各类报告,甚至是年鉴,等等。搜集到的参考文献越多,文章就越好写吗?诚然,资料充沛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写作起到辅助作用,但并非绝对。不过,参考资料过少,确实会对写作者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怪圈。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多:最为常见的是搜集时关键词的指向性太强了,比如搜索“驻马店市乡镇公务员行政执法能力”这个长关键词,能够搜到的相关参考文献必然会少,“驻马店”、“乡镇”这些定语指导向过强,搜索范围自然会狭窄很多;其次较为常见的是新兴事物,比如“共享电脑”尚处于待开发状态,同时具备“共享”与“电脑”研究内容的参考文献自然很少;另外,搜索关键词过于生活化,也就是没有使用专业术语,比如“电脑”的参考文献并不多,而“计算机”的参考文献则很多。

所以说,别被数据唬住,要相信自己,不轻言放弃。毕竟写作也好、研究也罢,都是从兴趣出发的,违心所选的题目,写起来并不会顺手。

三、为什么要“做熟不做生”?

做生意讲究“做熟不做生”。熟悉,意味着了解,而了解意味着深入。毕业文章是一种偏理论的研究性文章,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需要提出己方观点,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即使我们在短时间内储备了足够的知识,但研究观点是建立在熟悉、熟知的基础上,而不是照猫画虎、生搬硬套。

出现这些问题的文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写作者受到研究案例的掣肘。比如一位成人教育工作者,在写Ed.M时发现,幼儿教育案例远远多于成人教育案例,因此选择了“某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这样的选题,此类实践性较强的课题,全篇是依照案例进行研究的,因此案例的剖析深度和总结高度,对整篇文章的影响较大,而一个完全不熟悉幼儿教育的写作者是很难找到问题的关键点的,最终又回到了“照猫画虎”之路上。

所以,选题还是要从自身熟悉的行业或案例入手,这样制定的选题写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另辟蹊径并不适合所有人。

四、“文眼”还是聚光的好

前面絮叨了很多选题技巧,归根结底还是要选择自己能够驾驭的题目来写。那么,什么样的题目最好驾驭呢?与文章的篇幅不无关系。就一篇3万字的毕业文章而言,选择一个“文眼”最好。这里说的“文眼”可以理解为论点。也就是单论点或双论点的选题较好。比如“驻马店市乡镇公务员行政执法能力研究”,指向性强,便于写作。

而一篇10万字的毕业文章,则可以选择多“文眼”的形式,建立一个“主文眼”,再通过几个分支、侧面“文眼”进行分论。比如“某国电影发展的研究”,可以某国电影发展作为研究主线,配以电影史、电影文学、电影美学、电影批评、电影人物等不同“分文眼”进行深入研究,以使文章内容丰满,研究理论充分。

当然,“文眼”还是聚光一些的好,对于写作者来讲,简单的写作主线更容易构建自身的思考逻辑

就一篇文章而言,没有人比写作者更专业。记住,在你面前,谁都是外行!所以,写你想写的文章,带着冲动和不成熟去搜集写作素材吧!如果阅读了上百篇参考文献后,你仍然决定“不改初心”,那么就动手确认选题方向吧!

文案堂,用心写书,下一篇会更好

特别预告:《【实战写作】(4)创新不会横空出世》近期推出,敬请期待!
作品回顾请进入《文案堂》作品目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