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你的公司开始裁员了
虽然已经不关注通信行业很久,但是最近还是被各种关于老东家摩托罗拉,以及当年老东家的竞争对手爱立信裁员的消息触动。最感慨的是听说一位大学毕业就进入爱立信工作的大姐,二十几年踏实勤恳的做着后台工作,期间爱立信有过几次裁员,她都因为个人原因躲过去了。但是这一次,在四十几岁的时候,还是被裁掉了。我相信以这位大姐的人品和能力一定能找到新的机会,但和很多老老摩员工一样,对老东家裁员还是很痛心,希望这些老同事、老朋友一切安好。
我的职业经历说不上跌宕起伏,但也是充满曲折波澜。九十年代大学毕业后就幸运地进了一家部属研究所,工作两年后跳槽到了摩托罗拉做无线通讯。那正是摩托罗拉风光无二的年代,寻呼机和手机在大中华区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一流学府最优秀的学子,都以能够进入摩托为荣。当年的我,也很骄傲能成为摩托的一员。我在这里认识很多优秀的同事朋友,一起参加了MU很多的培训,增长了很多的见识和信心,也收获了自己身上最早的一些职业标签,成为我之后职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我曾经一度相信摩托是不可战胜的好公司,但一晃我转战互联网行业已经17年,寻呼产业已经成为历史,寻呼机也几乎成为古董,成为了一个时代印记,这一切真的恍如隔世。
01.行业趋势是看不见的手:我从电信到互联网,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数次转行
为什么行业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有时候不得不做出选择?从我的工作变化中可以看出一些规律。
我的第一次换行是被动的。1998年,随着数字蜂窝的普及以及短信使用普及,摩托决定剥离寻呼业务,几乎所有从事寻呼业务的人在公司重新安排。短短五年时间,天上地下。虽然当时移动通讯业还有很多机会,行业兴替对个人的影响还是让我心有余悸,决定一定要进入一个朝阳行业,于是找到了对人才极度渴望的互联网行业的工作。
接下来我转换就一直没有停止,曾进入ISP、IDC互联网的基础业务,经历了互联网狂潮和泡沫破灭,进入了兴起的鼠标水泥模式的eLong跟携程竞争,经历了用产品替代服务以实现规模的好记星,还有幸进入了PC互联网中心百度负责服务体系建设和凤巢的运营,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大潮进入教育、零售领域。
不难看出,这些选择背后的机会,来自于互联网逐渐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内容建设、到线上应用,以及渗透到各行各业的趋势。
除了亲身参与,因为工作中接触很多客户和数据,我目睹了很多行业从悄然兴起、如日中天、到衰败垂死,很多企业建高楼、宴宾客、楼塌了的案例,当然也看到还有很多行业看似踏实稳定、波澜不惊,但是已经是暗流涌动,从业者前途未卜。
其实,不仅我,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冥冥之中总是逃不过行业的趋势,而公司都是趋势潮流的产物,职业机会又依附在公司的船上,同事都是这个船上的战友。是大海制造了船,而不是船厂。张瑞敏也说,没有成功的公司,只有时代的公司。
不是我在选择,是趋势在选择。你可以不做选择,但趋势的选择一定会来,或早或晚,或隐蔽或明显,或温柔或痛苦的。趋势,是最强有力但又看不见的那只手!
02.选工作是四个选择:行业、公司、岗位、同事
我经常回顾自己的职业转换,选择一个工作,貌似是一个选择,实则是四个选择,选行业、选公司、选岗位、选同事。人们很容易侧重一个方面,忽略了其他方面,最终这些被忽视的条件会影响到自己。
公司选择的重要性不难理解,每年也有最受欢迎企业的评比,这也是很多公司会努力争取的荣誉,毕业后在一个大名企里面拿3000和在一个小民企拿4000,一定会很多人会选前者;
岗位的选择重要性也很好理解,但是有时候会有一些认知难度;一方面对岗位的特点和差异不了解,而新的岗位层出不穷,二是即使了解一个岗位,每个人和岗位还有一个适配的程度,对自己认知的难度与对岗位认知难度叠加,这需要一些思考;
同事选择的重要性往往在入职后会体现出来,而且随时间推移,这个选择的重要性会逐渐凸显。一方面选同事就是在选择老师和朋友,另一方面,是在选择人脉积累的的基础。
对行业选择的重要性则很容易被忽视,一方面,行业周期比较长,一般短时间内不会有变化,另外一方面,即使有变化,其趋势的判断和选择都比较困难。其实我最大的职业转换就是行业的变化,进入了互联网,彻底改变了我职业的方向。
03.职业发展中的标签效应:你自己心目中的你,和TA心目中的你
这些年,还有一个体会,那就是职业发展中的标签效应,一个人职业发展的机会,会被之前职业经历的标签影响。
职业选择是双向选择,所以你眼中的自己和TA眼中你都很重要,TA就是你的理想雇主。你眼中的自己是你的职业优势和理想,是已成为和想成为的交集,而TA眼中的一般来自简历和推荐,这些都是你的职业标签。
职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公司、岗位甚至同事,都是很强的标签效应,时间越久,标签越重,对TA眼中的你的影响很大,因为对方是需求方,你的标签必然会影响你的职业发展。
我曾经问我以前的HRD一个问题,为什么都是大学毕业生,你为什么对211的学生情有独钟,我看到非211的学生也有很成功的啊?他说,我们没有办法预测一个人的表现,但是时间有限、信息有限、并且重复次数多的时候,遵守概率会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211是诸多标签中的一个,从进入一个岗位开始,行业、公司、职位、同事的四类标签就跟上你并不断积累,甚至到最后,你心目中的自己已经无关重要,全是TA心目中的你决定你职业走向,你只要多看看JD(职位介绍)就能理解这一点,有的JD会直接要求最好有阿里铁军的工作经验,或者百度技术的工作经历。
一个人身上有了很重的职业标签,切换起来就不是很容易了,除非你承担巨大的switch cost(转换成本),才有可能换上另外一个道路。就像36岁的保险销售人员要换行做互联网产品,自己准备好了没用,所以职业定位和换行要乘早。
04.行业是四个选择中最重要的选择:势不可挡和顺势而为
四个决定是四个标签,四个标签中,最关键的是哪一个。这些年的经历告诉我,最重要和关键的是行业,行业的背后就是趋势,因为选错趋势的机会成本最大,个人不能与趋势做对。
例如,整体寻呼业不再的时候,无论高管还是一线新员工,都需要重新开始。在泰坦尼克上,头等舱和普通仓一起沉没。你看,取错了势,位置、同事都帮不上忙。
阿里巴巴上市后,30多个合伙人也逐渐被人熟知,这里面有,曾是耶鲁大学经济学学士及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的蔡崇信,也有后期从事战略研究的曾教授,还有跟马云时间最长的前台,也早已赚得盆满钵满,这些人的最初能力差异很大,进入公司或早或晚,但是总体上对势的判断和人的判断正确。
即使不在阿里巴巴,前后进入京东、唯品会的人也有很好的回报和职业发展。这里面行业趋势是关键因素。
势和时是紧密相关的,早了晚了都有问题,机会都是在特定时间下趋势的产物,电子商务是趋势,但是曾经风光无两的电商网站8848比阿里巴巴还招惹眼球,如今都已不知去向,甚至无人再关注和提及。
05.换工作也要杠杆解:给自己的转换找到支点和方向
解决问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杠杆解,一种是症状解。所谓杠杆解就是从症状中挖掘蕴藏的真正问题,再去解决问题。换工作也是一个杠杆解,换工作是在坚实支点下的方向转换。
选择了一个工作,其实是做了四个决定,换工作就是要调整四个角色中的一个或多个,比如换行业、换领导、换职能或者换公司,是在坚实支点下的方向转换。没有支点,无法转移,没有方向,无从转移。
理论上你可以在一次职业转换中把四个更换同时进行,既换行业和公司,还换职位和同事等。但是这也是对方心目中的你,而不完全是你心目中的自己决定的,所以以四个方面某一个或两个为支点,进行其余选择的转换,是更容易被对方接受的。比如一个在通讯领域里做过多年市场的人,就有了进入互联网领域做市场的可能性;在同一个互联网公司,因为同事都很熟悉,从技术职位到产品职位也有相对的可能性。坚实的支点,会是职业转换的基础。
支点确定了,还要确定转移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无从转换。多数方向是基于对新的机会的判断,特别是对势、时的判断,蔡崇信当初放弃高盛高薪,实际上是对电商大势的判断,俞军从上海赶到北京做搜索,也是对搜索趋势的判断,张一鸣做头条,程维做出行,更是对移动互联网趋势的判断;
所以学习很重要,很多人在读MBA之后实现了职业转换。我理解读MBA对职业转换的最大价值是,这是一次重新给TA眼中的你贴新标签的机会,而又有可能从理论和人脉上坚实自己的支点,并通过学习和交流思考好未来的方向,行业或公司、职位等。
06.互联网流量生意的势:种子生意和铁锹生意天壤之别
很多人对互联网感兴趣,但不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有年会,不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赚钱,不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有未来,这后面是趋势和模式。作为一个互联网老人,跟大家聊一聊互联网生意的势。
以2b服务(对企业服务)为例,这是互联网领域的很重要的模式,其逻辑都是为企业赋能的,但是不同公司表现不同,因为赋能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种子模式、一种是化肥模式,一种是铁锹模式。
农民一年所有的收成都依赖种子,农民为了种子可以砸锅卖铁,而且为种子支付的最大金额是和总收成相关的;农名愿意拿300斤收成和化肥供应商分,因为没有化肥产600斤,有了化肥产900斤,增量来自化肥;铁锹和农具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农民既不会把增量也不会把总量和铁锹供应商分,原因是铁锹无法和总收成关联。
成功的互联网2b的公司,都是种子式的赋能,提供企业实现增量销售最需要的支持,比如流量;有的是在提供化肥,比如金融的支持,但是一些针对企业的SAAS、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公司,技术很先进,但暂时还没有找到方向,最大的原因,至少目前看起来还是个铁锹的生意,如果怀着获得种子收成的梦想开始,不能以终为始,最后不得不接受铁锹的现实,甚至是承担定制的铁锹的成本,这可能是很多2b生意商业模式的尴尬。
杀头的生意有人做,没钱的买卖没人干,其实存在就是合“利”的,新的合利性对旧的合利性的取代,就是行业更迭背后的原因,新的合利性的要素逐渐加强,就是行业变迁后的趋势,这些是进入互联网行业需要了解的,而对旧的合利性的认知和新的合理性的判断就是商业认知。
互联网对2b的流量生意仅是一个例子,其实还有无数的概念,比如场景、连接、商业模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成功的公司,基于对以上一些概念正确的认知,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而失败的公司,正好相反。商业认知就是对这些概念以及引发的趋势的准确认知和判断。个人要顺势而为,也需要进行商业认知的升级。
作者介绍
任建斌先生毕业于武汉大学,长江商学院MBA首期毕业生。17年互联网运营和服务管理经验,曾担任百度在线管理部高级总监、百度LBS事业部副总经理、百度营销大学校长,跟谁学副总裁等职位。是互联网行业的长期实践者和深度思考者。任建斌先生有《顺流而为》、《善连者赢》、《商业认知升级》等专著
直播预告:
点击下方小程序,收听“人才+互联网”系列 课程
任建斌老师分享:后互联网时代 商业认知升级
注:单课定价9.9元 ,全套课程99元,内容可反复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