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宝玉分享会日更写作打卡谈写作想法

创作需要的并不是“完美”,而是“打动”

2023-11-23  本文已影响0人  雪夜煮酒

今天在某书发了一组绘画作品,其中有两张,放大以后会发现细节有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人物肢体的不协调和不合理。

但是这两张图的光影、氛围我都太喜欢了,就是很有那种宁静、散淡的感觉,还带着一点待在自己一方天地里,享受小小的孤独和自由的惬意感。

于是我就没舍得删除,跟其他作品一起发了出去。

当然,我没有把它们放在封面。封面按照惯例挑了一张整体比较“完美”的画。

然后发出去之后,我突发奇想,就在评论里问粉丝们最喜欢哪一张?

结果,目前收到的回答,是最喜欢有瑕疵的那两张。一个粉丝说,我太喜欢那张了,看着就很平静和美好。

我说,我也喜欢那张的光影,本来觉得细节有瑕疵,但因为太喜欢就没舍得删。

结果她说,不会啊,在我眼里特别完美,看着就是觉得很宁静,仿佛心中了无挂碍。

我明白她说的,那也正是我把它保留下来的原因。

因此想到一个问题,对于创作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很久以前,在创作上我都是在尽量追求所谓的“完美”,当然不是真正能达到完美,而是说自己会花很多时间刻意雕琢,斟词酌句,字字推敲。

从开头到结尾,恨不得字字珠玑,句句精彩,容不得一点瑕疵。

这样做的结果是自己累,而自己的文章也充满了紧张感,不够松弛,没有透气和呼吸。

并且更重要的是,因为过于追求技法和形式的完美,就容易失真,容易失去宝贵的打动力。

很可能读者看完之后,只会留下一个印象:哇写得好美啊!

然后就该干嘛干嘛去了,他们并没有真正被打动。他们最多只是被表面的华丽暂时冲击了一下,然后就头脑清醒,抛之脑后了。

就像今天这两张有瑕疵的画,我作为画的人,当然知道哪里有缺陷,但内心仍然念念不忘,因为它们足够打动我。

而看到它们的观者,他们只是一刹那被抓住,并没有注意哪里有瑕疵,他们甚至根本就没有想所谓瑕疵的事。

他们只是允许自己被打动,被感染,被抓住,然后在那一刻,他们在那幅画里遇见了自己生命中的某一刻。

如此动人,如此美好。

就好像我们热爱阳光,却永远不会想到太阳上其实布满了“黑子”;就好像维纳斯的断臂,红楼梦的无尾;以及令许多人念念不忘的“Be美学”。

与其刻意追求“完美”,不如去挖掘,去感染,去打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