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短程心理治疗的基本假设
1,没有诉求就没有问题。我们将问题看作某人强烈认为他不想要的行为而不是一种病理性的表现。
因此,如果没有人提出关于一个行为的诉求,那就没有问题,也就是说会脱离了“正常”和“不正常”的两个概念,取而代之是基于诉求的。
2,尝试未果的方法是问题的一部分。问题是如何开始的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相反我们认为我们模式的核心是无论问题可能是如何开始的,其持续是因为主诉者用来解决诉求的努力,其实是不断的在对这个诉求进行锚定,我们将这种锚定称为尝试未果的方法。
因此治疗的重点不是让诉求者做些什么,而是停止他们为处理问题所做的行为。尽管如此,我们的确要为来访者提供替代性的行为方案,因为一个人如果要停止做某事,就必须做些别的事情来替代。
3,互动是核心,我们相信人们在任何互动接触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互相影响,这种信念是互动式思维的必要,因必备要素也是我们对于问题如何持续的本质性的看法。
尽管来访者可能认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反映了一种内在或心理的现象,但我们关注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尤其是那些围绕诉求的互动。
4,改变推动进一步改变。因为我们认为问题需要用持续的努力尝试未果的方法来维持,所以一旦实行了一个微小但具策略性的改变,我们预测连锁反应或多米诺骨牌的效应会引发进一步的改变。
5,描述而非诊断。在大多数治疗中为了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治疗时必须作出诊断被诉求的行为是抑郁,焦虑,强迫还是其他。相反我们的模式要求治疗师从描述诉求行为和尝试未果的方法的角度来思考。
假如说一个家长说,他的孩子在学校里待不了一整天,因为每天早上准备去学校的时候就可怜的大哭,被催促离开的时候就踢打和尖叫。并且如果家长成功的把他送去了学校,会因为他的痛苦情绪干扰课堂而被学校要求回家,家长不来不得不来接走他。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这个孩子通常会诊断为“分离焦虑障碍”。这个标签倾向于将干预的重点限制在孩子身上,最常发生的是让孩子进来努力的找出他焦虑的原因。
而我们的治疗方法需要先做一个小调查,来获得关于这个痛苦行为更全面的景象,比如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对孩子会开始哭泣或击打尖叫?是不是家长安慰她没什么好害怕的许诺说他有一天会开心的,而让他有了这样的回应?是不是由于过去的经验,比如老师在预期到他的干扰行为时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导致他以这样的行为作为回应?
也就是说当我们放弃维持问题的这些努力,积极的结果就会自动的显现出来。